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諸事不宜,忌出行。”
用海鮮市場2塊7淘來的求簽筒算上一卦,嗯,不錯,卦象上來說今天不宜出門。於是我心安理得地拒絕了朋友們的西湖之約,順便打開了Steam。
去什麽西湖。
放假怎麽能不打遊戲?(笑)
說實在的,我也不懂的解卦象。不過我真的算了很多“卦”,在一款新鮮的仙俠卡牌遊戲《奕仙牌》裡。
(我發誓真的是因為遊戲好玩,不是因為道友好看)
在5月27日,《奕仙牌》在Steam發布了Demo版本,就像之前很多的中國大陸研發仙俠遊戲一樣,剛發布不久就得到了很多玩家的支援,Steamdb上的資料顯示,不到兩天的時間內,遊戲的線上人數就超過了2000人。這對於獨立遊戲的確是個不錯的開始。
特別的是,《奕仙牌》並不是仙俠遊戲常見的RPG類型,而是一個卡牌遊戲,更確切點來說,這是一個DBG+肉鴿+自走棋的大融合怪遊戲。這少見的糅合類型,也正是本作值得拿出來聊聊的地方。
“殺戮尖塔”味的仙俠卡牌遊戲
《奕仙牌》是一款主打pvp的卡牌遊戲。一局對戰裡,玩家要選擇自己的牌組,培養一個可靠的陣容搭配,在8個玩家的對抗之中把他們逐一擊敗,吃上一頓美味的烤雞。遊戲的玩法並不複雜,如果你在《殺戮尖塔》打過魔王爬過塔,那麽本作大概會為你帶來一段似曾相識但又獨具風味的遊戲體驗。
不過,在聊聊《弈仙牌》這款遊戲之前,先來簡單介紹一下“DBG”是什麽。
DBG意為以牌組構築為核心的卡牌遊戲,它與傳統的TCG(集換式卡牌)、CCG(收集式卡牌)等玩法有所不同。它的基本機制是進行遊戲前玩家們沒有自己的牌組,每位玩家要在遊戲開始之後的公共牌庫中購買自己需要的牌,構建個人牌組並完成遊戲目標。
在《奕仙牌》中,這個階段與絕大多數牌組構築類遊戲相似,但也有細微的差別。遊戲的整體背景建立在仙俠世界,存在著三大派別:雲靈劍宗、七星閣和五行道盟(暫未開放)。玩家們扮演的角色隸屬於這幾個宗派,而不同種派別的人物也意味著基礎牌組的風格、效果不同。換句話說,不同陣營角色的公共牌庫是不同的的。
DBG遊戲講究隨機性和卡牌取捨,像是在《殺戮尖塔》裡,隨著遊戲進程的逐步推進,玩家將從任務、關卡等各種方式來取得不同的卡牌,更好的構築、完善自身卡組。
在《奕仙牌》中,卡牌的更替被很好地化用在了“修煉”的過程中。卡牌可以被“煉化”增加角色的“修為”,而賺夠了一定的修為就可以突破境界,從“築基”“練氣”一路到“元嬰”“化神”。只要你有足夠的卡牌,就能體驗一把原地飛升的快樂。
而境界的變化會讓卡池品質提升。例如築基期的卡池裡只會出現基礎卡牌,練氣期卡池綠色邊框的牌更加強力,而化神期就可能會拿到金光眨眨的流派核心,拿《爐石戰記》來打個比方,就是從全是白板的卡池進化到了滿是金色傳說的瑤池仙境裡。
在角色突破境界的同時,系統會根據玩家選擇的門派、角色隨機分配多個“仙命”選項,但只能選其中之一。饋贈的效果各式各樣,包含專屬卡牌、抽牌、增加屬性以及各種被動效果等等。
當然,有些“仙命”效果強大,比如炎雪的化神期仙命“狂劍·炎舞”,是足以讓玩家圍繞它進行構築的一張卡。
除了修煉這條“主線任務”,《奕仙牌》還試著融入了一些其他的仙俠元素,不僅更貼合了玩家們印象中的修仙大世界,還讓遊戲內容更豐富了。
比如仙俠小說的主角們往往身兼數職,蕭炎不止會玩火還會煉丹,韓立陣法玩的6…在遊戲裡也有同樣的設定:隨著進程的發展,玩家可為角色選擇副職,這些副職也包括了我們耳熟能詳的職業“煉丹師、符咒師、琴師”。
每個副職都有一系列專屬卡牌,玩家能通過搭配不同的副職業來構築出不同的卡組。可以說,這種角色乘以副職的機制能讓修仙者們擁有風格迥異的、更新鮮的遊戲體驗,也為遊戲拓寬了遊玩深度。
