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令倉能收集資料,但不是唯一收集資料的模塊。圖中的兩個儀器,第一個是5點科技點解鎖的儀器,重量0.15,科技點收集量10。第二個則是在第三層,用45點解鎖,重量0.2,科技點收集量25。此外,小綠人出倉的實驗和飛船著陸後的回收都能獲得額外的科技點。
2、不同儀器在同一宇宙區域收集的資料會遞減(換句話說,不同儀器間不共遞減),第一次的收益最高。
比如第一次你被環月二捕捉後會給與你4X收集量的科技點(環月為3X,可能所有星球軌道的比例都不一樣),第二次第三次則約為2X和1X。之後再來的話只會給你0.8X,接著是0.4X,0.1X直到0(不同儀器的遞減速度也是不一樣的)。
單枚火箭帶多個同種儀器也同樣會遞減,雖然在資料收集時顯示的都一樣,比如是25,但是在地面回收時得到的科技點會依次降低。因此如果是第一次探索同種儀器帶3到4個足以,個人感覺收集到的科技點低於0.7以後的意義就不大了(不過即使比例為0,小儀器依舊能收集0.3科技點,大儀器為0.7)。注意圖中Data Value這個參數
不同儀器不共遞減
不同儀器不共遞減同種儀器的遞減速度
3、通過信號傳輸獲得科技點,需要各種天線和大量的電
首先,不同種類資料的傳輸效率是不一樣的。控制艙和小獲得的科技點可以100%傳輸,小綠人出倉只有50%,0.22新添加的儀器,小的傳輸率是40%,大的則只有20%(但是在製造廠裡的參數貌似是0.3)。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獲得的參數什麽的可以完全傳回地面,而各種樣本必須讓飛船回到地面以後才能獲取得到,光傳資料資料只能獲得20-50%也是合情合理麽
注意這個功能耗電量極高,兩個天線上分別寫著傳輸每兩點科技點需要10和15點電能,在前期實在是沒這麽多電讓他浪費
個人是不打算使用這個功能了,損耗率太高。本身就有遞減,前幾次再去掉個60%真心傷不起
通過我這種方法,在地月系軌道上飄飄,不用登陸就可以獲得400點以上的科技點,足夠解鎖最重要的那批零件了。
另附上幾個重要的零件位置
小號科技點收集儀器和分離環
登陸支架
縱向分離器
鋼筋。
第一個電池,以及大型科學點收集儀器
第一個太陽能板,以及第二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