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 遊戲狂
廣告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2-11-02
廣告

       看三國聊三國,在哪裡你都躲不開大家夥對比武將。

       從“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一呂二張三關羽,四馬五趙六黃忠”——你要在聊天群和老哥們聊這個,都不用刻意釣魚,你就能看到一場賽博舌戰群儒。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廣告

       大多在這武將榜中靠前的,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那些高光角色,至於三國演義少有提及的三國後期的紛亂戰局中的武將,卻很少有人提及。

       但只要排行榜中出現了三國後期的武將,就一定會有文鴦的一席之地。

       “七進七出”“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小趙雲”——在眾多標籤的加持下,更有甚者會將文鴦與人氣選手呂布相比較——不管結果如何,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象征。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把文鴦比作是小號的趙雲,但如果從正史來看,文鴦可能比趙雲還要強上幾分。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講一講這位“三國後期第一猛將”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文鴦原名文俶,字次騫,因為小名叫阿鴦,所以世稱文鴦,故而今天我也用文鴦來稱呼並講述這位傳奇人物。

       儘管我非常想要直奔文鴦那“七進七出”的主題,但我們最好還是從開始講起——原因無他,文鴦這一生有不少值得落筆之處。

       文鴦,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名將文稷之孫,曹魏揚州刺史文欽之子。由於身出名門驍勇善戰,又與曹魏一族同鄉,文鴦特別受當時得勢的大將軍曹爽厚愛。孫盛《魏氏春秋》有雲:欽中子俶,小名鴦。年尚幼,勇力絕人;房玄齡《晉書》也提到過:欽子鴦,年十八,勇冠三軍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這本書在後文也有提到

       但隨著司馬家族奪取政權的“第一槍”——高平陵政變之後,文家也失去了曹爽這個大靠山,並且文鴦還與當時的司馬家族中的名將司馬師很不對付,文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在老版三國中,司馬師有著“張飛”般的外形,讓我印象深刻

       這時候不滿司馬家族操縱國政,心存魏室與夏侯玄等人交好的鎮東將軍毌丘儉連同一向交好的文欽等人一起,決定派兵勤王,恢複魏室江山,史稱“毌丘儉文欽之叛”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後世也將此次事件與發生在這前後的王淩之叛諸葛誕之叛統稱為“淮南三叛”

圖源知乎使用者“握中懸壁”,他在現代地圖上描繪了淮南三叛大致經過

       說了這麽多,可能有朋友開始著急了:“這聊的淨是文鴦父親文欽和其他人的事兒,也沒看見文鴦有啥了不起的成就啊?”

       別急。文鴦那令人折服的能力,就從這片“勤王”的戰場開始,開始被史書大四記載。

       當時的毌丘儉曾約兗州刺史鄧艾一同起兵,但鄧艾斬殺了送信者,並受命率領萬餘人急行軍,到樂嘉城(今河南項城縣)做桴橋,迎接司馬師。而此時的文欽文鴦這對父子也受到毌丘儉的指派前來襲擊鄧艾,在樂嘉城與司馬師的大批兵力撞了個滿懷。

       文欽見到大軍忽然到來,錯愕得不知如何是好。文鴦告訴父親:“趁敵人還未站穩腳跟,馬上襲擊,一定可以大敗敵軍。”於是文欽率兵襲擊,與文鴦分兵二路,趁夜夾擊司馬師。

       文鴦善於領兵,一夜奇襲率先來到了司馬師城下,擊鼓叫陣,司馬師全軍震動。

       好巧不巧,司馬師由於眼睛上有瘤,剛做過治療,之前有人勸他不宜遠行,請太尉司馬孚(司馬師叔父)代替。司馬師因為這場戰鬥至關重要,最終決定帶病出征。文鴦這次突然來襲,使得司馬師大驚,帶傷的眼珠從瘡口內迸出,司馬師又恐亂軍心,只好咬著被子硬抗,被頭都被咬爛。文鴦這鼓整整敲了一夜,司馬師無人出擊。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圖為馬超叫陣張飛,同樣是城下擊鼓叫陣,但兩起事件雙方的處理方法完全不同

       文鴦一看你這老賊,我叫一晚上你都不敢打,於是率兵撤退,與文欽會和。在他走後,已經眼球爆出、血流遍地的司馬師命令手下將領追趕,這些人卻恐於文鴦的戰法,嘴上倒是說的好聽:“文欽父子驍勇,並沒有受到挫敗,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對此,司馬師引用了《春秋左氏傳》中的一段話勸慰他們:“一鼓作氣,再而衰。文鴦鼓噪,卻沒有得到回應,他們氣勢已經受挫,不走也不行!” 

