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彩六號 圍攻行動》有不少玩家並不明白壓槍的原理,也不清楚壓槍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以下為《虹彩六號 圍攻行動》開鏡靈敏度原理解析,掌握了這些知識就離學會壓槍不遠了。
・前置知識:視野角(FOV)
通常情況下,FOV確定後,螢幕比例不同會導致水平方向擴展或者裁剪,(cs1.6等老遊戲例外,它的寬屏模式是垂直方向裁剪)

常用的有幾種表示方法,比如垂直視野角(R6s、BF4、BF1)
水平(4:3)視野角(csgo、BF3)
水平視野角(PUBG的第三人稱)
為了統一腰射手感,我們可以將其統一,比如R6s和BF4都改到與csgo相近的74垂直fov等等
fov示意上也能看得到,就是說,fov越小,放大倍數越高,四周畸變就會越小
r6默認fov較小,很可能是考慮了主機平台的電視機使用者,能在不引起眩暈的情況下減少四周畸變。但pc使用者因為螢幕就在眼前,占視野大,所以60fov對很多人來說就像開著低倍鏡在跑一樣,會暈
cs系列73.4垂直fov,算是一個比較經典的pc端例子。
極限狀態下,60fov相對於90fov畫面放大了√3倍所以某些螢幕不大的筆記本使用者沒有必要拉太高fov的
我們知道,遊戲中的倍鏡其實是由減小視野角做到的,倍率越大,視野越小。
那麼放大倍率和放大前後FOV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們設放大前(腰射)FOV=θ1,放大後FOV=θ2,
那麼有倍率x=tan(θ1/2)/tan(θ2/2)。
圖中以θ1=90°為例,藍色即放大效果,紅色弧線為3D世界。
也就是說,θ2=2*arctan(tan(θ1/2)/x)
於是只要ubi沒瞎搞,按照放大倍數我們就有了「開鏡後的FOV」。
那麼再回到遊戲,根據肌肉記憶拉槍的過程是怎樣的呢?是我們在大腦中建立了螢幕距離和滑鼠移動的聯繫。這個過程是隻關係起始,不關心過程的。
Beaulo的影片吧友估計看過的也不少,嫌獵恐慢的可以打打csgo的aim_botz,一天兩千個bot總會變強的。
回到正題。
要在不同倍率、不同FOV下,保證「手感相同「
自然是同樣螢幕距離,開鏡前後滑鼠甩了同樣遠
・原理詳解
最核心的地方來了
開鏡前一個FOV θ1,開鏡後一個FOV θ2
我們設螢幕總長度為L。
我們有開鏡前甩槍角度α1,開鏡後甩槍角度α2,則由螢幕距離不變,有
(L/2)*tan(α1)/tan(θ1/2)是開鏡前甩槍,螢幕距離;
(L/2)*tan(α2)/tan(θ2/2)是開鏡後甩槍,螢幕距離

兩者相等,得到tan(α1)/ tan(α2)= tan(θ1/2) / tan(θ2/2)=x沒錯就是放大倍率
好了,理論在那,我們要求什麼來著?
我們最終要的是一個瞄準靈敏度,本質上就是一個比例,一個開鏡前後鏡頭轉動速度的比例。那麼我們設這個比例y滿足α2=α1*y,即開鏡後轉動速度是開鏡前的y倍。

好!只要知道這個y咱就知道那個瞄準速度怎麼調了!
走起!
代入上面那個等於x的式子,得tan(α2/y)/ tan(α2)=放大倍數。
一個方程,三個變量
驚不驚喜,這個y居然沒法單單根據放大倍數來定!
還扯著一個α2
這α2是什麼來著?嗯……開鏡後甩槍角度
好吧,不賣關子了,最後一點確實用到一丟丟高數。
雖然,僅僅靠放大倍數無法找到一個萬能的係數y,但這個α2總有個大致範圍的吧?
沒錯,這就是解決的路子了。
在拉槍角度α2很小,也就是放棄大角度甩槍,開鏡後就靠微調來瞄準的話……(這其實是最常見的思路)由於tanα和α為等價無窮小,得到y=1/放大倍數=0.4略高於默認的0.35倍。這個結果會帶來更好的微調操控感
在拉槍角度偏大時,比如一次拉到了接近螢幕邊緣,甩斷手,實際角度20度,得到y=20°/arctan(2.5*tan20°)≒0.47
也確實印證了我們四周畸變拉長的觀感,較高的開鏡靈敏度比例適合較遠的拉槍。
但事實上,由於R6的特殊性,像beaulo這種flick大佬畢竟少數,預瞄仍然是主流,所以默認的比例非常低也可以理解
上面的計算都是基於快速拉槍這種操作的,如果你仍然習慣於開鏡後拖一截,拖過頭了在往回蹭,來來回回老半天這種瞄準方式,那就乖乖用默認吧。
再說一下目前R6正在使用的比例系統,很簡潔很美觀,就是成正比的數字。
在ini中有一個xfactoraiming的數值,它對應瞄準靈敏度的滑條,比如,這個參數除以2,和滑條數值減半是一樣的效果。
默認的滑條50、參數0.02情況下,腰射:機瞄:ACOG的轉動角速度比例是1:0.6:0.35

