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新作《路飛與河畔冒險》今年4月推出 將開放試玩 - 遊戲狂
廣告

冒險新作《路飛與河畔冒險》今年4月推出 將開放試玩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5-02-06
廣告

由遊戲發行商Phiphen Games和獨立遊戲工作室Zockrates Laboratories聯合開發的2.5D冒險遊戲《路飛與河畔冒險》(暫譯,原名:Ruffy and the Riverside)預計將於2025年4月在PC(Steam、Epic)、PlayStation 5、Nintendo Switch和Xbox平台同步發售。值得一提的是,官方還宣布將在即將到來的Steam新品節(Steam Next Fest)上推出遊戲的試玩版本,玩家們可以提前體驗這款備受期待的作品。

冒險新作《路飛與河畔冒險》今年4月推出 將開放試玩

廣告

在《路飛與河畔冒險》中,玩家將化身為名叫“路飛”的角色,探索一個手繪風格的魔法開放世界——“瑞河塞德”。遊戲的核心玩法圍繞著一種名為“互換魔法”的機制,玩家可以利用這一能力解開各種謎題,並在七個不同的區域中收集魔法寶物,為保護世界的核心而踏上冒險之旅。在探索的過程中,玩家將遇到許多獨特的角色,包括口齒伶俐的蜜蜂“嗡嗡”、冒險家鼴鼠“艾德勒隊長”以及智慧的烏龜“席爾利亞”。這些角色不僅豐富了遊戲的劇情,還為玩家提供了多樣的互動體驗。

冒險新作《路飛與河畔冒險》今年4月推出 將開放試玩

遊戲的戰鬥和解謎元素同樣值得關注。玩家可以通過互換魔法進行戰鬥、跳躍,甚至騎著乾草堆快速穿梭於場景之間。此外,遊戲還提供了豐富的自定義選項,玩家可以利用“夢石”製作獨特的材質,應用於遊戲中的石頭、瀑布等場景,甚至可以收集蝴蝶、艾托伊和硬幣等物品,體驗個性化的外觀系統。

冒險新作《路飛與河畔冒險》今年4月推出 將開放試玩

為了讓更多玩家享受這款精心製作的遊戲,開發團隊表示,《路飛與河畔冒險》將支援繁體中文、中文、英文等共9種語言,力求讓不同地區的玩家都能輕鬆上手。

冒險新作《路飛與河畔冒險》今年4月推出 將開放試玩

《路飛與河畔冒險》無疑是一款充滿創意和樂趣的冒險遊戲,期待它在4月的正式發售以及即將到來的Steam新品節試玩活動中,能夠帶給玩家們全新的遊戲體驗。

冒險新作《路飛與河畔冒險》今年4月推出 將開放試玩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由遊戲發行商Phiphen Games和獨立遊戲工作室Zockrates Laboratories聯合開發的2.5D冒險遊戲《路飛與河畔冒險》(暫譯,原名:Ruffy and the Riverside)預計將於2025年4月在PC(Steam、Epic)、PlayStation 5、Nintendo Switch和Xbox平台同步發售。值得一提的是,官方還宣布將在即將到來的Steam新品節(Steam Next Fest)上推出遊戲的試玩版本,玩家們可以提前體驗這款備受期待的作品。 https://gamemad.com/news/118644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2/06/dRUXnsu2.jpg 在《路飛與河畔冒險》中,玩家將化身為名叫“路飛”的角色,探索一個手繪風格的魔法開放世界——“瑞河塞德”。遊戲的核心玩法圍繞著一種名為“互換魔法”的機制,玩家可以利用這一能力解開各種謎題,並在七個不同的區域中收集魔法寶物,為保護世界的核心而踏上冒險之旅。在探索的過程中,玩家將遇到許多獨特的角色,包括口齒伶俐的蜜蜂“嗡嗡”、冒險家鼴鼠“艾德勒隊長”以及智慧的烏龜“席爾利亞”。這些角色不僅豐富了遊戲的劇情,還為玩家提供了多樣的互動體驗。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2/06/QfARfTXT.jpg 遊戲的戰鬥和解謎元素同樣值得關注。玩家可以通過互換魔法進行戰鬥、跳躍,甚至騎著乾草堆快速穿梭於場景之間。此外,遊戲還提供了豐富的自定義選項,玩家可以利用“夢石”製作獨特的材質,應用於遊戲中的石頭、瀑布等場景,甚至可以收集蝴蝶、艾托伊和硬幣等物品,體驗個性化的外觀系統。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2/06/enEMHJRe.jpg 為了讓更多玩家享受這款精心製作的遊戲,開發團隊表示,《路飛與河畔冒險》將支援繁體中文、中文、英文等共9種語言,力求讓不同地區的玩家都能輕鬆上手。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2/06/9BATmNju.jpg 《路飛與河畔冒險》無疑是一款充滿創意和樂趣的冒險遊戲,期待它在4月的正式發售以及即將到來的Steam新品節試玩活動中,能夠帶給玩家們全新的遊戲體驗。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2/06/YZYTteTf.jpg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news/11864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