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 遊戲狂
廣告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1-04-08

廣告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廣告

大眼魚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Ophthalmosaurus

日文:オフタルモサウルス

年代:侏羅紀中晚期(1億6500萬年前到1億60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2-6米

趣味知識:大眼魚龍是胎生動物,有別於一般的恐龍

出處考據:

大概率參考了現存於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眼魚龍化石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雙葉鈴木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Futabasaurus

日文:フタバサウル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7米

趣味知識:

名字是由發現地(日本福島縣雙葉層群)以及發現者(鈴木直)組成的。

哆啦A夢劇場版「大雄的恐龍」中的皮皮就是雙葉鈴木龍。

出處考據:

由於造型過於獨特,並未找到相似度較高的原型,收藏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骨架化石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帝龜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Archelon

日文:アーケロン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4米

趣味知識:帝龜的殼和現代龜的殼不同,是由長出體外的肋骨以及柔軟的皮膚構成。

出處考據:

各地帝龜化石不少都採用了同樣的姿勢,不太好分辨到底是哪一個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風神翼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英文:Quetzalcoatlus

日文:ケツァルコアトル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8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8米,翼展最大可達12米

趣味知識:風神翼龍的名字Quetzalcoatlus來源於阿茲特克文明中的披羽蛇神克察爾科亞特爾。沒錯,就是fgo動畫中大顯神威的摔角大姐姐

出處考據:

遊戲中十分威武的姿態可能是參考了藏於美國亞利桑那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的2具化石後綜合而來的。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無齒翼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Pteranodon

日文:プテラノドン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8,800萬年前到8,000萬年前)

體型:翼展約3.8-5.6米

趣味知識:日本著名怪獸電影系列「哥斯拉」中的怪獸拉頓,原型就是無齒翼龍。

出處考據:世界各地的無齒翼龍化石基本都是展翅高飛狀,這個奇怪姿態的並未找到類同的。

梁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英文:Diplodocus

日文:ディプロドクス

年代:侏羅紀(約1億5400萬到1億52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35米

趣味知識:曾有科學家指出,梁龍可能擁有一個1.6噸重的主心臟以及數個長在頸部用來給主心臟供血的副心臟

出處考據:遊戲中這具頭尾為水平姿態並且呈甩尾狀的梁龍化石,很有可能出自1905年被還原的第一個卡內基梁龍重建模型,當時被展出於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現在在該館中仍舊展出著同一姿態的梁龍化石,但是是否還是當初那一具就不得而知了。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腕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Brachiosaurus

日文:ブラキオサウルス

年代:侏羅紀晚期(約1億5000萬到1億4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25米

趣味知識:出現在「侏羅紀公園」中的腕龍,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隻用全電腦製作的動物。

出處考據:這具姿態優美的腕龍化石,如無意外參照的是現存於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科學博物館,由埃爾默・裡格斯發現的第一具高胸腕龍化石。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劍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Stegosaurus

日文:ステゴサウルス

年代:侏羅紀晚期(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7-9米,高約4米

趣味知識:

劍龍的大腦是恐龍中與身體相比佔比例最小的,僅僅與現代的狗相當。

基於以上,恐龍學界有一種著名假說,認為劍龍擁有一個類似於「第二大腦」的器官來幫助它控制身體後半。

出處考據:低頭嘶吼的威嚇姿態,相信是參考了存於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這一具化石。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甲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Ankylosaurus

日文:アンキロサウル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800萬到655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8-9米,高約2米

趣味知識:和多數電影中的表現不同,實際上角質化的裝甲並不能起到強大的防護作用,與巨大體型相比,僅有2-4噸的體重證明瞭這一點。

出處考據:雖然尾部和完整程度有些出入,但是和藏於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的此具化石十分相似呢。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禽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英文:Iguanodon

日文:イグアノドン

年代:白堊紀早期(約1億2600萬年前到1億13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0米,高約3-4米

趣味知識:1853年,在倫敦水晶宮恐龍公園內舉辦的宴會,就是在當時尚未完工的禽龍模型內舉辦的。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出處考據:與眾多現存化石相比,博物館中這具禽龍,是不是和路易斯・道羅繪於1833年的這幅復原圖更為接近呢。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副櫛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Parasaurolophus

日文:パラサウロロフ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7,650萬年到7,3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0-12米

