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塵餘生4》系列背景故事解析 歷史背景中的異塵餘生4 (1) - 遊戲狂
廣告

《異塵餘生4》系列背景故事解析 歷史背景中的異塵餘生4 (1)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4-04-19

廣告

《異塵餘生4》發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想必大家都已經進行了遊戲體驗,遊戲怎麽樣?好玩嗎?可能不少新玩家對於遊戲背景不是很了解,那麽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異塵餘生4》系列背景故事一覽,有助於大家了解遊戲世界,一起來看看吧!

《異塵餘生4》系列背景故事解析 歷史背景中的異塵餘生4

廣告

事實上,要談論輻射歷史就不得不提及2077年核彈落下的那一天,舊世界被摧毀,新的荒野世界重生,但在2077年以前,輻射世界的時間線便已同現實世界發生分裂,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這篇文章裡,作者截取了輻射世界在2077年以前的重大歷史事件,詳細補充了那些在《輻射聖經》中未曾提及的細節,借之我們能夠了解到輻射世界何以發展成為了今天這個樣子。至於剩下的,恐怕玩家們還得自己從即將發售的《異塵餘生4》中去尋找了。

很多手遊玩家是從Bethesda的小品手遊《輻射:避難所》開始了解這個世界的,為了這些剛剛開始對這個遊戲的世界觀開始感興趣的玩家,我們邀請作者編譯了這篇文章。

舊世界藍調

《輻射》世界中有很多東西——宏大、荒涼、怪物橫行、輻射四溢,但淩駕一切(也許得排除輻射本身)之上的,就是神秘。在一個最近開放的避難所裡,你從無憂無慮的黑暗中,蹣跚走入驕陽暴曬的荒原地獄,當邪惡第一次試圖攻擊你、吃掉你,或者先攻擊再吃掉你之前,你甚至沒有時間問出那些一直縈繞在所有人心頭的問題:誰建造了避難所?人類何以經歷了如此可怕的變異?為什麽一款可口可樂的拙劣山寨品能夠流行到人類末世?答案的線索支離破碎地散布於世,其間更有重重威脅。當你進行遊戲時,很難在死之前解開所有謎團。

而這正是本文將要揭示的。如果你抓破腦袋想要知道為什麽《輻射》世界發展成了你所看到的樣子(比如為什麽仿佛所有東西都深嵌著50年代的烙印),那麽不必舍近求遠,答案就在這份年表中。本文將把《輻射》世界的歷史解析成易於理解的小知識,希望它能幫助你,並讓全人類都記住這句金玉良言:千萬,不要亂扔核彈。

1947年:未被發明的晶體管改變了一切

1947年以前,《輻射》世界與你所了解的本時空歷史完全相同。農業文明的建立,曆次革命的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了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又被 1945年8月落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所終結……時間線變故的第一個真實跡象出現在1947年,儘管它並不起眼,實際上當年的《輻射》宇宙中並未發生什麽特別有趣的事件。而之所以把它認定為蝴蝶的翅膀,是因為人們沒有像本時空裡一樣,在這一年發明出晶體管。

如果你不知道晶體管是什麽,不知道晶體管為什麽很重要,那麽可以簡單感受一下,此刻你能夠閱讀本文就要拜這些用途廣泛的小元件所賜。它是現代電子工業的基礎,使人們幾乎能為所有東西開發出更小巧、更廉價的款式。晶體管讓筆記型電腦的出現成為可能,它為微處理器的研發鋪平了道路,否則你永遠不可能把雷腦裝進口袋。

但是在《輻射》世界裡,晶體管一直要等到2067年方才問世,這意味著社會結構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輻射》世界裡的雷腦體量才顯得那麽龐大,資料儲存在磁帶上,螢幕介面單調得不得了。說實在的,有人認為《輻射》世界看起來像被鎖進了50年代的囚籠;沒錯,從技術上講,它確實如此。

1961年:NASA不複存在,卡爾·貝爾成為進入太空第一人

巨大的技術差異出現之後,本時空與《輻射》世界未來幾十年內的時間線走勢仍然保持了大體一致;前者擁有體積更小的收音機,但這尚不足以對國際事務造成嚴重影響。 “太空競賽” 開始後,臨界時刻出現在1961年:當年5月5日,卡爾·貝爾搭乘 “迪法恩斯7號” 進入太空,在葬身歸途之前成為第一個離開地球大氣層的人類。