為什麼是0.6曾經的r6開發者在解釋這個進階參數時說,戰地系列機瞄默認就是0.6,所以……
beaulo滑條為什麼是8350/0.6≒83,即,在此狀態下,一倍鏡與腰射為1:1速度,可以開著鏡直接拉槍,不需要練第二套肌肉記憶
OTS-03的鏡子呢這是個4倍鏡,但具體速度我沒有測過
順便說一句,除非你之前有認真的訓練過BF、COD的步戰,並根據自己的打法調整過,否則真的不推薦隨便拿著mousesensitivity網像個玩具一樣統一來統一去,像」r6的機瞄和csgo的腰射統一「、」r6的acog和csgo的aug統一「這種更是無稽之談。
手臂流好還是手腕流好手腕流非常吃天賦,noted 蚊香靈敏度都不低;但手臂流靠著大空間、高容錯的特性,優勢非常大,尤其是這個指哪打哪的魔法遊戲,瞄得準太重要了。
我壓不住槍一般都說壓不住就提高靈敏度,但恰恰相反,降低靈敏度會讓你更有掌控力。更多的」壓不住「是一點就飄,往下一拉就拉過頭,再稍微一鬆又飛上了天。如果你屬於這種微操天賦達不到的,就降靈敏度吧
再扯兩句,cs系列的1.0開鏡靈敏度,cs系列是4:3下的半屏拉槍匹配。BF系列的統一士兵瞄準有點類似於這個,那個默認133%的係數是螢幕比例,從爹4開始效仿的cs系列,也是4:3下的半屏拉槍匹配,如果改成0係數就是完全溫和微操的手感。
在cs係裡,完全吻合這個微操手感的開鏡靈敏是0.8189好像,具體跳了太多網頁也記不住了

最後的總結,照著步驟一步步來就行
隻針對2.5倍鏡,4倍熱成像、機瞄不在討論範圍內
1.你一次拉槍α2會有多遠:
開鏡前fov = θ1,這個數字你可以直接在遊戲內設定
你的開鏡後fov:θ2=2*arctan(tan(θ1/2)/2.5)
假設你得到了θ2=50°,那麼你的有效拉槍角度α2不會高於25°
2.計算開鏡前後,鏡頭轉動速度比例係數y:
y=α2/ arctan(2.5 * tan(α2))
3.由y算出滑條值 或者xfactoraiming參數值
新滑條=50 *(y/0.35)
或
新參數=0.02 *(y/0.35)
直接改參數可以用小數,滑條只能整數但更方便。兩者沒有本質差別。
α2趨近於0意味著「最好」的控槍體驗,但不利於大甩;較高的α2會讓你感覺甩著很準,但控槍會相應困難
比如csgo裡,1.0開鏡靈敏度意味著最好的4:3半屏甩槍體驗,0.82左右等同於α2趨近於0;不是說低於0.82就不能用,但這確實不利於肌肉記憶。
來源:遊民星空
 金幣大師 (Coin Master)
 金幣大師 (Coin Master) 大富翁 GO (Monopoly GO)
 大富翁 GO (Monopoly GO) 蛋仔派對
 蛋仔派對 超能世界
 超能世界 豬遊記
 豬遊記 LINE金幣派對
 LINE金幣派對 夢幻海島
 夢幻海島 豬來了
 豬來了 薑餅人王國
 薑餅人王國 天天玩樂園
 天天玩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