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 遊戲狂
廣告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1-11-05
廣告

近日,Facebook宣布將公司名改為“Meta”,轉向打造元宇宙與虛擬實境。元宇宙概念,也因此再一次在網際網路公司中,掀起一波熱潮。

這不禁讓人重新問出那個經典的問題——元宇宙究竟是什麽?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廣告

元宇宙概念,最早出現在作家尼爾•史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中。

書裡,史蒂芬森描繪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互平行的網路世界“元界”,每個人都可以在“元界”中,擁有一個對應的分身,就像《頭號玩家》的“綠洲”。這個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互相平行,互相獨立,卻又密切相關。這麽來看,似乎只要滿足“平行的虛擬世界”和“對應的虛擬身份”兩個條件,就能成為元宇宙。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但事實上,相比於《雪崩》中的“元界”,現如今的元宇宙定義更加廣泛,它既可以是VR打造的另一個虛擬世界,也可以是依賴於AR技術,出現在現實世界的虛擬物品,又可以是二者合二為一,還可以是隻取其部分概念的產物。

時至今日,元宇宙都缺少一個明確精準且權威的定義,儘管它已經被越炒越熱——今年3月,騰訊投資的,第一家元宇宙概念公司,機器磚塊在美國上市,成為全球最大線上遊戲創作平台;4月,位元組跳動投資元宇宙概念公司程式碼乾坤;11月,網易註冊多個“元宇宙”相關商標。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只是,這種火爆,真的是一件好事麽?

其實,早在《時間移民》《不能共存的節日》兩部作品中,劉慈欣便否定了元宇宙這類虛擬世界。他認為,當人們沉迷於無形世界時,他們不會再想回到有形世界。如果我們不能真切理解元宇宙,不知道它是什麽,會帶來什麽,走向的不一定是蓬勃,也有可能是末路。

因此,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理解元宇宙是什麽,必須理解“元”是什麽——這時候,我們不妨類比一下元遊戲。

在英文中,元宇宙(Metaverse)和元遊戲(Metagame)的前綴都是“Meta-”,一如祖克柏為Facebook所取的新名字。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可以直接理解為“超出”,但它又不僅僅是超出,比如元語言指的是,用來描述語言的語言。這個“元”,正是理解元宇宙最大的障礙。

對遊戲而言,當玩家成為了遊戲的一部分時,它便能被稱作元遊戲。

比如,在遊戲《There is nogame》中,玩家從一開始,便已經成為了遊戲中的一份子——在一開始,身為“Game”的程式會竭盡全力,阻止你成功遊玩遊戲,進而激發你的逆反心理,讓你下意識與它進行對抗。當你產生對抗的想法,你其實便已經開始遊戲了,只不過這個對抗的主體,並非遊戲中的角色,而是你和遊戲。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而最近熱度很高的《賭命牌卡》,也是同理。作為一款卡牌類對戰遊戲,你能在對戰過程中,以丟出自己電腦檔案的方式,對對手造成傷害。這個設計,將玩家和玩家的電腦,都加入進了遊戲之中,成為它的一部分。

這些元遊戲,在設計上掙脫了傳統遊戲的束縛,成功地“打破第四面牆”,和遊戲外的玩家產生了互動。因此,在玩元遊戲時,你會覺得很難在遊戲與自己之間,劃分出一條明確的界限。

不過,與電影、小說不同,遊戲本身的高互動性,讓它在打破第四面牆時,能夠給玩家帶來更強烈的真實感。遊玩元遊戲的玩家,就像博爾赫斯的《死鏡》中,閱讀小說原稿的巴爾特,玩遊戲的時候,我們會擔心,是否真的會有一顆“炸彈”,在我們身旁引爆。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一度爆火的中國大陸研發遊戲《艾希》,同樣也是使用了這種手法。

在《艾希》中,你既可以扮演主角艾希,跟隨旁白的一系列指引,一路打怪殺敵,擊敗Boss拯救世界。

但是,玩家並非艾希,就像所有角色扮演類遊戲中,玩家所能做的都是,盡可能扮演角色,感受角色在冒險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因此,當玩家願意跳出來,不再一味地聽從旁白的指示,重新用自己的目光,去審視《艾希》的時候,反而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體驗到遊戲不一樣的內容。

這便是《艾希》身為火遊戲,所為人稱道之處。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而當這種打破第四面牆的元遊戲設計,放到一款手遊中,又會變成什麽樣?