這事兒聽起來好像是高中歷史課本裡早已被你遺忘的一件瑣事,然而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它並不是,因為壓根兒就不存在卡爾·貝爾這個人。實際上,第一個太空人是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16日升空,但在《輻射》時間線上,不會再有這次發射了。此外,NASA與 “阿波羅11號” (尼爾·阿姆斯特朗搭乘的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行器)雙雙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宇航局(USSA)與 “勇士11號” 。美國仍然把人類送上了月球,但在此之前……

1969年:美國被劃分為13個聯邦

如果說晶體管的缺失與卡爾·貝爾的出現是時光軌道上無意義的轟鳴,那麽美利堅合眾國的聯邦分區就像一輛高速列車般碾碎了我們熟知的歷史。在冷戰與赤化恐慌中,美國為確保自身免受東方陣營侵占採取了許多激烈措施,最終將國家分成13個不同的區劃。

最初,這只是一套重組策略,劃分國家以使各地區在資本主義最後一戰籠罩下更好地發展,消弭河蟹主義的威脅。但是聯邦政府能夠支配的資源過於有限,各聯邦為了自身利益迅速掀起內鬥。為取得國家最高當局的特別關注,持續將近一個世紀的明爭暗奪由此開始,並隨著石油資源日趨枯竭而不斷加劇。

2037年: “巧手先生” 系列機器人投放市場

為避免機器人因外觀與人類過於相似而落入 “恐怖谷” ,通用原子能國際公司(General Atomics International)發布了 “巧手先生” (Mister Handy)系列機器人,它看起來像章魚和童年時你幻想隱藏在床板下的怪物的組合體。巧手先生的火箭推進力量是普通人類的兩倍,精悍的魅力抵得過4隻壯漢,該系列成為美國與墨西哥地區銷量最高的機器人管家品牌,得到了一般家庭的廣泛接受。

巧手先生的風靡還催生了戈德弗雷(Godfrey)、沃茲沃斯(Wadsworth)與科茲沃斯(Codsworth)等各類型號。呃哼!(嚴肅臉)這些型號以核能驅動,可以自我修復,當不可預測的核事故發生時,可以充當最好的人類管家。

2044年:核子可樂的誕生、換味與流行

美國民眾因為整天擔心核彈會從天而降砸破自己的天花板,所以總感到焦躁不安,他們極其渴望一種榮耀、振奮的資本主義象征,好把憂慮一掃而空。於是在 2044年,混合了12種不同水果口味的碳酸飲料——核子可樂誕生了。而就在當年,因為發生了西番蓮水果大饑荒(the Great Passion Fruit Famine),這一味關鍵的原料不得不被除去,核子可樂的風味產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粉絲們很快就適應了新口味,核子可樂迅速成為全國最流行的碳酸飲料品牌。在未來25年中,核子可樂販賣機鋪遍了美國的每個街角,它的瓶蓋成了人們習以為常的垃圾。

2051年:美國為保石油供應入侵墨西哥

近一百年前,美國石油供應第一次出現後繼乏力,如今它終於採取了決定性(與爭議性)的行動,放棄了替代能源,轉而入侵墨西哥。多年來,美國一直對它的南方鄰國施加壓力,督促其提升石油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這一次,美國借著鞏固墨西哥政權及防止汙染擴散到美國土地的名義占領了墨西哥。

墨西哥無法抗衡美國的軍事力量,最終只能放任自然資源被源源不斷地榨取,輸送到北部邊境的彼端。人們相信,由此引發的糧食短缺最終影響了對美國的供應,導致丹佛與科羅拉多的暴亂,但這一猜測並未經證實。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專題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遊戲資訊

異塵餘生4 (Fallout 4)

類別: 角色扮演
平台: PC, PS4, XboxONE
開發: Bethesda Game Studios
發行: Bethesda Softworks
上市: 2015年11月10日

