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保證,在每一個玩家的遊戲生涯中,肯定都遇到過「哥布林」——他們是一群有著暗綠色皮膚尖耳朵、身著破衣爛衫的小矮人,孱弱的身軀並未給他們帶來強大的個體戰鬥力,小矮人們常常需要成群結隊才能在黑暗的地下世界中活下來。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裡,他們的個性卑劣又狡猾,性格傾向混沌邪惡,實力弱小又好鬥貪婪,這也讓他們成為了絕大多數冒險者走出新手村時非常具有使命感的“第一滴血”。
在老司機的隱秘硬碟中,哥布林的這種卑劣的個性、善於群起而攻之的作戰方式也被用在一些特別“合適的地方”,比如...
啊不對,放錯了,應該是這張。
哪來的野種?
這張截圖來自於之前非常熱門的《哥布林殺手》。反常識的地方在於,在這部2018年的動畫裡,哥布林和人們刻板印象裡的綠色經驗包完全不一樣,反而成了新手村魔王一般的存在。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純種哥布林教信徒的話,那麽和女精靈強行捆綁CP販賣的、為它們加上各種Buff的行為...許多日式奇幻作品絕對會被打上“淫欲”“暴怒”等等七宗罪而接受審判。當然,創作很大程度上會受到需求的影響,哥布林也是因為人們的接受度、XP系統不斷扭曲化才得以“百花齊放”。
那麽問題來了,怎樣哥布林才是好的哥布林?
在開始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花點時間先從最原教旨的「哥布林(Goblin)」開始聊起,不過先別急,更好康的內容在文章後面。
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國的「Gobelinus」,這是一個大概12世紀時在諾曼製造麻煩的惡魔的名字。有人說哥布林的原型是英格蘭傳說中用人血浸潤帽子的紅帽子小鬼,也有理論認為,這個詞始於德國傳說中將人類小孩引誘到沼澤裡並殺害的狗頭人(kobold)。
總之,哥布林是一種在中世紀的歐洲大陸上廣為流傳的小妖怪。
因此在後世的文學創作中,哥布林都是以邪惡的小型生物出場,他們經常成群結隊造成破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
比如英國女文學家羅塞蒂在1862年出版的長詩《哥布林集市(Goblin Market)》,就曾將哥布林類比為世俗人類貪婪渴望的象征,書中的哥布林偽裝成商人建造了一座集市,先是騙路過少女吃下會上癮的邪惡果實,又會將嘗試反抗少女的衣服撕開,頭髮拔掉,並給她們全身塗滿果實的汁水。
極富衝擊力的畫面感,為這篇長詩帶來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力,哥布林=邪惡小矮人的設定開始廣為流傳。
這張充滿古典韻味的插畫無疑成為了現在許多哥布林相關本子的“聖經”
而更多人應該是通過J.R.R.托爾金的《指環王》才認識哥布林的,在這部傳世經典中,哥布林既是獸人的同種(體型更小的亞種),也是墮落的精靈,但在《指環王》原作宏大的故事中,連托爾金並不會特別在意這些細枝末節,常常會混用二者的名稱。
在電影版裡,二者的設定更是從來沒有過明確統一/分開過,非常曖昧。
到了電子遊戲時代,人們才開始逐漸賦予哥布林更詳實的設定,讓這一物種對玩家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
在大名鼎鼎的奇幻作品《龍與地下城》中,哥布林形象就經歷過數次大翻修。
在1974年的初版《DND》規則書中,哥布林的插畫顯示了那時候的他沒有綠色的皮膚和尖耳朵,而是有著濃密的鬍鬚,外觀也類似矮人/侏儒,在設定中,哥布林和狗頭人也屬於同一物種。
在1976年的第一版《DND》規則書中,哥布林有了更加邪惡的形象,是個面部平坦頭上長角,長著大鼻子、尖耳朵和獠牙的小型怪物,在物種上也和狗頭人做出了區分,挑戰等級(Challenge Rating)比狗頭人更高,但也僅僅是和野豬同級。