趣味知識:副櫛龍標誌性的冠飾,至今尚未有確定其功能性的定論,目前較多人支援的有社交功能說,發聲功能說以及冷卻功能說。

出處考據:根據姿態判斷,應該是藏於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發現於1961年的一具短冠副櫛龍化石。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厚頭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Pachycephalosaurus

日文:パキケファロサウル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7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4.5米

趣味知識:通常為大家所知的名字是腫頭龍,頭蓋骨的厚度可以達到驚人的25cm。

出處考據:

充滿速度感的體態,與收藏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厚頭龍「sandy」十分相似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三角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Triceratops

日文:トリケラトプ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7-10米,高約2-3米

趣味知識:電影及遊戲中,三角龍經常會與暴龍搏鬥,這個印象極有可能來自於1942年,古生物繪畫家查爾斯・耐特替國家地理雜誌繪製的想像圖。

出處考據:拱起身體,呈防衛姿態的這具骨架,與收藏在美國波士頓科學博物館的三角龍有幾分神似。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棘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Spinosaurus

日文:スピノサウルス

年代:白堊紀早期至晚期(約1億1400萬年到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3-18米,高約2-5米

趣味知識:在「侏羅紀公園3」中殺死暴龍的棘龍,實際上可能是親水性頗高的食魚類非鳥恐龍。

出處考據:同樣是看似奔跑實際上則為遊泳姿勢,藏於美國國家地理博物館的這一具看來就是遊戲中骨架的原型了。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暴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Tyrannosaurus rex

日文:Tレックス

年代:白堊紀末期(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3米,高約4米

趣味知識:身為最知名的恐龍,巨大的暴龍的祖先可能是身高僅有90cm的始盜龍。

出處考據:不用說,這具化石一定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暴龍化石,現存於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SUE。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恐爪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Deinonychus

日文:デェノニクス

年代:白堊紀前期(約1億1500萬至1億8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2.5-4米

趣味知識:恐爪龍的發現給恐龍學界帶來了重大的認知更新,包括開啟了對恐龍可能是溫血動物的辯論,以及現在普遍被接受的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假說。

出處考據:這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姿勢,一定是收藏於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這一具化石了。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異齒龍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Dimetrodon

日文:ディメトロドン

年代:二疊紀(約2億9500萬-2億70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3.5米

趣味知識:遊戲中將異齒龍與下面介紹的侏羅獸放在一起而不是和恐龍放在一起,有可能是因為實際上異齒龍並不屬於恐龍。

出處考據:全世界的異齒龍化石都是這個樣子啦!那就看看日本國內收藏於茨城縣自然博物館的這一具吧。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侏羅獸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Juramaia sinensis

日文:ジュラマイア

年代:侏羅紀中後期(約1.6億年前)

體型:體長約4-6釐米

趣味知識:這個古生物館裡最小的傢夥,發現於中國遼寧,將真獸類的發現記錄向前推進了3500萬年。

出處考據:似乎沒有完整的化石,2009年首次發現時也僅有一個2.2釐米的不完整頭部化石。

始祖鳥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Archaeopteryx

日文:始祖鳥

年代:侏羅紀後期(約1億5千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0.5米

趣味知識:迄今為止所有的始祖鳥化石標本都產自德國索倫霍芬石灰岩礦床。

出處考據:對比了12個存世的標本後,覺得遊戲中的始祖鳥標本應該是融合了柏林標本以及愛希施泰特標本後綜合繪製的。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長毛象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Mammuthus

日文:マンモス

年代:約500萬年到3700年前

體型:高約4米

趣味知識:由於獲得了長毛象的血液,這是一種我們可能在有生之年能夠重新看到的古生物。

出處考據:這具長毛象骨架,與現存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長毛象jeffersonii十分相似雖然一黑一白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劍齒虎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Smilodon

日文:スミロドン

年代:約3百萬至1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3米

趣味知識:劍齒虎雖然名為虎,實際上與現代的虎並不一樣,屬於獨立的劍齒虎亞科。

出處考據:藏於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致命劍齒虎骨架與遊戲內的這一具頗有幾分相似。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巨角犀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Megacerops

日文:メガセロプス

年代:約4,360萬∼3400萬年前

體型:高約2.5米

趣味知識:這頭十分威武,長得像犀牛的巨角犀,比起犀牛,實際上是馬和驢的親戚。

出處考據:經典的陳列姿勢,不太好尋找出處…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大角鹿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Megaloceros giganteus