終結人類文明的2077年核戰爭的210年之後,位於波士頓,馬薩諸塞及部分新英格蘭地區,統稱聯邦(the commonwealth)。幸存下來的人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建立農場,市集,甚至城市,試圖恢複人類文明。然而凶殘的變種人和變異動物肆虐,四處土匪橫行,多方勢力交錯之下的波士頓依然很危險。遊戲採用了與現實世界不同的另一條歷史進程:生活方式、審美和時尚為美國1940至1950年代的潮流,設計風格和科技發展則延續了那個年代對未來的設想。最終的整個異塵餘生系列的世界觀都呈現了一種複古未來主義。在這個世界裏,科技發展到能製造雷射武器,操縱基因和能創造具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慧。

更多 異塵餘生4 攻略|新聞

廣告
《異塵餘生4》發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想必大家都已經進行了遊戲體驗,遊戲怎麽樣?好玩嗎?可能不少新玩家對於遊戲背景不是很了解,那麽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異塵餘生4》系列背景故事一覽,有助於大家了解遊戲世界,一起來看看吧! https://gamemad.com/guide/318737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4/19/VqMqk7sg.jpg 事實上,要談論輻射歷史就不得不提及2077年核彈落下的那一天,舊世界被摧毀,新的荒野世界重生,但在2077年以前,輻射世界的時間線便已同現實世界發生分裂,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這篇文章裡,作者截取了輻射世界在2077年以前的重大歷史事件,詳細補充了那些在《輻射聖經》中未曾提及的細節,借之我們能夠了解到輻射世界何以發展成為了今天這個樣子。至於剩下的,恐怕玩家們還得自己從即將發售的《異塵餘生4》中去尋找了。 很多手遊玩家是從Bethesda的小品手遊《輻射:避難所》開始了解這個世界的,為了這些剛剛開始對這個遊戲的世界觀開始感興趣的玩家,我們邀請作者編譯了這篇文章。 舊世界藍調 《輻射》世界中有很多東西——宏大、荒涼、怪物橫行、輻射四溢,但淩駕一切(也許得排除輻射本身)之上的,就是神秘。在一個最近開放的避難所裡,你從無憂無慮的黑暗中,蹣跚走入驕陽暴曬的荒原地獄,當邪惡第一次試圖攻擊你、吃掉你,或者先攻擊再吃掉你之前,你甚至沒有時間問出那些一直縈繞在所有人心頭的問題:誰建造了避難所?人類何以經歷了如此可怕的變異?為什麽一款可口可樂的拙劣山寨品能夠流行到人類末世?答案的線索支離破碎地散布於世,其間更有重重威脅。當你進行遊戲時,很難在死之前解開所有謎團。 而這正是本文將要揭示的。如果你抓破腦袋想要知道為什麽《輻射》世界發展成了你所看到的樣子(比如為什麽仿佛所有東西都深嵌著50年代的烙印),那麽不必舍近求遠,答案就在這份年表中。本文將把《輻射》世界的歷史解析成易於理解的小知識,希望它能幫助你,並讓全人類都記住這句金玉良言:千萬,不要亂扔核彈。 1947年:未被發明的晶體管改變了一切 1947年以前,《輻射》世界與你所了解的本時空歷史完全相同。農業文明的建立,曆次革命的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了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又被 1945年8月落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所終結……時間線變故的第一個真實跡象出現在1947年,儘管它並不起眼,實際上當年的《輻射》宇宙中並未發生什麽特別有趣的事件。而之所以把它認定為蝴蝶的翅膀,是因為人們沒有像本時空裡一樣,在這一年發明出晶體管。 如果你不知道晶體管是什麽,不知道晶體管為什麽很重要,那麽可以簡單感受一下,此刻你能夠閱讀本文就要拜這些用途廣泛的小元件所賜。它是現代電子工業的基礎,使人們幾乎能為所有東西開發出更小巧、更廉價的款式。晶體管讓筆記型電腦的出現成為可能,它為微處理器的研發鋪平了道路,否則你永遠不可能把雷腦裝進口袋。 但是在《輻射》世界裡,晶體管一直要等到2067年方才問世,這意味著社會結構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輻射》世界裡的雷腦體量才顯得那麽龐大,資料儲存在磁帶上,螢幕介面單調得不得了。