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外媒The Gamer上演"觀點對對碰":前腳剛有編輯高呼"《俠盜獵車手6(Grand Theft Auto VI)》仍是諷刺美國社會的最佳利器",後腳編輯Tessa Kaur便甩出萬字長文,直指這部耗時十餘年打造的巨製"將來有可能徹底拋棄系列標誌性的諷刺基因"。
Tessa的核心論點直指時代錯位:"當現實荒誕劇以光速迭代時,用十年時間打磨的遊戲如何能精準刺中時代痛點?"在她看來,《GTA》系列賴以成名的"社會手術刀"屬性,正面臨創作周期與現實變遷的致命時差。儘管預告片中佛羅裡達沼澤、網紅文化等元素頗具真實感,但這些"接地氣"的表象更像情景喜劇布景,而非鋒利的批判武器。
"準確性≠諷刺力"——這位女編輯將矛頭對準預告片內容。她承認場景還原度驚人,但遍覽兩支預告,唯一接近經典GTA諷刺筆觸的,竟只有配角卡爾·漢普頓這個沉迷陰謀論的"美式紅脖子"形象。當系列前作能用三分鐘預告就撕開資本面具、解構政治醜態時,《GTA6》卻用大量筆墨描繪街頭飆車與幫派火並,這讓Tessa直呼"找不到那股熟悉的辛辣味"。
面對前同事"《GTA6》諷刺內核未改"的論斷,Tessa拋出致命反問:"當創作周期橫跨特朗普與拜登兩個時代,遊戲如何保證批判的時效性?"她以預告中出現的網紅經濟為例:2015年立項時TikTok尚未稱霸全球,如今短影片生態已發生結構性變革,遊戲裡呈現的"直播文化"更像是對過時現象的考古式複現,而非對當下社會的銳利解構。
這場爭議折射出開放世界遊戲的核心命題:當現實魔幻程度遠超虛構,以諷刺見長的《GTA》系列該何去何從?Tessa在文末留下耐人尋味的注腳:"我依然期待雌雄大盜的犯罪狂歡,但更想知道R星如何讓這個延遲十年的故事,刺中2025年的美國G點。"這場關於遊戲批判性的論戰,或許要等到遊戲正式發售才能見分曉。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