在不斷豐富並被具象化的過程中,哥布林也衍生出了許多亞種生物,第三版的規則書中哥布林的形象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玩家的認知,第四版規則書裡還擴展了普通哥布林、大哥布林和熊哥布林三個大族群,作為精英怪物的大哥布林中還有明確的指揮官、戰士、法師和弓箭手的小隊分工/配合。
在DND世界觀而誕生的經典奇幻小說《龍槍編年史》裡,還有一個名為修斯馬特的大哥布林,作為主角的勁敵而出現,結局甚至成為了北方龍騎士的指揮官。應該是所有哥布林中最“人上人”的(大)哥布林了
在另一大經典奇幻世界觀《戰鎚》中,哥布林綠皮小子的形象更接近我們現在的刻板認知,在大種群下同樣有著普通、暗夜、森林哥布林這三系分支,無節製的繁殖欲望又彰顯著它們和細菌一樣的危險程度。
在日後被譽為“西式奇幻3巨頭”的《創世紀(Ultima)》《魔法門(Might and Magic)》《巫術(Wizardry)》,哥布林都借著不同的名字和設定全勤參戰。
暴雪世界觀下的地精(東方歷史文化和語言體系中並沒有與之哥布林對應的概念傳入中國後也有非常多版本的翻譯)被塑造成為了一個曾被巨魔壓迫挖礦的種族,而在和卡加礦長時間的接觸中,地精開始變得狡猾和聰明,甚至能夠自創工程學和鍊金術並將生意做到了整個艾澤拉斯大陸,和其他被刻意塑造成愚蠢好鬥的哥布林形象完全不同。
有意思的是,FF14 3.0的零式副本也有哥布林的劇情,而且同樣是充滿智慧的工程師
而當哥布林這一形象漂洋過海,來到對能戳中阿宅的好XP系統來者不拒的本子國,它很快就在本土的廢萌文化不斷交融中得到進化,屬於哥布林和女騎士/修女/女勇者的傳說,就此誕生了。
女精靈VS哥布林
現在看來,這個在普通人的視角中夾雜著“三分離譜三分混沌邪惡四分欲迎還拒”的XP系統到底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盛行並發展的,已經很難考據了。
我們只有從上世紀90十年代左右的一些ACG作品中可以找到一部分佐證。
在手塚治蟲1985年開啟連載的漫畫《哥布林公爵》中,主角是一個日本小學生Chinki,他偶然發現了一台來自中國殷王朝的超古代機器人並陰差陽錯的成為了駕駛員。只不過,Chinki並沒有像傳統少年漫那樣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反而自封“哥布林公爵”並試圖侵略世界。
故事中的哥布林公爵正如傳說那樣身材矮小、貪婪狡猾,對於女色反而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趣。
日式輕小說的祖師級作品《魔劍美神》也在第一卷鋪開世界觀的時候就討論過這個問題,最終得出結論是——不同的類人怪物群體之間還算“和諧”,哥布林會對性感的獸人會對嬌小的獨眼巨人發情,唯獨對於人類女性完全不會產生“性趣”。
至少那個時候,人類、精靈、哥布林3個物種還遵循著生物學上的生殖隔離原則。
2000年之後,許多R18作者開始為哥布林附加最惡毒“詛咒”——種群中有雌性哥布林卻無法生育,甚至沒有雌性哥布林,只能通過別的物種的雌性繁衍後代。
看上去和《DND》《戰鎚》一樣,這些設定在豐富哥布林這一物種的生態、習性,實際上,這些便宜套路最大的作用大概是讓作者在下筆時能夠盡情丟掉心理包袱。
有了更加光明正大的理由,哥布林可以隨意進攻普通人的村莊,搶劫強暴女性並豢養她們作為生育機器——在這些作品的最後,許多個哥布林一起“辦”女性的特寫往往會是保留節目,在我看來,極富衝擊力的畫面既強調了“小人開大車”的背德感,以怪物作為男性主視角的代入感,也會讓讀者的善惡觀進一步被弱化,顯得異常混沌失序。
女精靈/女騎士/女牧師/女勇者在戰敗後慘遭哥布林蹂躪毫無疑問成為了裡ACG歷史上的經典,其中又以女騎士VS哥布林最受歡迎。其中原因並不複雜,我們也都知道並不是哥布林喜歡年輕貌美的人類/精靈女性,XP系統開始“扭曲”的人其實捧起這本工口書的讀者。
