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國大陸研發遊戲的發展在近年來取得了越發顯著的成績,市面上大受好評的高熱遊戲中慢慢多出了許多中國大陸研發遊戲的身影。
過去許多大熱的遊戲都有著強烈的中國特色,早年的《仙劍奇俠傳》、《軒轅劍》等,幾年來的《黑神話悟空》、《三伏》等都是如此。而2025年開年至今,卻有很多勇敢嘗試融入西方元素的中國大陸研發遊戲湧現。
這是中國大陸研發遊戲工作室相當勇敢的嘗試,可我發現,兩款此類新遊——《黑暗世界:因與果》和《蘇丹的遊戲》都在剛上線的時候引發了兩極分化的熱議。
根據這個現象,似乎玩家對於中國大陸研發遊戲的反饋與期待可以讓我們窺見其冰山一角。
文化差異帶來的爭議
作為一個仍舊在不斷發展的行業,沒有任何一款遊戲能夠滿足所有玩家的胃口,但是一款能夠讓好評將它吹成是神作,差評則將它踩得一無是處的遊戲,我認為值得討論的地方就很多了。
首先讓我們看看《黑暗世界:因與果》的評價狀況。
截至2025年4月8日,從小黑盒資料中我發現,《黑暗世界:因與果》的Steam好評率高達92%。
作為一款本身屬性就很適合雲的步行模擬器兼劇情類遊戲,在很多社交平台與影片平台上卻有相當大的罵聲,甚至遊戲推出初期,差評量也不算少。
在這裡不得不仔細看一看好評與差評的關注點,Steam上對於這款遊戲的中文評價中,好評與差評大多都聚焦在同一個點上——劇情。無獨有偶,在其他平台上玩家對於遊戲的爭議點也是這款遊戲的劇情。
簡單概括一下,遊戲本身講述的其實是類《1984》的反烏托邦故事,整體劇情都圍繞著在東德的專製公司開展。是的,但看劇情來說,《黑暗世界:因與果》徹頭徹尾在講一個西方的故事,作為一款恐怖遊戲,它也在採用西方慣用的跳臉、實體怪物和科幻性手法來進行恐怖環節設計。
顯然,我不認為是由於部分玩家無法欣賞西方文化才導致了他們給出差評。正是因為大家對於中西方文化都有相對成體系的認識,才會導致這個情況的出現。
無論是工作室還是玩家,我們的歷史與教育環境,都讓我們對於很多反烏托邦作品中的階級矛盾問題與資本壟斷問題有著同西方相當不同的理解。這就導致在前端,工作室的製作階段,大家對於反烏托邦題材的製作或多或少都會帶有從西方習來的底色。
說到這裡,對《黑暗世界:因與果》的差評裡,一個被提及頗多的點也就有了答案。許多人認為這款遊戲中有太多其他反烏托邦作品的影子,最為明顯的就是《1984》。
在這裡筆者不是要說《黑暗世界:因與果》是一款完美的神作,畢竟我在評測階段也僅給到了8.5分。只是中國環境一直致力於消除階級矛盾,平權意識在中國的發展近年來得到了越發廣泛的成功,所以反烏托邦類作品中相當重要的,引發階級與政治反思的社會問題,其實很難產生在中國。而訴說西方故事,恰恰無法抹去靈感來源的影子。
除開選題導致的文化差異,在敘事上,《黑暗世界:因與果》明顯能讓人感到他們想講好一個故事,也很明顯,月壤工作室想用中國人的方式去講一個好故事。
這一點,成了《黑暗世界:因與果》討論現狀的重要原因。
當一款遊戲的難度不高,探索也為劇情服務時,已經有一部分玩家並不在受眾之中了。在此基礎上,《黑暗世界:因與果》很大一段的劇情採取了一種中式浪漫的表達方式,對於意向的選擇,它不像很多西方作品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直白意向,譬如《漢尼拔》中的鹿。遊戲中有相當抽象的意會成分,DNA的形象與生命的詮釋,這就讓不喜歡意識流的玩家或對情感表達興趣較弱的玩家難以接納。
