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 遊戲狂
廣告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1-06-28

廣告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廣告

此次更新有人歡喜有人愁,但更新總是一件好事,畢竟目前大多情況下都是「飽得慌」,我將會從「新舊種植」的三點(方式、系統和玩法)跟各位老玩家進行分析討論。

種子的獲取到果實的豐收

要想種植,首先得獲得種子,而種子的獲取方式也決定了它的種類:天然小鳥掉下和鳥籠投餵蔬果。前者為普通種子,可種植出14種蔬果(新舊數量一樣,但多出了「巨大化」);而後者在此次更新後,只會掉落餵養蔬果相同的數量。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Ps:往後只能用來處理快腐敗的蔬果,而不能像以往那樣用來刷種子。

再者來到大部分玩家都覺得麻煩,更新之後都不好理解的部分——耕種。遊戲新增了哪些新道具和物品,如何將種子一步步變為果實。

耕地的改動

在舊版本的種植裡,玩家需要製作出基礎農田或高級農田方可播種,而如今卻是需要利用鬆土機(4次耐久,15秒運作時間)犁地,隨後更是需要玩家使用新工具鋤頭(石25次,金100次)進行鋤地,最後才能將種子塞入到土堆中(一塊耕地最多可鋤出16個坑,我手殘只能9個做展示了,當然這個過程遠沒有這麼簡單)。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種植的方式,新舊兩個版本可以說是截然不同,新版本更加真實,與現實生活相貼切。在鋤地的過程中,也更加考驗玩家的耐心和經驗,想要「16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況且每次種植都需要重復操作。

澆水與施肥

在舊版的基礎高級農田裡,只要土壤還有著肥力(基礎20次,高級30次),農作物便可經過一定的時長後開花結果。而在「種瓜得瓜」版本裡,玩家在播種之後,還需要製作出水壺(普通40次,邪天翁水壺160次),對耕地進行澆水,其次還需要時刻關注土壤肥力情況,下面會詳細講解這個部分。

結果採集

如果說上述的種植流程有所厭倦繁瑣,那麼看到碩果纍纍時便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新舊兩個版本最大的特點便是新增了果實「巨大化」,農作物在經過「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不甘普通,結出巨大的果實,果實可擺放裝飾,也可以使用錘子敲碎獲得2-3個同類種子或果實(採集普通只有1個果實和2個種子)。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總得來說,《饑荒》這次的種植大改,在方式上與舊版(單機版最為明顯)有很大的區別,但這僅僅是遊戲玩法多樣性的開始,是科雷對遊戲系統和機制的完善,更何況此次更新還有生物學上的”科學種植玩法”,5個階段便可收獲一片巨大化果實,新舊收益對比,一目了然。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種植系統相關機制

差點被「遺忘」的道具

在過去的遊戲版本中,農作物的生長大多取決於受到肉眼可見的「肥力」,而忽視了兩個對於植物生長頗為重要的因素:氣溫和溫度;而相對應的,遊戲中也存在著與之相關聯的道具——溫度計和科學雨量計,但這兩個道具鮮有人會製作出來,因為它們對玩家的影響實在是太低了。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而到了新版本,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耕種方式不一樣外,植物也都像食物一樣,擁有了專屬的圖鑒(需要製作花園帽)。在上面會記錄下植物喜愛的生長季節、土壤水分要求和肥力情況(生長劑,藍色、堆肥,黃色和肥料,紅色),而想要收獲滿滿,就必須投其所好。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被玩家所遺忘的道具終於可以被重新拾起來了!它們終於有用了!

種植要求更加多

首先,對於耕地「水分」而言,玩家除了可以使用水壺進行灌溉外,還能使用以下三種方式進行「補水」:扔水球、冰融化和下雨。而如何判斷雨天天氣下,耕地何種情況才是水分充足,這需要玩家觀察科學雨量計是否達到滿值100%。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而對於「肥力」這一塊,玩家需要了解「植物圖鑒」中,每種植物的「肥力情況」,向上為吸收,向下為釋放。以玉米為例,生長劑和普通肥料各會釋放「一個箭頭」(肥力等級,目前還未確定)的量,而堆肥則需要吸收「兩個箭頭」。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玩家可通過佩戴高級版耕作先驅帽觀察土壤顏色來判斷是否缺乏哪種肥力,而後玩家需要投放進對應的道具,以及時給耕地提供相對應的營養成分。