日文:メガロケロス

年代:約7700年前

體型:高約2.1米

趣味知識:大角鹿引以為豪的巨大犄角卻恰恰是可能導致它們最後滅絕的原因(巨大的能量消耗以及帶來的行動障礙)。

出處考據:過於優美的姿勢根本無法在現實中找到相似的骨架。

南方古猿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復原圖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英文:Australopithecus

日文:アウストラロピテクス

年代:約7390萬年前

體型:高約1.2米

趣味知識:南方古猿被認為是最早的一批人類,屬於猿到人類轉變的第一階段。

南方古猿化石出土較多,這裡選擇一塊比較相似的,出土於南非洞穴中的sediba(源泉)。

《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來源:bigfun
作者:小透明又變空白

廣告

廣告

遊戲資訊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Animal Crossing:New Horizons)

類別: 角色扮演
平台: Switch
開發: 任天堂
發行: 任天堂
上市: 2020-03-20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是任天堂旗下著名的模擬養成類遊戲《動物之森》的最新作品,本作一改系列之前設定在已完成地點的遊戲設計,將玩家放入一個無人島中重新開始生活。除了極其開放的遊戲玩法為人稱道外,本作非常有趣的多人模式也是玩家們津津樂道的亮點,除了傳統的本地連線外,《集合啦!動物森友會》還支持4人同時在一台Switch上遊玩。

