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上午,由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動畫與遊戲學院主辦的“西湖論藝”第四十六講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4號樓人文空間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茶話會的輕鬆形式,特邀騰訊《三角洲行動》美術總監William Liu作為主將嘉賓,與動畫與遊戲學院副院長宣學君教授展開了一場關於遊戲美術創作、前沿技術突破與行業人才培育的深度對話。活動吸引了百餘位校內師生及行業從業者到場,現場互動熱烈,思想火花頻現。
本次活動聚焦於跨平台遊戲《三角洲行動》的美術世界,旨在探討數字時代下,如何構建兼具寫實質感與戲劇張力的視覺系統,以及複合型人才如何推動遊戲藝術邊界的拓展。
從左腦到右腦:物理邏輯與藝術感性的完美共鳴
William首先分享了他從物理學跨界至遊戲美術的獨特旅程。他坦言,儘管大學攻讀物理,但對藝術的熱愛始終是他生活的重心。這段理科背景並非繞路,反而成為他日後藝術創作的獨特基石。他指出,物理學科所訓練出的嚴謹邏輯和系統論證能力,為他在處理《三角洲行動》中複雜的寫實場景設計、技術適配與性能優化問題時提供了科學的解決方案。“遊戲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左腦的邏輯與右腦的創意缺一不可,”William的分享生動印證了宣學君教授所提出的“出圈作品主創多跨界”的行業觀察。
從概念到落地:細節、技術與跨平台的全面攻克
在揭秘《三角洲行動》的美術創作時,William詳細闡述了團隊的方法論。團隊堅持從全球藝術平台、攝影電影乃至前沿科技論文中汲取養分,確保遊戲世界觀既充滿想像力又合乎現實邏輯。他特別強調了“將細節摳到極致”的原則,無論是角色裝備的細微紋路還是環境氛圍的營造,都經過反複推敲,以此打造深度的玩家沉浸感。
在技術層面,William重點介紹了項目取得的革命性突破——“多端一體研發”。通過基於虛幻引擎構建的跨平台美術管線,團隊創新性地實現了“一套資源,多端適配”,根據不同平台性能自動匹配7-8個細節檔次,一舉攻克了行業長期面臨的多端體驗不一致難題,該項技術屬中國外首創。此外,通過動態光照、可破壞環境及標誌性地標(如“巴別塔”)的精心設計,成功解決了大型戰場地圖的“空曠感”,賦予了戰場更強的敘事張力和沉浸感。
AI與未來:工具為人所用,創意永為核心
面對當下迅猛發展的AI技術,William提出了冷靜而深刻的“工具論”觀點。他表示,團隊已積極運用AI工具如Midjourney進行氛圍探索和靈感激發,但必須警惕過度依賴。他強調,AI永遠是提升效率的利器,而最核心的創意、審美判斷和情感共鳴,永遠來源於人。創作者需保持思維的自由與獨立,方能引領而非跟隨。
寄語新生代:打造單點優勢,平衡個性與協作
活動最後,William為有誌於投身遊戲行業的學子們提供了寶貴建議。他鼓勵大家要深入體驗遊戲,理解行業標準;要努力在一個領域打造自己的“9分”絕對優勢;同時更要學會平衡“創作上的銳氣”與“團隊中的協作”,做到“創意上張揚個性,做人上謙虛團結”。
本次“西湖論藝”不僅是一場精彩的技術分享會,更是一次高校與產業前沿的深度對話。它成功搭建了學術與行業溝通的橋梁,展現了數位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為中國遊戲美術在東方美學語境下的體系化發展與創新人才培養注入了新的動能與思考。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