其次,本次更新還給農作物增添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隱藏屬性——愉悅值,玩家可通過生長的每階段進行撫摸,以及演奏音樂的方式來提高該屬性值(綠色為取悅,紅色降低)。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沒錯,古有日本和牛聽音樂,現有《饑荒》植物聽音樂,每種樂器的取悅範圍都有所不一樣,我在下表中標注了出來。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Ps:不知道是否還是Bug,單純靠奏樂的作物不會變大)

而當上述的幾個條件都滿足時,種植物才有可能在最後的階段長出巨大化果實,既然原理這麼的復雜,對於大部分玩家而言,有什麼方法或是教學可以「直接」種出巨大化果實呢?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科學種植

在「水分、肥力和愉悅值」之間,要說挑出一個可「作弊」的元素,肥力將會是玩家的最佳選擇。學習過初中生物學的小飢友們一定記得這節課——「其他生物的營養,寄生」。豆科植物的根瘤能間接提高土壤的肥力,豆科植物與其他作物採取輪作、間作能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饑荒》亦是如此。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在實際操作下,玩家一共可採取3種方式,在不投放生長劑、堆肥和肥料的情況下種植出「巨大化」果實。

兩種植物

我在這簡單說明一下實現原理,單塊耕地上的作物共享土壤中的肥力,而幾塊相鄰的耕地也會一並合成「大耕地」。玩家只需要在合適的季節下,按照作物的肥力釋放和吸收相互搭配下(「吸收」能確保即可),並可達到互補互助的情況。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在兩種植物種類且數量在「1比1」的情況下,玩家可在秋天種植番茄土豆和番茄茄子;以前者為例:番茄需要吸收「藍黃」各一個箭頭(-1),而釋放出2個「綠色」(+2)。在篩選表中作物後,發現番茄和土豆,恰好能與之相配(「藍黃紅」+1,+1,-2)。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而到了春天,除了這兩種間作搭配外,還可以選擇種植胡蘿卜和西瓜。

而除了作物種類和數量都為「1比1」的情況外,還有數量「2比1」的間作方式:在秋天情況下,番茄和辣椒按照二比一的數量種植;春天則是番茄火龍果、番茄榴槤、西瓜洋蔥和西瓜石榴;而冬天則有番茄火龍果、番茄辣椒、西瓜石榴和西瓜洋蔥。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三種植物

而想要種植種類多樣化,我這還有著3種植物的間作方式,但由於方法太多,便不一一講解給大家聽,種類都在圖中標注了出來,感興趣的小火把可自行實踐一番。總的來說,只要摸熟這幾種配方,過程雖然麻煩一點,但依舊能「飽得慌」,並且現在冬天也是能種植的!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物品和遊戲內容加強關聯

從此次種植系統大改,不難看出科雷的決心——勢必讓遊戲回歸初衷,「Don't Starve」,對於新手玩家而言,是會有一定的理解難度,但對於老玩家來說,這何方不是一種新的樂趣,新的「養老方式」。

《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相比雞肋的「釣魚系統」,雖說科雷推出了稱重機制,但依舊也改變不了它的過程乏味,或許不久的將來,或許會像《牧場物語》、《動森》一類的釣魚機制,獲得珍稀物品或道具,或者是不同重量的魚能兌換金幣或是某些成就。

除此之外,一些類似於雨量計溫度計這些一度被玩家所「遺忘」的道具,正在被重新重視起來,雖然往後或許會有部分Mod取代它們的監測作用,但按照如今的方向來看,科雷還是很希望將遊戲中的道具運用到實際遊戲過程當中,而不是只是一件件擺放在地上的裝飾品。

來源:bilibili
作者:GW漫遊大作戰《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廣告

廣告

遊戲資訊

饑荒 (Don't Starve)

類別: 角色扮演
平台: PC, PS4, Switch, 蘋果, 安卓
開發: Klei Entertainment
發行: Klei Entertainment
上市: 2016

遊戲圍繞在一位名叫Wilson的科學家,他發現自己身處黑暗陰暗的世界,必須盡可能長時間生存。為此,玩家必須保持Wilson的健康、食物和精神穩定來避免了各種超現實和超自然的敵人殺死和吞噬他。 

