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談到魏蜀吳三國的奠權者,他們無一不乏千古之績和萬世之名,而三國前期還存在諸如袁紹、馬騰這樣的群雄勢力,今天就來說說另外三名群雄勢力。
【袁紹】
袁紹,字本初,家居四世三公之位,早年擔任校尉一職,在群雄討董時被推選為關東聯軍首領。建安三年,袁紹大敗公孫瓚,先後占據冀、青、幽、並四州。後又因袁術逃,袁紹便完成統一河北的大業。可以說,在官渡之戰前,袁紹都未嘗敗績,所向披靡,坐實當時最強諸侯一名。
袁紹能從群雄之中脫穎而出,自然與世族帶來的影響脫不開聯繫。也正因如此,袁紹在當時極具聲望,得到各方豪強的支援。另外袁紹自身的性格與才能,同時也是雄踞河北的重要因素。不僅如此,《獻帝春秋》評袁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袁紹在官渡敗北時,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由此可見,袁紹於當時深得民心,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更算得上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只可惜袁紹有謀無斷,行事不決,如若不然也不會兵敗於官渡。
在遊戲中正是借用袁紹四世三公、所向披靡的特性,獨有技能累世立名能穩定輸出,同時能削弱敵人輔助隊友,真可謂是隊伍中的多面手,如此全面的武將能幫助到團隊應對各種復雜情況,立於不敗之地。
【劉璋】
劉璋,字季玉。由於繼承家父劉焉的位置,劉璋開始擔任益州牧。在劉璋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民富兵強。建安十六年,劉璋聽說曹操派兵欲討張魯,便想聯手劉備,卻沒料到「引狼入室。」就算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之下,劉璋的軍隊也與劉備抗衡三年之久,並在此期間在落鳳坡伏殺龐統。建安十九年,在劉備圍攻益州之時,劉璋為了城中百姓著想,隻得選擇出城投降。後來在東吳北伐之時,劉璋被其收編,再被委任為益州牧。
後世對於劉璋的評價大都是性格暗弱,才非人雄之說。或者說劉璋不該居於亂世,若是位於平和之年身居高位,那一定是廉政清潔的父母官,畢竟和劉備一樣,劉璋推行的都是仁治。《後漢書》記載劉璋投降之時說:「父子在州二十餘歲,無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戰三載,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由此可見,劉璋極具仁德之心,真正做到為民著想,不然也不會出現「群下莫不流涕」的場景。總的來說,劉璋雖非明主,但在他的治理下國富民安,僅這一點就已經無可否認他的功績。
相信以後在遊戲中一定少不了像劉璋一樣心繫大漢、體恤民情的主公!
【馬騰】
馬騰,字壽成,因征戰有功,曾被封為征西將軍和槐裡侯。初平三年,在群雄討董之後,馬騰與韓遂稱霸涼州一帶。後於建安七年,馬騰助曹操擊敗郭援,後又被其拜為征南將軍。而後三年,馬騰又助曹擊敗高幹、張晟等人。在此期間,馬騰北防胡寇,東備白騎,深得百姓的愛戴。
馬騰身高八尺有餘,身體洪大,面鼻熊異,而性格賢厚。從此看出,馬騰完全是行軍打仗的料。也正因如此,能將西涼之地統一起來,馬騰的驍勇善戰絕不是吹噓。另外,演義評價「父子齊芳烈,忠貞著一門,捐生圖國難,誓死答君恩」,可見馬騰的忠義之處。
在遊戲中馬騰驍勇善戰,其麾下的西涼鐵騎作戰彪悍、兇狠、尤其適合沙漠戈壁長距離持久奔襲作戰,所向披靡,令敵人聞風喪膽。其獨特的增加會心機率的特性,能提升隊伍的爆發能力,就像鐵騎衝陣一樣,一往無前。
不論是曹孫劉三位奠權者,還是袁紹、劉璋、馬騰三大群雄勢力,能在亂世獨霸一方,就已經實屬令人佩服。倘若不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想來這些群雄都能配得上英雄之名,只可惜亂世之後只能存在一方霸主。那麼問題來了,在「群雄割據」的架空劇本之下,諸位主公是否希望「歷史」改寫?又是否想要你心中的那名「英雄」成為最後的霸主?讓我們PK賽季中見真章!
來源:微信
作者:我只是個平民《三國志戰略版》魏蜀吳之外 這些群雄也曾名震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