       ——沒成想這一追,就成就了文鴦那“七進七出”的千古佳話。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在和老爹文欽會合後,區別於覺得“戰機已失,想要帶軍回到壽春”的文欽,文鴦認為此戰無論如何都要銼一銼司馬師的銳氣。於是在司馬師和他的手下將領還在猶豫要不要追擊文鴦時,文鴦已經帶著驍騎十餘騎殺了回來,把剛出城外的司馬師軍隊攪了個天翻地覆,所到之處無一合之敵,七進七出揚長而去。

       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被記載在了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司馬光歷時十九年完成的《資治通鑒》裡: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出自資治通鑒·卷七十六

       甚至還有種說法,羅貫中先生在撰寫“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出”一段時就參考了文鴦此戰,這事兒的來源無法考證,可能與文鴦在民間素有“小趙雲”的稱呼有關,也可能和《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性質是否嚴謹遵循史實有關——總之不管哪個原因,都不是一時半會能聊清楚的話題,尤其是後者,引申而出的討論更是數不勝數。

       但文鴦這“七進七出”,幾乎已經是已經確定的事兒了,除了《資治通鑒》有記載,就連此戰“掉了面子”的司馬家,也在《晉書》一書中提到過這事兒: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出自晉書·卷二·帝紀第二·景帝 文帝

       雖然只有“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陣,所向皆披靡,遂引去”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但其中意味卻值得人思量。文鴦的故事,從一夜叫陣到撤退,再到殺了個回馬槍這裡都和《資治通鑒》中記載的一模一樣,但司馬師的部隊被文鴦殺了個七進七出的故事,《晉書》中卻隱去不談。

       至於其中是不是《晉書》的作者顧及司馬家族的顏面有難言之隱,我們就無從得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文鴦經此一戰名聲大振。

       儘管勤王以失敗告終,但司馬家族還是礙於文鴦的能力,在鹹熙二年(公元265年)西晉代魏時,任文鴦為平虜將軍,從這時文鴦正式成為晉臣。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當時的天下版圖(可能不是最嚴謹的一版地圖)

       文鴦的另一個赫赫有名的戰功,就發生在不久後的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禿發鮮卑部首領禿發樹機能(南涼主禿發烏孤高祖的從兄 )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晉武帝司馬炎為此寢食難安。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大力推行讓百姓休養生息政策的司馬炎締造了“太康之治”,也稱得上是個好君主

       於是在鹹寧三年(277年)三月,實在是手頭無能將可用,司馬炎派出了自己刻意冷落的文鴦,文鴦臨危受命,集結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禿發樹機能,這場乾脆利落的勝利打的胡人部落足足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不過好景不長,在司馬炎駕崩,皇後賈南風發動政變誅殺掌控朝政的太傅楊駿及其黨羽之際,文鴦被死對頭諸葛誕的外孫司馬繇誣告與楊駿一同謀反,慘遭夷滅三族之禍,時年五十四歲。

       就像歷史中許許多多的武將那樣,文鴦戰功赫赫卻也死的淒涼,讓人不禁歎息。

       聽完關於文鴦這段顯赫的故事後不久,我翻著《率土之濱》新版本中關於新加入的晉朝武將的地方,劃到了文鴦的這一段,看著遊戲裡對於文鴦那中肯但又簡短的介紹,突然想起早年從簡書上出圈的一句話:你在史書上所輕輕翻過的一頁 便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此話當真不假。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好在,《率土之濱》裡我不光能和文鴦見面,還能看到他與原本無緣的其他人產生羈絆,在某種程度上圓了我的一段三國夢。作為看客,在故事中最被我關注的是司馬師和文鴦的故事,除卻“七進七出”這段恢弘戰績外,他們二人也擔得起“相愛相殺”四個字,讀來令人感慨。

他是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實際戰績卻被趙雲分走一半

       就像前文所說,司馬師也是個文雅風度,雄才大略的將領,只是立場不同導致與文鴦相愛相殺,令人惋惜。而在《率土之濱》的“無界”大版本裡,你同樣可以讓這二人為你所用,那句話怎麽說來著,“最好的對手也是最好的合作夥伴”,送給文鴦千古佳話一戰的司馬師未必不能在你手裡助文鴦大獲全勝,想來也是一樁美事。

       “尋常輕宋玉,今日稼文鴦。”

       不只是在唐代詩鬼李賀的這首詩中能見到他,文鴦的赫赫戰功讓“文鴦”二字成為了文人墨客間的詩詞歌賦中代指武將的一詞,對一名武將來說,能被文人記住並流傳數百年,算得上是一大殊榮。