更多 饑荒 攻略|新聞

廣告
目錄 https://gamemad.com/guide/70055 種子的獲取到果實的豐收種植系統相關機制科學種植物品和遊戲內容加強關聯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9e07a95.jpg 此次更新有人歡喜有人愁,但更新總是一件好事,畢竟目前大多情況下都是「飽得慌」,我將會從「新舊種植」的三點(方式、系統和玩法)跟各位老玩家進行分析討論。 種子的獲取到果實的豐收要想種植,首先得獲得種子,而種子的獲取方式也決定了它的種類:天然小鳥掉下和鳥籠投餵蔬果。前者為普通種子,可種植出14種蔬果(新舊數量一樣,但多出了「巨大化」);而後者在此次更新後,只會掉落餵養蔬果相同的數量。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a8dc4b6.jpg Ps:往後只能用來處理快腐敗的蔬果,而不能像以往那樣用來刷種子。 再者來到大部分玩家都覺得麻煩,更新之後都不好理解的部分——耕種。遊戲新增了哪些新道具和物品,如何將種子一步步變為果實。 耕地的改動 在舊版本的種植裡,玩家需要製作出基礎農田或高級農田方可播種,而如今卻是需要利用鬆土機(4次耐久,15秒運作時間)犁地,隨後更是需要玩家使用新工具鋤頭(石25次,金100次)進行鋤地,最後才能將種子塞入到土堆中(一塊耕地最多可鋤出16個坑,我手殘只能9個做展示了,當然這個過程遠沒有這麼簡單)。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af7444f.jpg 種植的方式,新舊兩個版本可以說是截然不同,新版本更加真實,與現實生活相貼切。在鋤地的過程中,也更加考驗玩家的耐心和經驗,想要「16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況且每次種植都需要重復操作。 澆水與施肥 在舊版的基礎高級農田裡,只要土壤還有著肥力(基礎20次,高級30次),農作物便可經過一定的時長後開花結果。而在「種瓜得瓜」版本裡,玩家在播種之後,還需要製作出水壺(普通40次,邪天翁水壺160次),對耕地進行澆水,其次還需要時刻關注土壤肥力情況,下面會詳細講解這個部分。 結果採集 如果說上述的種植流程有所厭倦繁瑣,那麼看到碩果纍纍時便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新舊兩個版本最大的特點便是新增了果實「巨大化」,農作物在經過「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不甘普通,結出巨大的果實,果實可擺放裝飾,也可以使用錘子敲碎獲得2-3個同類種子或果實(採集普通只有1個果實和2個種子)。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b603a02.jpg 總得來說,《饑荒》這次的種植大改,在方式上與舊版(單機版最為明顯)有很大的區別,但這僅僅是遊戲玩法多樣性的開始,是科雷對遊戲系統和機制的完善,更何況此次更新還有生物學上的”科學種植玩法”,5個階段便可收獲一片巨大化果實,新舊收益對比,一目了然。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bca3160.jpg 種植系統相關機制差點被「遺忘」的道具 在過去的遊戲版本中,農作物的生長大多取決於受到肉眼可見的「肥力」,而忽視了兩個對於植物生長頗為重要的因素:氣溫和溫度;而相對應的,遊戲中也存在著與之相關聯的道具——溫度計和科學雨量計,但這兩個道具鮮有人會製作出來,因為它們對玩家的影響實在是太低了。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c3292dd.jpg 而到了新版本,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耕種方式不一樣外,植物也都像食物一樣,擁有了專屬的圖鑒(需要製作花園帽)。在上面會記錄下植物喜愛的生長季節、土壤水分要求和肥力情況(生長劑,藍色、堆肥,黃色和肥料,紅色),而想要收獲滿滿,就必須投其所好。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c9ac4d0.jpg 被玩家所遺忘的道具終於可以被重新拾起來了!它們終於有用了! 種植要求更加多 首先,對於耕地「水分」而言,玩家除了可以使用水壺進行灌溉外,還能使用以下三種方式進行「補水」:扔水球、冰融化和下雨。而如何判斷雨天天氣下,耕地何種情況才是水分充足,這需要玩家觀察科學雨量計是否達到滿值100%。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d029bc9.jpg 而對於「肥力」這一塊,玩家需要了解「植物圖鑒」中,每種植物的「肥力情況」,向上為吸收,向下為釋放。以玉米為例,生長劑和普通肥料各會釋放「一個箭頭」(肥力等級,目前還未確定)的量,而堆肥則需要吸收「兩個箭頭」。