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 遊戲狂
廣告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5-09-03
廣告

在經歷核聚變、Bilibili World、China Joy以及REDLAND四連發的夏日遊戲展會大狂歡之後,中國的遊戲展又恢複到了往日沉寂的狀態,距離年底的WePlay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同多數參加展會後的玩家一樣產生了遊戲展戒斷反應,迫切地需要一些鮮活的遊戲能量來緩解這種症狀。

於是在8月30日,也就是上周六,我參加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展會——上海獨立遊戲ONLY。

*ONLY展是一種專為特定作品或多個作品打造的限定展會。

廣告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從事遊戲媒體行業後,我也玩過很多獨立遊戲,但並不能算是獨立遊戲的發燒友。獨立遊戲這個圈子,小眾又大眾,因為多數獨立遊戲體量並不算大,而且內容主題能強烈展現出製作人自身風格,這也導致一部分獨立遊戲受眾很小,是名副其實的“對電波”小眾遊戲。當然也有一部分遊戲雖然人盡皆知,可真正上手嘗試的玩家寥寥無幾,這也可以算作“對電波”小眾遊戲中的一員,例如《傳說之下》。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而極少數的獨立遊戲,憑借其出色的遊戲內容以及老少鹹宜的視覺表現,成功破圈走上更大的舞台,被越來越多的玩家遊玩誇讚,比如《黑帝斯》和《小醜牌》,這些都是“大眾”的代表。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當然對於獨遊遊戲的“小眾與大眾”,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進行解讀,因為獨遊圈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存在。

這次的上海獨立遊戲ONLY位於上海閔行區漕寶路諾寶中心酒店的蘭晶廳,簡單來說是一個空間不算特別大的酒店展廳,在簡單地驗票和物料領取後,我走入了展會現場,發現展會空間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局促,而且開場僅半小時,就已經有相當多的玩家在排隊等待試玩遊戲。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參加這次展會的獨立遊戲有將近40餘款,其中除了《蘇丹的遊戲》和《米塔》這樣已經發售的超人氣獨立遊戲大作以外,絕大多數都是還未正式發售的新遊,還有一些只是開發階段很早期的Demo,有些賣相精致,有些風格鮮明,還有一些略顯粗糙,但所有遊戲又擁有一個共同點——出人意料地好玩。也正因如此,我在七個小時內也只能排隊玩到6款遊戲。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試玩結束後,我都在第一時間向每款遊戲的製作人表達了自己的試玩感受,並向他們簡單了解了一些情況,在他們之中有參加過多次展會,經驗豐富的十幾人小團隊,也有半路出家,單純為熱愛而堅持四五年的兼職兩人組,還有從大廠離職後只想為自己打工的獨立製作人。從他們的眼中我更多看到的是對自己遊戲的滿滿自信,被玩家誇讚的喜悅以及聽取優化修改建議的認真,這和我以往參加的大型活動相比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其實這並非中國第一次舉辦獨立遊戲ONLY展,在去年5月4日以及今年的5月29日,就先後舉辦了廣州與北京兩場獨立遊戲ONLY(今年8月9日舉辦了廣州獨立遊戲ONLY 2.0)。為了了解更多關於獨立遊戲ONLY的事,我找到了這次活動主辦人之一的追憶老師,和他簡單聊了聊。

Q1:先簡單介紹一下你們這個團隊吧!

A1:我們其實算是兼職在做這個事情,大家基本都有自己的主業工作。像在做這個獨立遊戲ONLY展的人群裡,有遊戲行業的從業者,然後也有做展會相關的夥伴,我自己之前也做過同人二創方向的內容,所以在這個方面可能也有一定的了解。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很喜歡獨立遊戲,而且大家非常希望能為所熱愛的事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小團隊。

Q2:這次的展會都有哪些內容?除此之外玩家們還可以體驗到哪些新奇有趣的東西呢?