       ——儘管這位猛將可能不在乎身後名就是了。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看三國聊三國,在哪裡你都躲不開大家夥對比武將。 https://gamemad.com/news/48454        從“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到“一呂二張三關羽,四馬五趙六黃忠”——你要在聊天群和老哥們聊這個,都不用刻意釣魚,你就能看到一場賽博舌戰群儒。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JpDEy9Ab.jpg        大多在這武將榜中靠前的,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那些高光角色,至於三國演義少有提及的三國後期的紛亂戰局中的武將,卻很少有人提及。        但只要排行榜中出現了三國後期的武將,就一定會有文鴦的一席之地。        “七進七出”“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小趙雲”——在眾多標籤的加持下,更有甚者會將文鴦與人氣選手呂布相比較——不管結果如何,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象征。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yy8VsPBs.jpg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把文鴦比作是小號的趙雲,但如果從正史來看,文鴦可能比趙雲還要強上幾分。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講一講這位“三國後期第一猛將”。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nwfEmzsF.jpg        文鴦原名文俶,字次騫,因為小名叫阿鴦,所以世稱文鴦,故而今天我也用文鴦來稱呼並講述這位傳奇人物。        儘管我非常想要直奔文鴦那“七進七出”的主題,但我們最好還是從開始講起——原因無他,文鴦這一生有不少值得落筆之處。        文鴦,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名將文稷之孫,曹魏揚州刺史文欽之子。由於身出名門驍勇善戰,又與曹魏一族同鄉,文鴦特別受當時得勢的大將軍曹爽厚愛。孫盛《魏氏春秋》有雲:欽中子俶,小名鴦。年尚幼,勇力絕人;房玄齡《晉書》也提到過:欽子鴦,年十八,勇冠三軍。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vGr3Neve.jpg 這本書在後文也有提到        但隨著司馬家族奪取政權的“第一槍”——高平陵政變之後,文家也失去了曹爽這個大靠山,並且文鴦還與當時的司馬家族中的名將司馬師很不對付,文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TgjaHBTu.jpg 在老版三國中,司馬師有著“張飛”般的外形,讓我印象深刻        這時候不滿司馬家族操縱國政,心存魏室與夏侯玄等人交好的鎮東將軍毌丘儉連同一向交好的文欽等人一起,決定派兵勤王,恢複魏室江山,史稱“毌丘儉文欽之叛”。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t8h5nvEv.jpg 後世也將此次事件與發生在這前後的王淩之叛諸葛誕之叛統稱為“淮南三叛” 圖源知乎使用者“握中懸壁”,他在現代地圖上描繪了淮南三叛大致經過        說了這麽多,可能有朋友開始著急了:“這聊的淨是文鴦父親文欽和其他人的事兒,也沒看見文鴦有啥了不起的成就啊?”        別急。文鴦那令人折服的能力,就從這片“勤王”的戰場開始,開始被史書大四記載。        當時的毌丘儉曾約兗州刺史鄧艾一同起兵,但鄧艾斬殺了送信者,並受命率領萬餘人急行軍,到樂嘉城(今河南項城縣)做桴橋,迎接司馬師。而此時的文欽文鴦這對父子也受到毌丘儉的指派前來襲擊鄧艾,在樂嘉城與司馬師的大批兵力撞了個滿懷。        文欽見到大軍忽然到來,錯愕得不知如何是好。文鴦告訴父親:“趁敵人還未站穩腳跟,馬上襲擊,一定可以大敗敵軍。”於是文欽率兵襲擊,與文鴦分兵二路,趁夜夾擊司馬師。        文鴦善於領兵,一夜奇襲率先來到了司馬師城下,擊鼓叫陣,司馬師全軍震動。        好巧不巧,司馬師由於眼睛上有瘤,剛做過治療,之前有人勸他不宜遠行,請太尉司馬孚(司馬師叔父)代替。司馬師因為這場戰鬥至關重要,最終決定帶病出征。文鴦這次突然來襲,使得司馬師大驚,帶傷的眼珠從瘡口內迸出,司馬師又恐亂軍心,只好咬著被子硬抗,被頭都被咬爛。文鴦這鼓整整敲了一夜,司馬師無人出擊。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7YUyE2Ya.jpg 圖為馬超叫陣張飛,同樣是城下擊鼓叫陣,但兩起事件雙方的處理方法完全不同        文鴦一看你這老賊,我叫一晚上你都不敢打,於是率兵撤退,與文欽會和。在他走後,已經眼球爆出、血流遍地的司馬師命令手下將領追趕,這些人卻恐於文鴦的戰法,嘴上倒是說的好聽:“文欽父子驍勇,並沒有受到挫敗,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對此,司馬師引用了《春秋左氏傳》中的一段話勸慰他們:“一鼓作氣,再而衰。文鴦鼓噪,卻沒有得到回應,他們氣勢已經受挫,不走也不行!”         ——沒成想這一追,就成就了文鴦那“七進七出”的千古佳話。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6SjYqKDb.jpg        在和老爹文欽會合後,區別於覺得“戰機已失,想要帶軍回到壽春”的文欽,文鴦認為此戰無論如何都要銼一銼司馬師的銳氣。