女騎士在奇幻作品中往往能夠代表高貴的地位,而哥布林作為最低等卑劣的生物,卻能夠四意淩辱並將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女性“家畜化”,對於社會地位並不算高、甚至遭遇過高地位女性迫害的阿宅們而言,這是他們非常樂於見證的——為了強調這種征服感,你還會發現不少同類作品中的女主角還會帶有公主、女王等等的更加高貴“詞條”。
高貴的姬騎士從受辱到墮落,從來都是受眾百看不膩的經典橋段。而和山賊,盜匪,蠻族等資深演員比起來,魔物們帶來的觀感刺激顯然要更強一些。而其餘魔物多半囿於知名度的原因,產生的效果大多不如綠皮小子們。
不管怎麽說,圍繞著哥布林和各種女性之間的R18故事,既有“美女與野獸”式的藝術氣息,卻也是人類最醜陋意識的象征,向讀者傳遞了一種罪惡感和刺激感相輔相成的複雜情緒。
至少你肯定想像不到也不想看到女哥布林VS男冒險者的畫面
而在哥布林這個種族已經成為了一種刻板印象並且有了眾多解釋權的當下,關於哥布林的創作開始湧現一批並非加設定而是推倒重來的作品。
它們充滿了逆反情緒,也很有意思。
反套路的哥布林故事,會成為新的套路嗎
比如在輕小說《灰與幻想的格林姆迦爾》和《哥布林殺手》中,哥布林被賦予了相當強大的戰鬥力,尋常4人小隊的新人冒險者可能還無法戰勝一隻普通哥布林,憑借這股反傳統勇者的新鮮感,這些故事也在觀眾間收獲了不錯的人氣。
推倒重來也展現在眾多R18作品中。
在人類社會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福瑞控,因此也會有許多正常人好奇“喜歡人類女性的哥布林是不是一種小眾的XP系統”——就像是人不會喜歡黑猩猩,哪怕它們是現實中類人動物中最像人類的,更不可能愛上一條魚....對吧?
就有創作者洞察到了“一群哥布林把聖光技能點滿的女騎士給辦了”的設定過於牽強附會,讓搔首弄姿的女性和一臉佛系的哥布林這樣充滿了反差感的組合加入了這場比誰的XP更加扭曲的大戰。
推特上就有一個老哥「Baalbuddy」創作的作品可以說是這類題材的佼佼者,在人人都代入哥布林的視角,從被標籤化的二次元女性身上獲取相對廉價的快樂時,他顯然更關心哥布林。
他筆下的哥布林大多是在鄉下勤勞致富的樸實種田仔,精靈和人類女性才是反派一般的存在,她們狡猾貪婪又卑劣,滿腦子都是些大人的肮髒,會為了欲望而故意戰敗,最喜歡的就是“榨乾”各種老實巴交的哥布林。
其中也有女性哥布林攻陷人類男性的。
其中最為經典的meme圖當屬“關於網際網路對哥布林XP的繼承和研究”,「Baalbuddy」通過一個不斷循環的輪回生動地詮釋了並不是哥布林的XP出了問題,不同時代讀者的XP才是那個滾滾向前卻又螺旋上升的圈兒。
正如這張圖所揭示的,現在的讀者還是很喜歡看哥布林 X女精靈/女騎士的題材,只不過,在男性社交地位不斷下降,躺平、食草系等等概念盛行的現在,許多讀者的XP系統也從主動逐漸轉移到被動接受。
作為故事中最醜陋、最卑劣、最弱小也是最自由的具象化,也不得不順應著這種XP系統而做出改變,哥布林的一生是相當諷刺的。
從民間傳說中的邪惡小精靈,到奇幻作品裡地位最低(之一)的怪物,再到代表了醜惡欲望的化身或是每一個躺平者的真實寫照,經過了大量作品的諸多演繹後,它的形象也在順應時代、人們的需求不斷改變著,它們在不同的奇幻大陸為不同的反派打著996的黑工,也當過傳統英雄故事中的反套路魔王,最終卻只能躺平,等待被一個叫不上名字的金發大波浪女精靈隨意“揉搓玷汙”。
或許你們從沒有想過,哥布林已經很累了。
它們已經不想懷揣著希望不斷變強,最終依然會成為某個勇者的經驗值,它們不想為了一時的歡愉,冒著生命危險和一個掌握著聖光魔法的對象戰鬥,就和大多數普通社畜一樣,他們“哥生”終極目標不過是找一個情投意合的綠皮女哥布林,回歸淳樸且寧靜的種田慢生活。
不,你永遠只會考慮自己。
這麽看來,果然最醜陋的還是人類自己嘛!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