《大都會:天際2》城市營運思路講解 - 遊戲狂
廣告

《大都會:天際2》城市營運思路講解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3-11-25

廣告

大都會:天際2遊戲中隨著玩家的大力發展,人口的增多帶來的常見性問題,玩家都會發現城市建成後的營運是決定了其發展前景的重要事項。

城市怎麽營運

這代的邏輯可以說是一代完全不一樣。

我也沒摸清楚一套行之有效的營運思路,但還是講講自己理解的東西,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這代有兩個最重要的內容:地價和居民收入。

其他一切系統都是圍繞這兩個東西存在並運行的。

廣告

市長收的稅越低,各種付費項目、苛捐雜稅越少,居民收入就越高。

市民學曆越高,工作職位的收入也就越多,居民收入就越高。

居民收入會用於付房租,並且多餘的錢會提升房屋的等級。

而房屋等級直接影響到土地價值。

土地價值越高,租金就越貴。

也就是說,居民收入越高》房屋等級越高》土地價值越高》租金越貴。

租金越貴會發生什麽事情呢,就是市民付不起錢了,會跳出一個提醒顯示租金過高,需要你改成更高密度的地區。

更高密度的建築因為有更多居民來平攤,他們才住得起他們親手提高的地價的建築。

與此同時,包括附近的服務設施,高密度的商業區辦公區同樣提高周圍的地價,然後居民必須換成高密度住宅才付得起地租,邏輯是一樣的。

之所以一直爆低密度需求,是因為大家租得起大豪斯,城市太便宜了可以買一大塊地。而高密度需求出現的條件則是大家買不起寸土寸金的地,只能住鴿子籠了。

這便是目前天際線2的核心邏輯。

調整稅率就是在市民的口袋裡抽錢,你拿的越多,市民的錢就越少。

商業區和工業區的邏輯也大差不差。他們有錢了就會升級建築,需求更多的員工。

如果你收的稅率高,就沒錢升級建築,就一直跳需求要你爆鋪低級工業區商業區。

所以除了是水壩賣電這種上帝式營運的方式,或者後續弄了憑空生錢的手段,負收入反而是一件好事。

你收的稅低,吃系統的補助就越高,而市民的收入也增加了,等於說是直接在虛空變錢。

你收的稅高了,系統的補助吃不到了,市民窮了,然後一直漲低密度需求,最後不停攤大餅,一點高密度的需求都沒有,因為地價根本上不去。

鋪教育很花錢,但是是一個比較長期的收益,高教育的人才會激勵辦公區的需求,辦公區會提升地價,隨後加入之前所說的那種循環裡。

總的來說就是這麽個邏輯。

而且有很多迷惑性的內容。

高密度需求滿了=只需要拉一個4x4的樓基本就降乾淨了。

就業需求滿了=別拉太多,不然升級了全體缺員工。

無顧客=看看市民是不是太窮了。

諸如此類。

《大都會:天際2》城市營運思路講解

《大都會:天際2》城市營運思路講解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遊戲資訊

大都會:天際 2 (Cities: Skylines II)

類別: 模擬
平台: PC, PS4, PS5, XboxONE, XboxSeriesX
開發: Colossal Order Ltd.
發行: Paradox Interactive
上市: 2023年10月24日

透過有史以來最逼真的城市建造遊戲,從頭開始建設一座城市,並將其轉變為繁榮的大都市。以前所未有的龐大規模進行建造,您的創意和問題解決能力都將面臨全新層次的考驗。利用深度模擬與生動運轉的經濟系統,您將能毫不設限地打造自己的世界。

更多 大都會:天際 2 攻略|新聞

廣告
大都會:天際2遊戲中隨著玩家的大力發展,人口的增多帶來的常見性問題,玩家都會發現城市建成後的營運是決定了其發展前景的重要事項。 https://gamemad.com/guide/285485 城市怎麽營運這代的邏輯可以說是一代完全不一樣。 我也沒摸清楚一套行之有效的營運思路,但還是講講自己理解的東西,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這代有兩個最重要的內容:地價和居民收入。 其他一切系統都是圍繞這兩個東西存在並運行的。 市長收的稅越低,各種付費項目、苛捐雜稅越少,居民收入就越高。 市民學曆越高,工作職位的收入也就越多,居民收入就越高。 居民收入會用於付房租,並且多餘的錢會提升房屋的等級。 而房屋等級直接影響到土地價值。 土地價值越高,租金就越貴。 也就是說,居民收入越高》房屋等級越高》土地價值越高》租金越貴。 租金越貴會發生什麽事情呢,就是市民付不起錢了,會跳出一個提醒顯示租金過高,需要你改成更高密度的地區。 更高密度的建築因為有更多居民來平攤,他們才住得起他們親手提高的地價的建築。 與此同時,包括附近的服務設施,高密度的商業區辦公區同樣提高周圍的地價,然後居民必須換成高密度住宅才付得起地租,邏輯是一樣的。 之所以一直爆低密度需求,是因為大家租得起大豪斯,城市太便宜了可以買一大塊地。而高密度需求出現的條件則是大家買不起寸土寸金的地,只能住鴿子籠了。 這便是目前天際線2的核心邏輯。 調整稅率就是在市民的口袋裡抽錢,你拿的越多,市民的錢就越少。 商業區和工業區的邏輯也大差不差。他們有錢了就會升級建築,需求更多的員工。 如果你收的稅率高,就沒錢升級建築,就一直跳需求要你爆鋪低級工業區商業區。 所以除了是水壩賣電這種上帝式營運的方式,或者後續弄了憑空生錢的手段,負收入反而是一件好事。 你收的稅低,吃系統的補助就越高,而市民的收入也增加了,等於說是直接在虛空變錢。 你收的稅高了,系統的補助吃不到了,市民窮了,然後一直漲低密度需求,最後不停攤大餅,一點高密度的需求都沒有,因為地價根本上不去。 鋪教育很花錢,但是是一個比較長期的收益,高教育的人才會激勵辦公區的需求,辦公區會提升地價,隨後加入之前所說的那種循環裡。 總的來說就是這麽個邏輯。 而且有很多迷惑性的內容。 高密度需求滿了=只需要拉一個4x4的樓基本就降乾淨了。 就業需求滿了=別拉太多,不然升級了全體缺員工。 無顧客=看看市民是不是太窮了。 諸如此類。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5/dHjmV7UN.jpg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5/mgZVPatW.jpg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guide/28548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