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位玩家分享的《巫師3》第三次尼夫迦德戰爭分析,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位玩家是怎麽看待第三次尼夫迦德戰爭的吧!
從第一次尼夫迦德戰爭開始擂台兩邊站的就是北方諸國和帝國。 如果北方諸國聯合一心 就能夠頂住南方的進攻 甚至能稍稍反擊一下奪下個一池一地 但是吃掉帝國那是絕對想都不用想的。先不說實力和資源允不允許,如果北方主動侵蝕帝國過多的土地,那麽緊挨帝國的國家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該國就會進而坐大,而周邊國家會為了保護自己而阻止這種行為(輕則阻撓,重則背後捅一刀)。
如果一國想要吞並北方諸國從而掙脫這種掣肘,那麽帝國必將趁虛而入。 因此這種格局就注定了北方諸國只可以守,也只可能守。 (看看第二次戰爭前妹控狂魔剛有想要娶ciri,為辛特拉複國的意向,其他諸國多麽激烈的跳出來反對吧,讓他不得不,至少表面上作罷)
不難想像,危機時刻大家確實能夠組成聯盟 一旦迎來喘息的機會 大家就要打小算盤了 第二次尼夫迦德戰爭 帝國開局打得順風順水 靠的就是北方諸國不團結 採用的遠交近攻的策略。 結果就是戰爭初期亞甸和另一國被碾壓,而強國如泰莫利亞以及科德溫一個按兵不動,一個在盟友背後插了一刀。
到了遊戲開始的時候 北方諸國已經是風中荷葉一般了。缺少國王的泰莫利亞,亞甸等國一觸即潰。 拉多維德雖然戰術天才 但他的戰略卻有著致命缺陷,注定難以長久。 向正在國喪中的盟國發動進攻這種行為雖然能夠讓他短期內整合兩國的軍力,但長期來說是很不利的: 他失去了北方人的信任,在北方人眼中不再是北方的守護者,而是和皇帝一樣的野蠻征服者,甚至更糟。羅契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他如果不想因內亂丟掉王位甚至性命,就必須讓國家處於戰爭狀態。退一步說就算最後擊退了帝國,他也要讓戰爭延續下去,而北方的資源又絕不可能吃掉帝國,因此拉多維德這邊是個注定的敗局,沒得救的。 羅契大概正是看清了這種局面,才會選擇和帝國和談的。
胖子對治國的一番言論我認為非常精辟,我個人十分認同。可惜他實施的方法有些問題。 在君主製的國家實施不倫不類的 “元首製” 可謂名不正,言不順。 他是一個辦實事的實幹家,但不適合做旗幟人物。 個人魅力約等於零的人不管施政多麽對路,只要引起一丁點民怨那必將不可收拾。 最適合胖子的角色是在國王背後輔佐的 “國王之手” 。
最後說說帝國。 皇帝從遊戲第二部到最後幾乎沒有犯戰略性的錯誤。 刺殺國王,嫁禍女術士集會,挑起北方諸中國亂可謂做的乾淨利索,精彩至極。上兵伐謀,這一系列的謀劃讓他不愧為 “敵人墳頭跳舞的白色火焰” 。 唯一不利的因素就是中國的貿易公司以及部分貴族組成的反對派。然而反動勢力並沒有波及到平民和軍隊,從遊戲中許多地方可以看到普通士兵是把皇帝當作神一樣崇拜的。如果戰爭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勝,他將走向個人聲望的頂點,這樣反對派也就無法發難了。 風險就是仗打成越南戰爭那樣的濫仗,讓國家陷入戰爭泥潭。 這樣反對派就能結合民怨對皇帝發難了。 因此對皇帝來說,戰爭的走向決定著一切。 而想要獲勝,還有比三代開頭更有利的局勢麽?
總而言之,北方諸國的命運早已注定,只是遲早的問題。 不能單純的將其歸結於各國君主的短視和自私,而是各國的聯盟體系過於隨意,對聯盟各國缺乏約束。 北方諸國的生存之道是組成一個邦聯,用條約和法案的形式有效的約束加盟國,而不是這種只有面臨滅頂之災才能勉強合作,平時卻勾心鬥角的脆弱聯盟體系。當然絕對君主製下想要組成這種邦聯是困難重重的,但總比沒有強。
題外話 皇帝的配音是charles dance, 也就是權利的遊戲中泰溫大人的演員。 他飾演的泰溫大人是一個南部強權的首領,對北方各種政治陰謀+刺殺+軍事打擊。 然後他來到了獵魔士遊戲中,配音的皇帝是一個南部強權的首領,對北方各種政治陰謀+刺殺+軍事打擊… 奉勸各位如果是北方人那麽見到他老人家趕緊報警 T.T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專題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