更多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攻略|新聞

廣告
目錄 https://gamemad.com/guide/24198 大眼魚龍雙葉鈴木龍帝龜風神翼龍無齒翼龍梁龍腕龍劍龍甲龍禽龍副櫛龍厚頭龍三角龍棘龍暴龍恐爪龍異齒龍侏羅獸始祖鳥長毛象劍齒虎巨角犀大角鹿南方古猿《動物森友會》化石原型與相關資料介紹 大眼魚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925dfb8.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944e3aa.jpg 英文:Ophthalmosaurus 日文:オフタルモサウルス 年代:侏羅紀中晚期(1億6500萬年前到1億60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2-6米 趣味知識:大眼魚龍是胎生動物,有別於一般的恐龍 出處考據: 大概率參考了現存於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眼魚龍化石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95e7833.jpg 雙葉鈴木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9799b14.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994dfb9.jpg 英文:Futabasaurus 日文:フタバサウル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7米 趣味知識: 名字是由發現地(日本福島縣雙葉層群)以及發現者(鈴木直)組成的。 哆啦A夢劇場版「大雄的恐龍」中的皮皮就是雙葉鈴木龍。 出處考據: 由於造型過於獨特,並未找到相似度較高的原型,收藏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骨架化石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帝龜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9ae90a8.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9cbc1f1.jpg 英文:Archelon 日文:アーケロン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4米 趣味知識:帝龜的殼和現代龜的殼不同,是由長出體外的肋骨以及柔軟的皮膚構成。 出處考據: 各地帝龜化石不少都採用了同樣的姿勢,不太好分辨到底是哪一個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9eb4395.jpg 風神翼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a087608.jpg 復原圖 英文:Quetzalcoatlus 日文:ケツァルコアトル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8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8米,翼展最大可達12米 趣味知識:風神翼龍的名字Quetzalcoatlus來源於阿茲特克文明中的披羽蛇神克察爾科亞特爾。沒錯,就是fgo動畫中大顯神威的摔角大姐姐 出處考據: 遊戲中十分威武的姿態可能是參考了藏於美國亞利桑那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的2具化石後綜合而來的。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a28c63a.jpg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a50c864.jpg 無齒翼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a6adf97.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a891075.jpg 英文:Pteranodon 日文:プテラノドン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8,800萬年前到8,000萬年前) 體型:翼展約3.8-5.6米 趣味知識:日本著名怪獸電影系列「哥斯拉」中的怪獸拉頓,原型就是無齒翼龍。 出處考據:世界各地的無齒翼龍化石基本都是展翅高飛狀,這個奇怪姿態的並未找到類同的。 梁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aa31e37.jpg 復原圖 英文:Diplodocus 日文:ディプロドクス 年代:侏羅紀(約1億5400萬到1億52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35米 趣味知識:曾有科學家指出,梁龍可能擁有一個1.6噸重的主心臟以及數個長在頸部用來給主心臟供血的副心臟 出處考據:遊戲中這具頭尾為水平姿態並且呈甩尾狀的梁龍化石,很有可能出自1905年被還原的第一個卡內基梁龍重建模型,當時被展出於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現在在該館中仍舊展出著同一姿態的梁龍化石,但是是否還是當初那一具就不得而知了。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ac6430b.jpg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ae9d050.jpg 腕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b055bbf.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b23f53f.jpg 英文:Brachiosaurus 日文:ブラキオサウルス 年代:侏羅紀晚期(約1億5000萬到1億4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25米 趣味知識:出現在「侏羅紀公園」中的腕龍,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隻用全電腦製作的動物。 出處考據:這具姿態優美的腕龍化石,如無意外參照的是現存於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科學博物館,由埃爾默・裡格斯發現的第一具高胸腕龍化石。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b43400f.jpg 劍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b6182e0.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b7e80ed.jpg 英文:Stegosaurus 日文:ステゴサウルス 年代:侏羅紀晚期(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7-9米,高約4米 趣味知識: 劍龍的大腦是恐龍中與身體相比佔比例最小的,僅僅與現代的狗相當。 基於以上,恐龍學界有一種著名假說,認為劍龍擁有一個類似於「第二大腦」的器官來幫助它控制身體後半。 出處考據:低頭嘶吼的威嚇姿態,相信是參考了存於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這一具化石。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b9cb90f.jpg 甲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bb800c8.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bd2ee5e.jpg 英文:Ankylosaurus 日文:アンキロサウル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800萬到655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8-9米,高約2米 趣味知識:和多數電影中的表現不同,實際上角質化的裝甲並不能起到強大的防護作用,與巨大體型相比,僅有2-4噸的體重證明瞭這一點。 出處考據:雖然尾部和完整程度有些出入,但是和藏於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的此具化石十分相似呢。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bf2e333.jpg 禽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c182a73.jpg 復原圖 英文:Iguanodon 日文:イグアノドン 年代:白堊紀早期(約1億2600萬年前到1億13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0米,高約3-4米 趣味知識:1853年,在倫敦水晶宮恐龍公園內舉辦的宴會,就是在當時尚未完工的禽龍模型內舉辦的。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c3909f6.jpg 出處考據:與眾多現存化石相比,博物館中這具禽龍,是不是和路易斯・道羅繪於1833年的這幅復原圖更為接近呢。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c575cc5.jpg 副櫛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c723385.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c8bcff5.jpg 英文:Parasaurolophus 日文:パラサウロロフ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7,650萬年到7,3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0-12米 趣味知識:副櫛龍標誌性的冠飾,至今尚未有確定其功能性的定論,目前較多人支援的有社交功能說,發聲功能說以及冷卻功能說。 出處考據:根據姿態判斷,應該是藏於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發現於1961年的一具短冠副櫛龍化石。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cadc5ab.jpg 厚頭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ccb2c6f.