《全民神將》就是這樣一款,在劇情上打破慣有套路,突破第四面牆的手遊。相較於傳統的卡牌對戰遊戲,它在劇情文案上,另辟蹊徑,以一種吐槽和調侃為主的對話模式,展開劇情——這種設計,也讓遊戲劇情風格變得輕快有趣,既沒有苦大深仇,也沒有慘慘戚戚,更像是生活中的一味甜品,不論何時打開,都能玩得開心。

並且,作為一款由三國背景改編的遊戲,《全民神將》文案在用語上,沒有選擇偏古風向的表述,而是更為網路化與口語化,也更為接地氣,讀起來也通俗易懂。同時,遊戲還不忘在劇情中,穿插各種各樣的梗——“82年的拉菲”“超級賽亞人”“收菜”等名梗,張口就來,讓人看到以後,會心一笑。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全民神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會打破第四面牆。他們很明白,自己其實是遊戲中的角色,比如當你抽到女主孫尚香的角色碎片,她會高興地說“終於輪到我了”;開戰前,小兵也會適時地喊出一句“讓你嘗嘗被龍套逆襲的味道”。

與大多遊戲不同,這種反常規的設計,並不追求真實感與沉浸感,而是乾脆利落地告訴你,這裡就是一個遊戲世界,反而讓人玩起來,覺得更加新鮮有趣。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全民神將》的核心玩法,和其他卡牌類手遊大差不差。但它簡化了站位,以及排兵布陣系統,所以你在遊玩時,只需要適時召喚士兵以及釋放大招,十分簡便,玩起來非常輕鬆。並且,《全民神將》的裝備與角色相互綁定,也就是說,養成角色的過程中,你不會被繁雜的裝備選擇,搞得一個頭兩個大。

沒人,比我,更懂,元宇宙

當然,這並非表示,《全民神將》沒有難度。隨著關卡的推進,敵人也會變得越來越難纏,因此有時候,它也會需要你,思考如何合理地分配資源,更好通關。

正是《全民神將》打破第四面牆的設計,讓它顯得毫不做作,在手遊泛濫的環境下,它反而能讓人玩到,更萌更純粹的改版三國劇情。如果你想體驗這款最為樸素的萌系三國遊戲,不妨點擊這裡下載,體驗一下吧。