含蓄的意會確實是中式浪漫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但是月壤工作室這一步西事中說的步子走得有點太大了。過分追求意會讓很多人無法理解是相當正常的,這或許也是中國製作者在探索的道路上必須解決的問題。
社會敏感話題下的爭議
中國大陸研發遊戲今年最為火爆的一款顯然就是《蘇丹的遊戲》,截至2025年4月8日,小黑盒上顯示的本款遊戲Steam好評率高達89%。但是在遊戲本體上線初期,飽受期待的《蘇丹的遊戲》也一度處在褒貶不一的狀態中,並且也是與《黑暗世界:因與果》一樣的兩極分化狀況。
但是不同於《黑暗世界:因與果》由於文化差異而導致的,故事表達者與接收者之間的偏差問題,《蘇丹的遊戲》是因為遊戲涉及的社會敏感話題。
玩了《蘇丹的遊戲》後,我明顯能夠感受到開發者在做和很多國外遊戲一樣的事情——政治正確。無論是讓女性成為新蘇丹還是前段時間討論度高漲的同性話題,遊戲中對於社會敏感話題的回答不管答案如何,至少在積極回應。
我們無法否認,《蘇丹的遊戲》試圖為這部分群體發聲的行為有積極意義,但是就像一條差評中提及的,爭議點的核心在於選擇權是否在玩家自己手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柏德之門》中玩家並沒有對這類劇情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就是因為大家覺得自己能夠控制這一切,也就是俗稱的分線清晰。
真正把《蘇丹的遊戲》推到風口浪尖的,事到如今已經是涉及倫理與道德的敏感話題了。在看到我後續將談論的問題之前,我一直是一個中立玩家,但是下述內容筆者自己都認為無法接受。
從慢腳文化進入大眾視野開始,對於未成年女性的性安全問題就時不時引發熱議,而在《蘇丹的遊戲》中,玩家操控的主角在面對哲瓦德的女兒阿魯米娜時,卻可以調戲這個從立繪上很明顯是女童形象的小女孩。甚至,可以對這個小女孩使用縱欲卡。
遊戲中包含對道德底線拷問成分的內容,這並不是會讓玩家過分反感的事,《俠盜獵車》系列和市面上大多數劇情遊戲中都有著對人性拷問的成分。可在給予玩家突破道德底線的權力時,開發者應當把握好這個度。
《蘇丹的遊戲》中將所有資源分為了黃金、白銀、青銅和岩石四個等級,難以想像的,在對主角沒有任何浪漫興趣的小女孩身上,調戲她居然能夠獲得黃金資源。
幾乎不存在限制的惡意自由,這才是評價已經回升的現在,玩家們對《蘇丹的遊戲》依舊有著相當大爭議的原因。
對未成年少女形象、對貓、對追隨者的母親縱欲,《蘇丹的遊戲》在拷問人性的命題上或許有些太過出格,而社會對於人道德的要求越發嚴肅的當下,收獲如此兩極分化的評價,它不冤。
探索方向
兩款遊戲至今為止的評價都已經是特別好評的狀態,可以看出玩家對於中國大陸研發遊戲新嘗試的包容度和接納程度都很高。
這也反映了,在未來中國大陸研發遊戲的探索之路上,其實文化差異問題與社會敏感話題並不是需要被規避的點。至少《黑暗世界:因與果》已經讓很大一部分人感受到了文化碰撞的魅力,也走出了未來這類遊戲需要努力的方向——打磨敘事。
至於《蘇丹的遊戲》所引發的爭議,其實在Demo階段它本身就已經給出了完美的答案——將選擇權還給玩家。在我看來,真正的發聲是讓所有群體都有成為自己的機會,而不是強行讓玩家眼中充斥敏感的問題。
中國大陸研發遊戲融入西方文化的道路還很長,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更加成熟的處理與表達。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