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ce4c83a.jpg 英文:Pachycephalosaurus 日文:パキケファロサウル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7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4.5米 趣味知識:通常為大家所知的名字是腫頭龍,頭蓋骨的厚度可以達到驚人的25cm。 出處考據: 充滿速度感的體態,與收藏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厚頭龍「sandy」十分相似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cfe8332.jpg 三角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d1b1dc8.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d355905.jpg 英文:Triceratops 日文:トリケラトプス 年代:白堊紀晚期(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7-10米,高約2-3米 趣味知識:電影及遊戲中,三角龍經常會與暴龍搏鬥,這個印象極有可能來自於1942年,古生物繪畫家查爾斯・耐特替國家地理雜誌繪製的想像圖。 出處考據:拱起身體,呈防衛姿態的這具骨架,與收藏在美國波士頓科學博物館的三角龍有幾分神似。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d55aa2d.jpg 棘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d6ec117.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d8a1f31.jpg 英文:Spinosaurus 日文:スピノサウルス 年代:白堊紀早期至晚期(約1億1400萬年到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3-18米,高約2-5米 趣味知識:在「侏羅紀公園3」中殺死暴龍的棘龍,實際上可能是親水性頗高的食魚類非鳥恐龍。 出處考據:同樣是看似奔跑實際上則為遊泳姿勢,藏於美國國家地理博物館的這一具看來就是遊戲中骨架的原型了。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da5bfa2.jpg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dc36ce4.jpg 暴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de07c4f.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dfa1a65.jpg 英文:Tyrannosaurus rex 日文:Tレックス 年代:白堊紀末期(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3米,高約4米 趣味知識:身為最知名的恐龍,巨大的暴龍的祖先可能是身高僅有90cm的始盜龍。 出處考據:不用說,這具化石一定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暴龍化石,現存於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SUE。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e19821c.jpg 恐爪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e33a394.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e4d6a49.jpg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e66536e.jpg 英文:Deinonychus 日文:デェノニクス 年代:白堊紀前期(約1億1500萬至1億8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2.5-4米 趣味知識:恐爪龍的發現給恐龍學界帶來了重大的認知更新,包括開啟了對恐龍可能是溫血動物的辯論,以及現在普遍被接受的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假說。 出處考據:這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姿勢,一定是收藏於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這一具化石了。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e7f230f.jpg 異齒龍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e989f53.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eb67d4f.jpg 英文:Dimetrodon 日文:ディメトロドン 年代:二疊紀(約2億9500萬-2億70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3.5米 趣味知識:遊戲中將異齒龍與下面介紹的侏羅獸放在一起而不是和恐龍放在一起,有可能是因為實際上異齒龍並不屬於恐龍。 出處考據:全世界的異齒龍化石都是這個樣子啦!那就看看日本國內收藏於茨城縣自然博物館的這一具吧。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edcda13.jpg 侏羅獸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ef6f4fd.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f0c9fbd.jpg 英文:Juramaia sinensis 日文:ジュラマイア 年代:侏羅紀中後期(約1.6億年前) 體型:體長約4-6釐米 趣味知識:這個古生物館裡最小的傢夥,發現於中國遼寧,將真獸類的發現記錄向前推進了3500萬年。 出處考據:似乎沒有完整的化石,2009年首次發現時也僅有一個2.2釐米的不完整頭部化石。 始祖鳥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f2711bc.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f411061.jpg 英文:Archaeopteryx 日文:始祖鳥 年代:侏羅紀後期(約1億5千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0.5米 趣味知識:迄今為止所有的始祖鳥化石標本都產自德國索倫霍芬石灰岩礦床。 出處考據:對比了12個存世的標本後,覺得遊戲中的始祖鳥標本應該是融合了柏林標本以及愛希施泰特標本後綜合繪製的。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f634b32.jpg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f901f6c.jpg 長毛象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fad247a.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fce01f2.jpg 英文:Mammuthus 日文:マンモス 年代:約500萬年到3700年前 體型:高約4米 趣味知識:由於獲得了長毛象的血液,這是一種我們可能在有生之年能夠重新看到的古生物。 出處考據:這具長毛象骨架,與現存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長毛象jeffersonii十分相似雖然一黑一白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efff62575.jpg 劍齒虎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01293bb.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032c96b.jpg 英文:Smilodon 日文:スミロドン 年代:約3百萬至1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3米 趣味知識:劍齒虎雖然名為虎,實際上與現代的虎並不一樣,屬於獨立的劍齒虎亞科。 出處考據:藏於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致命劍齒虎骨架與遊戲內的這一具頗有幾分相似。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0551064.jpg 巨角犀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0748d24.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0926bc5.jpg 英文:Megacerops 日文:メガセロプス 年代:約4,360萬∼3400萬年前 體型:高約2.5米 趣味知識:這頭十分威武,長得像犀牛的巨角犀,比起犀牛,實際上是馬和驢的親戚。 出處考據:經典的陳列姿勢,不太好尋找出處…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0b1abae.jpg 大角鹿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0cc61ac.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0ea4f07.jpg 英文:Megaloceros giganteus 日文:メガロケロス 年代:約7700年前 體型:高約2.1米 趣味知識:大角鹿引以為豪的巨大犄角卻恰恰是可能導致它們最後滅絕的原因(巨大的能量消耗以及帶來的行動障礙)。 出處考據:過於優美的姿勢根本無法在現實中找到相似的骨架。 南方古猿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104efac.jpg 復原圖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121ac05.jpg 英文:Australopithecus 日文:アウストラロピテクス 年代:約7390萬年前 體型:高約1.2米 趣味知識:南方古猿被認為是最早的一批人類,屬於猿到人類轉變的第一階段。 南方古猿化石出土較多,這裡選擇一塊比較相似的,出土於南非洞穴中的sediba(源泉)。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4/08/606ef013ade72.jpg 來源:bigfun 作者:小透明又變空白
https://gamemad.com/guide/2419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