A2:和同人活動或是漫展不同,從形式上來看,這次獨遊ONLY的現場可能和有些試玩會的情況比較像,因為我們也有參考過一些試玩會的展出形式,考慮到如果是獨立遊戲要在活動現場出展的話,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玩家買票來更多是想切實體驗到展會中的每一款遊戲,因此我們現場的活動主要還是以試玩為主,玩家不僅可以選擇試玩體驗自己感興趣的遊戲,並且還能獲得一次和製作團隊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另一方面,因為現場有很多尚未發售的一些作品,我們也希望說能有一些做獨立遊戲二創的社團可以加入進來,幫助參展的部分獨立遊戲做一些推廣,所以就做了一個“遊戲試玩+舞台活動”結合的展出形式。在現場會有一個大舞台,上午我們會舉辦一些遊戲的挑戰、試玩或者是講解,下午是自由舞台環節,會有一些社團以及個人的演出活動,主要是我們想嘗試下在這種規模並不大的展會中將二次元的一些內容和遊戲試玩品鑒會結合在一起,試試看大概是一個什麽樣的效果。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Q3:這其實應該算是你們第一次舉辦獨立遊戲展會?是什麽樣的想法促成你們舉辦這場獨遊展?

A3:是的,這確實是第一次。去年年底的WePlay上,就有一個我們 FEVERCON 的展區,當時展出了一些偏二次元的內容,以同人二創以及二次元IP為主。

通過與WePlay的這次合作,我們認識了一些獨立遊戲展商,了解到他們那邊的需求——像BW還有CJ這種規模很大的遊戲展,它的成本相對而言會比較高一些,對於一些小成本開發的團隊來說,確實比較難以負擔。我們受到了去年廣州獨立遊戲ONLY展以及今年上半年北京獨立遊戲ONLY展的啟發,覺得好像獨立遊戲端做ONLY其實是有空間的,為開發者提供這樣一個,能以相對較低的參與成本獲得的展示機會。以ONLY這樣的形式,聚集一下人群,不管是玩家,還是一些對小眾獨遊文化比較感興趣的群體到現場,有機會體驗到不同的開發組之間的遊戲,同時幫獨立遊戲圈的大家帶來更多的關注度。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在此之前我參加過很多試玩會,不過大多數給我的感覺就是可能B端(企業端)的性質,專業度比較強,但如果是類似於ONLY展的話,可能還是相對而言C端(消費者端)會更多一些。這恰好也是參展的獨立遊戲團隊自身所迫切需求的,從玩家第一手的試玩感受中汲取大量有效反饋,更好地幫助自己完成遊戲後續的開發優化階段。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Q4:在此之前你們也舉辦或者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展會,相比之前,你覺得這一次的獨立遊戲展從萌生想法再到最終實現落地,整個過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麽?之後又是如何解決的?

A4:對我們來說的話,這次的獨立遊戲ONLY展的確是一個比較新的活動,特別是在上海這種活動比較多的地方。因為我們的團隊中有一些遊戲行業的從業者,所以我們能夠觸到一定數量的開發團隊,幫我們把此次ONLY展活動的基礎內容填充起來,這也是能讓我們就比較有信心把活動繼續辦下去的一點。

但是對於C端的一個擴充,也就是活動曝光度方面,這次確確實實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盡可能想辦法,去做一些推廣,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次的活動。儘管從實際效果來看,大家在現場應該是玩的比較開心吧。但從結論上講,我們其實覺得這一次可能也沒有做到非常好吧,最多打個55分到60分的一個水平,很多方面可能還有待提高。這也是我可能覺得很多展會也同時在面臨的一些問題。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Q5:你覺得相較於現在市面上那些熱門的3A、2A遊戲,獨立遊戲的魅力之處展現在哪裡?