checked

廣告
廣告
近日,Facebook宣布將公司名改為“Meta”,轉向打造元宇宙與虛擬實境。元宇宙概念,也因此再一次在網際網路公司中,掀起一波熱潮。 https://gamemad.com/news/20723 這不禁讓人重新問出那個經典的問題——元宇宙究竟是什麽?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5/tazaxWCg.jpg 元宇宙概念,最早出現在作家尼爾•史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中。 書裡,史蒂芬森描繪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互平行的網路世界“元界”,每個人都可以在“元界”中,擁有一個對應的分身,就像《頭號玩家》的“綠洲”。這個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互相平行,互相獨立,卻又密切相關。這麽來看,似乎只要滿足“平行的虛擬世界”和“對應的虛擬身份”兩個條件,就能成為元宇宙。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5/SxPpV2TS.jpg 但事實上,相比於《雪崩》中的“元界”,現如今的元宇宙定義更加廣泛,它既可以是VR打造的另一個虛擬世界,也可以是依賴於AR技術,出現在現實世界的虛擬物品,又可以是二者合二為一,還可以是隻取其部分概念的產物。 時至今日,元宇宙都缺少一個明確精準且權威的定義,儘管它已經被越炒越熱——今年3月,騰訊投資的,第一家元宇宙概念公司,機器磚塊在美國上市,成為全球最大線上遊戲創作平台;4月,位元組跳動投資元宇宙概念公司程式碼乾坤;11月,網易註冊多個“元宇宙”相關商標。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5/dXf5JFug.jpg 只是,這種火爆,真的是一件好事麽? 其實,早在《時間移民》《不能共存的節日》兩部作品中,劉慈欣便否定了元宇宙這類虛擬世界。他認為,當人們沉迷於無形世界時,他們不會再想回到有形世界。如果我們不能真切理解元宇宙,不知道它是什麽,會帶來什麽,走向的不一定是蓬勃,也有可能是末路。 因此,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理解元宇宙是什麽,必須理解“元”是什麽——這時候,我們不妨類比一下元遊戲。 在英文中,元宇宙(Metaverse)和元遊戲(Metagame)的前綴都是“Meta-”,一如祖克柏為Facebook所取的新名字。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可以直接理解為“超出”,但它又不僅僅是超出,比如元語言指的是,用來描述語言的語言。這個“元”,正是理解元宇宙最大的障礙。 對遊戲而言,當玩家成為了遊戲的一部分時,它便能被稱作元遊戲。 比如,在遊戲《There is nogame》中,玩家從一開始,便已經成為了遊戲中的一份子——在一開始,身為“Game”的程式會竭盡全力,阻止你成功遊玩遊戲,進而激發你的逆反心理,讓你下意識與它進行對抗。當你產生對抗的想法,你其實便已經開始遊戲了,只不過這個對抗的主體,並非遊戲中的角色,而是你和遊戲。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5/QAvgRykp.jpg 而最近熱度很高的《賭命牌卡》,也是同理。作為一款卡牌類對戰遊戲,你能在對戰過程中,以丟出自己電腦檔案的方式,對對手造成傷害。這個設計,將玩家和玩家的電腦,都加入進了遊戲之中,成為它的一部分。 這些元遊戲,在設計上掙脫了傳統遊戲的束縛,成功地“打破第四面牆”,和遊戲外的玩家產生了互動。因此,在玩元遊戲時,你會覺得很難在遊戲與自己之間,劃分出一條明確的界限。 不過,與電影、小說不同,遊戲本身的高互動性,讓它在打破第四面牆時,能夠給玩家帶來更強烈的真實感。遊玩元遊戲的玩家,就像博爾赫斯的《死鏡》中,閱讀小說原稿的巴爾特,玩遊戲的時候,我們會擔心,是否真的會有一顆“炸彈”,在我們身旁引爆。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5/PKW2637C.jpg 一度爆火的中國大陸研發遊戲《艾希》,同樣也是使用了這種手法。 在《艾希》中,你既可以扮演主角艾希,跟隨旁白的一系列指引,一路打怪殺敵,擊敗Boss拯救世界。 但是,玩家並非艾希,就像所有角色扮演類遊戲中,玩家所能做的都是,盡可能扮演角色,感受角色在冒險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因此,當玩家願意跳出來,不再一味地聽從旁白的指示,重新用自己的目光,去審視《艾希》的時候,反而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體驗到遊戲不一樣的內容。 這便是《艾希》身為火遊戲,所為人稱道之處。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5/2KJeQWKD.jpg 而當這種打破第四面牆的元遊戲設計,放到一款手遊中,又會變成什麽樣? 《全民神將》就是這樣一款,在劇情上打破慣有套路,突破第四面牆的手遊。相較於傳統的卡牌對戰遊戲,它在劇情文案上,另辟蹊徑,以一種吐槽和調侃為主的對話模式,展開劇情——這種設計,也讓遊戲劇情風格變得輕快有趣,既沒有苦大深仇,也沒有慘慘戚戚,更像是生活中的一味甜品,不論何時打開,都能玩得開心。 並且,作為一款由三國背景改編的遊戲,《全民神將》文案在用語上,沒有選擇偏古風向的表述,而是更為網路化與口語化,也更為接地氣,讀起來也通俗易懂。同時,遊戲還不忘在劇情中,穿插各種各樣的梗——“82年的拉菲”“超級賽亞人”“收菜”等名梗,張口就來,讓人看到以後,會心一笑。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5/8dFw5Yck.jpg 《全民神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會打破第四面牆。他們很明白,自己其實是遊戲中的角色,比如當你抽到女主孫尚香的角色碎片,她會高興地說“終於輪到我了”;開戰前,小兵也會適時地喊出一句“讓你嘗嘗被龍套逆襲的味道”。 與大多遊戲不同,這種反常規的設計,並不追求真實感與沉浸感,而是乾脆利落地告訴你,這裡就是一個遊戲世界,反而讓人玩起來,覺得更加新鮮有趣。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5/Py8U5BVm.jpg 《全民神將》的核心玩法,和其他卡牌類手遊大差不差。但它簡化了站位,以及排兵布陣系統,所以你在遊玩時,只需要適時召喚士兵以及釋放大招,十分簡便,玩起來非常輕鬆。並且,《全民神將》的裝備與角色相互綁定,也就是說,養成角色的過程中,你不會被繁雜的裝備選擇,搞得一個頭兩個大。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5/9C8MgHNp.jpg 當然,這並非表示,《全民神將》沒有難度。隨著關卡的推進,敵人也會變得越來越難纏,因此有時候,它也會需要你,思考如何合理地分配資源,更好通關。 正是《全民神將》打破第四面牆的設計,讓它顯得毫不做作,在手遊泛濫的環境下,它反而能讓人玩到,更萌更純粹的改版三國劇情。如果你想體驗這款最為樸素的萌系三國遊戲,不妨點擊這裡下載,體驗一下吧。 checked
https://gamemad.com/news/207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