於是在司馬師和他的手下將領還在猶豫要不要追擊文鴦時,文鴦已經帶著驍騎十餘騎殺了回來,把剛出城外的司馬師軍隊攪了個天翻地覆,所到之處無一合之敵,七進七出揚長而去。        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被記載在了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司馬光歷時十九年完成的《資治通鑒》裡: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VMZEzRgC.jpg 出自資治通鑒·卷七十六        甚至還有種說法,羅貫中先生在撰寫“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出”一段時就參考了文鴦此戰,這事兒的來源無法考證,可能與文鴦在民間素有“小趙雲”的稱呼有關,也可能和《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性質是否嚴謹遵循史實有關——總之不管哪個原因,都不是一時半會能聊清楚的話題,尤其是後者,引申而出的討論更是數不勝數。        但文鴦這“七進七出”,幾乎已經是已經確定的事兒了,除了《資治通鑒》有記載,就連此戰“掉了面子”的司馬家,也在《晉書》一書中提到過這事兒: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AH9xnmRh.jpg 出自晉書·卷二·帝紀第二·景帝 文帝        雖然只有“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陣,所向皆披靡,遂引去”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但其中意味卻值得人思量。文鴦的故事,從一夜叫陣到撤退,再到殺了個回馬槍這裡都和《資治通鑒》中記載的一模一樣,但司馬師的部隊被文鴦殺了個七進七出的故事,《晉書》中卻隱去不談。        至於其中是不是《晉書》的作者顧及司馬家族的顏面有難言之隱,我們就無從得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文鴦經此一戰名聲大振。        儘管勤王以失敗告終,但司馬家族還是礙於文鴦的能力,在鹹熙二年(公元265年)西晉代魏時,任文鴦為平虜將軍,從這時文鴦正式成為晉臣。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N5yZZ7Zp.jpg 當時的天下版圖(可能不是最嚴謹的一版地圖)        文鴦的另一個赫赫有名的戰功,就發生在不久後的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禿發鮮卑部首領禿發樹機能(南涼主禿發烏孤高祖的從兄 )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晉武帝司馬炎為此寢食難安。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narRgU2Y.jpg 大力推行讓百姓休養生息政策的司馬炎締造了“太康之治”,也稱得上是個好君主        於是在鹹寧三年(277年)三月,實在是手頭無能將可用,司馬炎派出了自己刻意冷落的文鴦,文鴦臨危受命,集結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禿發樹機能,這場乾脆利落的勝利打的胡人部落足足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3guVCKh3.jpg        不過好景不長,在司馬炎駕崩,皇後賈南風發動政變誅殺掌控朝政的太傅楊駿及其黨羽之際,文鴦被死對頭諸葛誕的外孫司馬繇誣告與楊駿一同謀反,慘遭夷滅三族之禍,時年五十四歲。        就像歷史中許許多多的武將那樣,文鴦戰功赫赫卻也死的淒涼,讓人不禁歎息。        聽完關於文鴦這段顯赫的故事後不久,我翻著《率土之濱》新版本中關於新加入的晉朝武將的地方,劃到了文鴦的這一段,看著遊戲裡對於文鴦那中肯但又簡短的介紹,突然想起早年從簡書上出圈的一句話:你在史書上所輕輕翻過的一頁 便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此話當真不假。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PtYgEFFb.jpg        好在,《率土之濱》裡我不光能和文鴦見面,還能看到他與原本無緣的其他人產生羈絆,在某種程度上圓了我的一段三國夢。作為看客,在故事中最被我關注的是司馬師和文鴦的故事,除卻“七進七出”這段恢弘戰績外,他們二人也擔得起“相愛相殺”四個字,讀來令人感慨。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sbmPERAy.jpg        就像前文所說,司馬師也是個文雅風度,雄才大略的將領,只是立場不同導致與文鴦相愛相殺,令人惋惜。而在《率土之濱》的“無界”大版本裡,你同樣可以讓這二人為你所用,那句話怎麽說來著,“最好的對手也是最好的合作夥伴”,送給文鴦千古佳話一戰的司馬師未必不能在你手裡助文鴦大獲全勝,想來也是一樁美事。        “尋常輕宋玉,今日稼文鴦。”        不只是在唐代詩鬼李賀的這首詩中能見到他,文鴦的赫赫戰功讓“文鴦”二字成為了文人墨客間的詩詞歌賦中代指武將的一詞,對一名武將來說,能被文人記住並流傳數百年,算得上是一大殊榮。        ——儘管這位猛將可能不在乎身後名就是了。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news/4845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