A5:現在很多3A和2A遊戲,尤其是近幾年歐美大廠的一些作品,某種程度上被所謂的“遊戲體量”給綁架了。大家似乎都在拚命追求更極致的美術表現、更龐大的內容量,反而很難把遊戲最核心的玩法體驗做好。這恰恰是獨立遊戲能夠發揮優勢的地方。很多精致的小型開發團隊,往往是從一個很明確的核心點出發去做遊戲的。他們會把這個點提煉得特別純粹,不斷深化。比如,如果想要表達某一個主題,就會全程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敘事;如果是玩法導向,就專注把一種機制做到極致——哪怕整個遊戲流程只有一兩個小時。

正因為獨立遊戲不必糾結於體量,反而更容易把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得更深、更透。它更像開發者與玩家之間通過作品進行的一種溝通:“我想讓你體驗的就是這個”。哪怕是一些追求爽快感的輕度作品,玩家也能迅速get到它想帶來的體驗。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相比之下,很多大型遊戲為了顯得“內容豐富”,往往填充了大量與核心玩法無關的東西,反而模糊了最初的設計焦點。當然,這不是說大型遊戲就不好,每種類型都有其優缺點。但獨立遊戲的優勢,就在於它可以“放棄全面,放大一點”——不去顧慮某些短板,而是把長處無限凸顯,精準吸引喜歡這種特點的群體。

Q6:關於獨立遊戲展,你們後續有怎樣的展望與規劃呢?

A6:因為我們這是第一次舉辦這種規模的展會,所以整體啟動的時間稍微晚了一些。通過這幾個月對上海遊戲展會的一些了解,我們之後可能會優先往上半年的方向去考慮,上海這邊上半年的活動也比較少,會讓很多遊戲在這段時間的宣發存在一個真空期,如果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的話,我們可以更好地幫助一些團隊,讓大家參展的行程更立體一點。至於具體規模上的一些東西,還是要等到這次展會結束之後再去重新去做評估。或許會和北京廣州這些地方的獨立遊戲ONLY展進行連動,搞成一系列的活動?這些現在都還不好說,但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把它延續下去,盡量做成一種獨立遊戲之間的那種 Festival 的感覺,讓更多的玩家和製作組參與其中,充分享受獨立遊戲帶來的樂趣。