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d6b8291.jpg 玩家可通過佩戴高級版耕作先驅帽觀察土壤顏色來判斷是否缺乏哪種肥力,而後玩家需要投放進對應的道具,以及時給耕地提供相對應的營養成分。 其次,本次更新還給農作物增添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隱藏屬性——愉悅值,玩家可通過生長的每階段進行撫摸,以及演奏音樂的方式來提高該屬性值(綠色為取悅,紅色降低)。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dd445ec.jpg 沒錯,古有日本和牛聽音樂,現有《饑荒》植物聽音樂,每種樂器的取悅範圍都有所不一樣,我在下表中標注了出來。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e3b6806.jpg (Ps:不知道是否還是Bug,單純靠奏樂的作物不會變大) 而當上述的幾個條件都滿足時,種植物才有可能在最後的階段長出巨大化果實,既然原理這麼的復雜,對於大部分玩家而言,有什麼方法或是教學可以「直接」種出巨大化果實呢?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eb1f966.gif 科學種植在「水分、肥力和愉悅值」之間,要說挑出一個可「作弊」的元素,肥力將會是玩家的最佳選擇。學習過初中生物學的小飢友們一定記得這節課——「其他生物的營養,寄生」。豆科植物的根瘤能間接提高土壤的肥力,豆科植物與其他作物採取輪作、間作能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饑荒》亦是如此。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f18e46c.jpg 在實際操作下,玩家一共可採取3種方式,在不投放生長劑、堆肥和肥料的情況下種植出「巨大化」果實。 兩種植物 我在這簡單說明一下實現原理,單塊耕地上的作物共享土壤中的肥力,而幾塊相鄰的耕地也會一並合成「大耕地」。玩家只需要在合適的季節下,按照作物的肥力釋放和吸收相互搭配下(「吸收」能確保即可),並可達到互補互助的情況。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f84e181.jpg 在兩種植物種類且數量在「1比1」的情況下,玩家可在秋天種植番茄土豆和番茄茄子;以前者為例:番茄需要吸收「藍黃」各一個箭頭(-1),而釋放出2個「綠色」(+2)。在篩選表中作物後,發現番茄和土豆,恰好能與之相配(「藍黃紅」+1,+1,-2)。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5fec5c61.jpg 而到了春天,除了這兩種間作搭配外,還可以選擇種植胡蘿卜和西瓜。 而除了作物種類和數量都為「1比1」的情況外,還有數量「2比1」的間作方式:在秋天情況下,番茄和辣椒按照二比一的數量種植;春天則是番茄火龍果、番茄榴槤、西瓜洋蔥和西瓜石榴;而冬天則有番茄火龍果、番茄辣椒、西瓜石榴和西瓜洋蔥。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605607b2.jpg 三種植物 而想要種植種類多樣化,我這還有著3種植物的間作方式,但由於方法太多,便不一一講解給大家聽,種類都在圖中標注了出來,感興趣的小火把可自行實踐一番。總的來說,只要摸熟這幾種配方,過程雖然麻煩一點,但依舊能「飽得慌」,並且現在冬天也是能種植的!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60bd9bcd.jpg 物品和遊戲內容加強關聯從此次種植系統大改,不難看出科雷的決心——勢必讓遊戲回歸初衷,「Don't Starve」,對於新手玩家而言,是會有一定的理解難度,但對於老玩家來說,這何方不是一種新的樂趣,新的「養老方式」。 https://gamemad.com/upload/images/2021/06/28/60d9361267fc7.jpg 相比雞肋的「釣魚系統」,雖說科雷推出了稱重機制,但依舊也改變不了它的過程乏味,或許不久的將來,或許會像《牧場物語》、《動森》一類的釣魚機制,獲得珍稀物品或道具,或者是不同重量的魚能兌換金幣或是某些成就。 除此之外,一些類似於雨量計溫度計這些一度被玩家所「遺忘」的道具,正在被重新重視起來,雖然往後或許會有部分Mod取代它們的監測作用,但按照如今的方向來看,科雷還是很希望將遊戲中的道具運用到實際遊戲過程當中,而不是只是一件件擺放在地上的裝飾品。 來源:bilibili 作者:GW漫遊大作戰《饑荒》種瓜得瓜版本種植系統改動介紹
https://gamemad.com/guide/7005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