說實在的,有人認為《輻射》世界看起來像被鎖進了50年代的囚籠;沒錯,從技術上講,它確實如此。 1961年:NASA不複存在,卡爾·貝爾成為進入太空第一人 巨大的技術差異出現之後,本時空與《輻射》世界未來幾十年內的時間線走勢仍然保持了大體一致;前者擁有體積更小的收音機,但這尚不足以對國際事務造成嚴重影響。 “太空競賽” 開始後,臨界時刻出現在1961年:當年5月5日,卡爾·貝爾搭乘 “迪法恩斯7號” 進入太空,在葬身歸途之前成為第一個離開地球大氣層的人類。 這事兒聽起來好像是高中歷史課本裡早已被你遺忘的一件瑣事,然而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它並不是,因為壓根兒就不存在卡爾·貝爾這個人。實際上,第一個太空人是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16日升空,但在《輻射》時間線上,不會再有這次發射了。此外,NASA與 “阿波羅11號” (尼爾·阿姆斯特朗搭乘的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行器)雙雙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宇航局(USSA)與 “勇士11號” 。美國仍然把人類送上了月球,但在此之前…… 1969年:美國被劃分為13個聯邦 如果說晶體管的缺失與卡爾·貝爾的出現是時光軌道上無意義的轟鳴,那麽美利堅合眾國的聯邦分區就像一輛高速列車般碾碎了我們熟知的歷史。在冷戰與赤化恐慌中,美國為確保自身免受東方陣營侵占採取了許多激烈措施,最終將國家分成13個不同的區劃。 最初,這只是一套重組策略,劃分國家以使各地區在資本主義最後一戰籠罩下更好地發展,消弭河蟹主義的威脅。但是聯邦政府能夠支配的資源過於有限,各聯邦為了自身利益迅速掀起內鬥。為取得國家最高當局的特別關注,持續將近一個世紀的明爭暗奪由此開始,並隨著石油資源日趨枯竭而不斷加劇。 2037年: “巧手先生” 系列機器人投放市場 為避免機器人因外觀與人類過於相似而落入 “恐怖谷” ,通用原子能國際公司(General Atomics International)發布了 “巧手先生” (Mister Handy)系列機器人,它看起來像章魚和童年時你幻想隱藏在床板下的怪物的組合體。巧手先生的火箭推進力量是普通人類的兩倍,精悍的魅力抵得過4隻壯漢,該系列成為美國與墨西哥地區銷量最高的機器人管家品牌,得到了一般家庭的廣泛接受。 巧手先生的風靡還催生了戈德弗雷(Godfrey)、沃茲沃斯(Wadsworth)與科茲沃斯(Codsworth)等各類型號。呃哼!(嚴肅臉)這些型號以核能驅動,可以自我修復,當不可預測的核事故發生時,可以充當最好的人類管家。 2044年:核子可樂的誕生、換味與流行 美國民眾因為整天擔心核彈會從天而降砸破自己的天花板,所以總感到焦躁不安,他們極其渴望一種榮耀、振奮的資本主義象征,好把憂慮一掃而空。於是在 2044年,混合了12種不同水果口味的碳酸飲料——核子可樂誕生了。而就在當年,因為發生了西番蓮水果大饑荒(the Great Passion Fruit Famine),這一味關鍵的原料不得不被除去,核子可樂的風味產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粉絲們很快就適應了新口味,核子可樂迅速成為全國最流行的碳酸飲料品牌。在未來25年中,核子可樂販賣機鋪遍了美國的每個街角,它的瓶蓋成了人們習以為常的垃圾。 2051年:美國為保石油供應入侵墨西哥 近一百年前,美國石油供應第一次出現後繼乏力,如今它終於採取了決定性(與爭議性)的行動,放棄了替代能源,轉而入侵墨西哥。多年來,美國一直對它的南方鄰國施加壓力,督促其提升石油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這一次,美國借著鞏固墨西哥政權及防止汙染擴散到美國土地的名義占領了墨西哥。 墨西哥無法抗衡美國的軍事力量,最終只能放任自然資源被源源不斷地榨取,輸送到北部邊境的彼端。人們相信,由此引發的糧食短缺最終影響了對美國的供應,導致丹佛與科羅拉多的暴亂,但這一猜測並未經證實。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專題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guide/31873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