夏末的獨遊同好派對——上海獨立遊戲ONLY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在經歷核聚變、Bilibili World、China Joy以及REDLAND四連發的夏日遊戲展會大狂歡之後,中國的遊戲展又恢複到了往日沉寂的狀態,距離年底的WePlay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同多數參加展會後的玩家一樣產生了遊戲展戒斷反應,迫切地需要一些鮮活的遊戲能量來緩解這種症狀。 https://gamemad.com/news/133517 於是在8月30日,也就是上周六,我參加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展會——上海獨立遊戲ONLY。 *ONLY展是一種專為特定作品或多個作品打造的限定展會。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FdUbQUnQ.jpg 從事遊戲媒體行業後,我也玩過很多獨立遊戲,但並不能算是獨立遊戲的發燒友。獨立遊戲這個圈子,小眾又大眾,因為多數獨立遊戲體量並不算大,而且內容主題能強烈展現出製作人自身風格,這也導致一部分獨立遊戲受眾很小,是名副其實的“對電波”小眾遊戲。當然也有一部分遊戲雖然人盡皆知,可真正上手嘗試的玩家寥寥無幾,這也可以算作“對電波”小眾遊戲中的一員,例如《傳說之下》。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9TQpm3MG.jpg 而極少數的獨立遊戲,憑借其出色的遊戲內容以及老少鹹宜的視覺表現,成功破圈走上更大的舞台,被越來越多的玩家遊玩誇讚,比如《黑帝斯》和《小醜牌》,這些都是“大眾”的代表。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jkAacRNA.jpg 當然對於獨遊遊戲的“小眾與大眾”,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進行解讀,因為獨遊圈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存在。 這次的上海獨立遊戲ONLY位於上海閔行區漕寶路諾寶中心酒店的蘭晶廳,簡單來說是一個空間不算特別大的酒店展廳,在簡單地驗票和物料領取後,我走入了展會現場,發現展會空間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局促,而且開場僅半小時,就已經有相當多的玩家在排隊等待試玩遊戲。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RcVEy6kE.jpg 參加這次展會的獨立遊戲有將近40餘款,其中除了《蘇丹的遊戲》和《米塔》這樣已經發售的超人氣獨立遊戲大作以外,絕大多數都是還未正式發售的新遊,還有一些只是開發階段很早期的Demo,有些賣相精致,有些風格鮮明,還有一些略顯粗糙,但所有遊戲又擁有一個共同點——出人意料地好玩。也正因如此,我在七個小時內也只能排隊玩到6款遊戲。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cvSC5Fc6.jpg 試玩結束後,我都在第一時間向每款遊戲的製作人表達了自己的試玩感受,並向他們簡單了解了一些情況,在他們之中有參加過多次展會,經驗豐富的十幾人小團隊,也有半路出家,單純為熱愛而堅持四五年的兼職兩人組,還有從大廠離職後只想為自己打工的獨立製作人。從他們的眼中我更多看到的是對自己遊戲的滿滿自信,被玩家誇讚的喜悅以及聽取優化修改建議的認真,這和我以往參加的大型活動相比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K9fPmawH.jpg 其實這並非中國第一次舉辦獨立遊戲ONLY展,在去年5月4日以及今年的5月29日,就先後舉辦了廣州與北京兩場獨立遊戲ONLY(今年8月9日舉辦了廣州獨立遊戲ONLY 2.0)。為了了解更多關於獨立遊戲ONLY的事,我找到了這次活動主辦人之一的追憶老師,和他簡單聊了聊。 Q1:先簡單介紹一下你們這個團隊吧! A1:我們其實算是兼職在做這個事情,大家基本都有自己的主業工作。像在做這個獨立遊戲ONLY展的人群裡,有遊戲行業的從業者,然後也有做展會相關的夥伴,我自己之前也做過同人二創方向的內容,所以在這個方面可能也有一定的了解。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很喜歡獨立遊戲,而且大家非常希望能為所熱愛的事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小團隊。 Q2:這次的展會都有哪些內容?除此之外玩家們還可以體驗到哪些新奇有趣的東西呢? A2:和同人活動或是漫展不同,從形式上來看,這次獨遊ONLY的現場可能和有些試玩會的情況比較像,因為我們也有參考過一些試玩會的展出形式,考慮到如果是獨立遊戲要在活動現場出展的話,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玩家買票來更多是想切實體驗到展會中的每一款遊戲,因此我們現場的活動主要還是以試玩為主,玩家不僅可以選擇試玩體驗自己感興趣的遊戲,並且還能獲得一次和製作團隊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33EKBqgk.jpg 另一方面,因為現場有很多尚未發售的一些作品,我們也希望說能有一些做獨立遊戲二創的社團可以加入進來,幫助參展的部分獨立遊戲做一些推廣,所以就做了一個“遊戲試玩+舞台活動”結合的展出形式。在現場會有一個大舞台,上午我們會舉辦一些遊戲的挑戰、試玩或者是講解,下午是自由舞台環節,會有一些社團以及個人的演出活動,主要是我們想嘗試下在這種規模並不大的展會中將二次元的一些內容和遊戲試玩品鑒會結合在一起,試試看大概是一個什麽樣的效果。