最後,在仙俠世界主角們那傳奇的修仙之路上,也免不了碰上各種奇遇,讓他們能對著等級森嚴的世界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一點也被提煉出來放在了在遊戲裡,成了最有意思的一部分:玩家們在一些回合有機會得到罕見的機緣牌,包括靈寵、法寶以及門派秘術(牌),儘管它們的強度有高有低,甚至有時還不如一張普通卡,但是搞點固定流派之外的騷套路還是非常開心的。
“勾心鬥角”的自走棋
與DBG遊戲不太相同的,就是《奕仙棋》還糅合了一些自走棋玩法。在這裡,成為了類似與“自走棋”棋子的,就是我們手中的卡牌。
像自走棋一樣,兩張相同的卡牌“棋子”合成一張更高級的,最高可以升到三級。(類似雲頂之奕棋子一星升到三星)
中間是卡槽,下方是手牌,最上面的是玩家狀態顯示。
選出搭配合適的卡牌放在卡槽上,進入戰鬥之後它們就會按順序打出。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手中的卡牌、確定自己的流派陣容,這也是遊戲最像自走棋的部分。(傳統的卡牌遊戲的一個重點是“單張出牌時的心理博弈”,《奕仙牌》把這部分簡化了)
這種自走棋的玩法到現在也不是什麽新鮮套路了。無論是內核上的玩家規劃陣容,戰鬥自動進行;還是形式上的 8位玩家捉對廝殺,我們在《爐石酒館》或者是《雲頂之奕》裡都很熟悉,《奕仙棋》在這裡並沒有什麽特別創新之處,不過值得一說的地方是——《奕仙棋》把這種玩法和DBG結合的很棒,同時,遊戲裡幾種流派做的相當平衡。
這是個很難得的地方。
你要是個自走棋的資深玩家,並且和我一樣恰巧玩過中國比較火的幾款戰旗遊戲,就大概知道那些強勢t0並且沒有什麽反製辦法的陣容很容易讓人火大,比如說雲頂之奕的鬥法、龍,酒館戰旗早期的走地魚、後來的野豬人。
前文聊到了,《奕仙牌》中設計了很多種不同的門派、角色、機緣之類,這給不同牌組流派的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不過,因為還是在Demo階段,成形的流派也並不多。“雲劍”流派講究卡牌的連動和傷害疊加;“劍意”則是玩的是秒人爆發;而“七星琴師”則可以是法師、或者是類似奶媽的“回血流”。
上琴師下雲劍
《奕仙牌》最好的地方是塑造了花樣很多的流派,並且讓它們存在明顯的相互克制,例如“雲劍”的啟動比“劍意”更快,但又被琴師打斷連動的牌克制;而“劍意”完全不受影響;“肉坦流”一旦天胡,很少有流派打的動它的,不過一碰上“內傷下毒流”就萎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特別的“修煉之路”,玩家也可以運用琴師的專屬卡牌“逍遙曲”和大量0消耗普通攻擊來構築牌組,把有限的資源都投入到“煉化”升級上去,而有意思的地方是,這條被玩家們叫做“擺爛”莽夫式快速升級的路子,有時候勝率還不低…
(空餘欄位會自動上普通攻擊)
而打到決賽圈,卡牌的配置排序便變得尤為重要。玩家通過調整卡組的先後順序,決定對戰時卡牌的釋放先後順序,而且因為可以看到對手的上回合的陣容,針對排序和反針對的大戲瘋狂上演,有時候勝負只在一張卡片的前後位置之間。在我看來,這“勾心鬥角”的策略戰要比“強勢天湖必吃雞”的模式好玩多了。
結語
總而言之,Demo版的《奕仙牌》作為一隻雜糅了DBG、肉鴿、自走棋的融合怪遊戲,展現了不錯的適應程度,玩法生動有趣又有策略性,儘管也有對局時間過長之、玩家傷害結算有時不均衡之類的小毛病,但也可以說是一款具有佳作潛力的作品了。
希望正式版快點上線吧。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