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黯道2交易系統引爭議:預留機制將來有可能操縱市場? - 遊戲狂
廣告

流亡黯道2交易系統引爭議:預留機制將來有可能操縱市場?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5-08-22
廣告

近日,Grinding Gear Games公布了《流亡黯道2(Path of Exile 2)》交易系統的重大改革,引入物品“Secure Item”(安全預約)功能,卻意外引發玩家社區的激烈爭論。這一旨在改善交易體驗的新機制,被部分玩家質疑可能成為市場操縱和惡意壓價的新手段。

根據官方說明,新系統允許買家對市集物品點擊“Secure Item”按鈕,短暫鎖定該物品幾十秒。在此期間,其他人無法完成購買,也不能將該物品傳送進自己的hideout。也就是說,只有第一個點擊“Secure Item”的買家會被傳送並獲得物品。若在預約時間內交易未完成,物品會自動解鎖並重新回到市場。

廣告

流亡黯道2交易系統引爭議:預留機制將來有可能操縱市場?

核心機制解讀

預留鎖定:買家點擊後,物品被短時鎖定,阻止他人購買和傳送。

首先行動原則:實際傳送到玩家手中的是首個完成“Secure Item”操作的買家。

失敗回滾:若交易未在預約期內完成,物品回到市場並對所有潛在買家重新開放。

影響範圍:新機制主要影響高價值物品的交易動態,可能改變競價和供需節奏。

流亡黯道2交易系統引爭議:預留機制將來有可能操縱市場?

玩家熱議焦點

多人同時競價、通過“Secure Item”鎖定來製造市場短缺,進而壓低後續上架商品的成交價格,成為“預留式操控”的新路徑。部分玩家提出在不同區域時區進行大規模鎖定,利用全球玩家的線上狀態差異來獲取利潤;這也引發了關於線上性和是否需要線上匹配的爭論。

社區討論是否採用多線程鎖來實現鎖定機制,以及這對伺服器壓力和交易公平性的潛在影響。一些玩家擔憂這會降低普通玩家的購買機會,尤其是高價值物品的競標者可能被“卡票”現象所困。

流亡黯道2交易系統引爭議:預留機制將來有可能操縱市場?

《流亡黯道2》的交易系統改革無疑將成為本輪玩家討論的焦點。無論你是獵取高價值物品的收藏家,還是關注市場公平性的普通玩家,這一“Secure Item”機制都在擠壓著交易的邊界——既可能帶來更高的成就感與收益,也可能帶來新的操控風險。後續若有官方進一步說明和改動,我們將持續跟進,帶來最及時的解讀與建議。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近日,Grinding Gear Games公布了《流亡黯道2(Path of Exile 2)》交易系統的重大改革,引入物品“Secure Item”(安全預約)功能,卻意外引發玩家社區的激烈爭論。這一旨在改善交易體驗的新機制,被部分玩家質疑可能成為市場操縱和惡意壓價的新手段。 https://gamemad.com/news/132737 根據官方說明,新系統允許買家對市集物品點擊“Secure Item”按鈕,短暫鎖定該物品幾十秒。在此期間,其他人無法完成購買,也不能將該物品傳送進自己的hideout。也就是說,只有第一個點擊“Secure Item”的買家會被傳送並獲得物品。若在預約時間內交易未完成,物品會自動解鎖並重新回到市場。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8/22/6eET8j5c.jpg 核心機制解讀 預留鎖定:買家點擊後,物品被短時鎖定,阻止他人購買和傳送。 首先行動原則:實際傳送到玩家手中的是首個完成“Secure Item”操作的買家。 失敗回滾:若交易未在預約期內完成,物品回到市場並對所有潛在買家重新開放。 影響範圍:新機制主要影響高價值物品的交易動態,可能改變競價和供需節奏。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8/22/UPbf9tAc.jpg 玩家熱議焦點 多人同時競價、通過“Secure Item”鎖定來製造市場短缺,進而壓低後續上架商品的成交價格,成為“預留式操控”的新路徑。部分玩家提出在不同區域時區進行大規模鎖定,利用全球玩家的線上狀態差異來獲取利潤;這也引發了關於線上性和是否需要線上匹配的爭論。 社區討論是否採用多線程鎖來實現鎖定機制,以及這對伺服器壓力和交易公平性的潛在影響。一些玩家擔憂這會降低普通玩家的購買機會,尤其是高價值物品的競標者可能被“卡票”現象所困。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8/22/jPC5TWrS.jpg 《流亡黯道2》的交易系統改革無疑將成為本輪玩家討論的焦點。無論你是獵取高價值物品的收藏家,還是關注市場公平性的普通玩家,這一“Secure Item”機制都在擠壓著交易的邊界——既可能帶來更高的成就感與收益,也可能帶來新的操控風險。後續若有官方進一步說明和改動,我們將持續跟進,帶來最及時的解讀與建議。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news/13273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