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cf26yMaB.jpg Q3:這其實應該算是你們第一次舉辦獨立遊戲展會?是什麽樣的想法促成你們舉辦這場獨遊展? A3:是的,這確實是第一次。去年年底的WePlay上,就有一個我們 FEVERCON 的展區,當時展出了一些偏二次元的內容,以同人二創以及二次元IP為主。 通過與WePlay的這次合作,我們認識了一些獨立遊戲展商,了解到他們那邊的需求——像BW還有CJ這種規模很大的遊戲展,它的成本相對而言會比較高一些,對於一些小成本開發的團隊來說,確實比較難以負擔。我們受到了去年廣州獨立遊戲ONLY展以及今年上半年北京獨立遊戲ONLY展的啟發,覺得好像獨立遊戲端做ONLY其實是有空間的,為開發者提供這樣一個,能以相對較低的參與成本獲得的展示機會。以ONLY這樣的形式,聚集一下人群,不管是玩家,還是一些對小眾獨遊文化比較感興趣的群體到現場,有機會體驗到不同的開發組之間的遊戲,同時幫獨立遊戲圈的大家帶來更多的關注度。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p82RsdV5.jpg 在此之前我參加過很多試玩會,不過大多數給我的感覺就是可能B端(企業端)的性質,專業度比較強,但如果是類似於ONLY展的話,可能還是相對而言C端(消費者端)會更多一些。這恰好也是參展的獨立遊戲團隊自身所迫切需求的,從玩家第一手的試玩感受中汲取大量有效反饋,更好地幫助自己完成遊戲後續的開發優化階段。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pXym6ssu.jpg Q4:在此之前你們也舉辦或者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展會,相比之前,你覺得這一次的獨立遊戲展從萌生想法再到最終實現落地,整個過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麽?之後又是如何解決的? A4:對我們來說的話,這次的獨立遊戲ONLY展的確是一個比較新的活動,特別是在上海這種活動比較多的地方。因為我們的團隊中有一些遊戲行業的從業者,所以我們能夠觸到一定數量的開發團隊,幫我們把此次ONLY展活動的基礎內容填充起來,這也是能讓我們就比較有信心把活動繼續辦下去的一點。 但是對於C端的一個擴充,也就是活動曝光度方面,這次確確實實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盡可能想辦法,去做一些推廣,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次的活動。儘管從實際效果來看,大家在現場應該是玩的比較開心吧。但從結論上講,我們其實覺得這一次可能也沒有做到非常好吧,最多打個55分到60分的一個水平,很多方面可能還有待提高。這也是我可能覺得很多展會也同時在面臨的一些問題。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Vf53zxFr.jpg Q5:你覺得相較於現在市面上那些熱門的3A、2A遊戲,獨立遊戲的魅力之處展現在哪裡? A5:現在很多3A和2A遊戲,尤其是近幾年歐美大廠的一些作品,某種程度上被所謂的“遊戲體量”給綁架了。大家似乎都在拚命追求更極致的美術表現、更龐大的內容量,反而很難把遊戲最核心的玩法體驗做好。這恰恰是獨立遊戲能夠發揮優勢的地方。很多精致的小型開發團隊,往往是從一個很明確的核心點出發去做遊戲的。他們會把這個點提煉得特別純粹,不斷深化。比如,如果想要表達某一個主題,就會全程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敘事;如果是玩法導向,就專注把一種機制做到極致——哪怕整個遊戲流程只有一兩個小時。 正因為獨立遊戲不必糾結於體量,反而更容易把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得更深、更透。它更像開發者與玩家之間通過作品進行的一種溝通:“我想讓你體驗的就是這個”。哪怕是一些追求爽快感的輕度作品,玩家也能迅速get到它想帶來的體驗。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2x8PZAbC.jpg 相比之下,很多大型遊戲為了顯得“內容豐富”,往往填充了大量與核心玩法無關的東西,反而模糊了最初的設計焦點。當然,這不是說大型遊戲就不好,每種類型都有其優缺點。但獨立遊戲的優勢,就在於它可以“放棄全面,放大一點”——不去顧慮某些短板,而是把長處無限凸顯,精準吸引喜歡這種特點的群體。 Q6:關於獨立遊戲展,你們後續有怎樣的展望與規劃呢? A6:因為我們這是第一次舉辦這種規模的展會,所以整體啟動的時間稍微晚了一些。通過這幾個月對上海遊戲展會的一些了解,我們之後可能會優先往上半年的方向去考慮,上海這邊上半年的活動也比較少,會讓很多遊戲在這段時間的宣發存在一個真空期,如果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的話,我們可以更好地幫助一些團隊,讓大家參展的行程更立體一點。至於具體規模上的一些東西,還是要等到這次展會結束之後再去重新去做評估。或許會和北京廣州這些地方的獨立遊戲ONLY展進行連動,搞成一系列的活動?這些現在都還不好說,但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把它延續下去,盡量做成一種獨立遊戲之間的那種 Festival 的感覺,讓更多的玩家和製作組參與其中,充分享受獨立遊戲帶來的樂趣。 https://img3.gamemad.com/2025/09/03/gZqEVRwj.jpg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news/1335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