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 遊戲狂
廣告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2-11-02
廣告

       解壓影片,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電子榨菜,不可或缺。

       不同品種的榨菜,口味也不盡相同。修馬蹄,洗牙,抓逃犯,吃播,精準地撓動不同人群的癢癢肉。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廣告

       而今天要提到的帳號找回,其實就和抓逃犯的形式差不多。

       在聊網戀之前,我還是想先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說你想要入坑一款更新多年的網遊,你會怎麽辦?

       當初我曾問過身邊的朋友這個問題,這幾個朋友給的回應也都很統一:先買個帳號試試吧,說不定你根本就玩不進去呢?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隨後,我抱著好奇心看了看帳號交易平台上的成品帳號價格——沒幾個我能承受得起的。

       由於本來就是心血來潮,入坑的想法也很快被我拋擲腦後,但這次的經歷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平台帳號交易的相關內容。

       這麽說吧,不像單機遊戲的一錘子買賣,網路遊戲後續的更新內容才是讓玩家持久遊玩的動力。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但隨著遊戲更新,新玩家的入坑門檻也在不斷上升,從如何把遊戲玩明白,到進階的角色打造等,都需要耗費很多的精力和金錢。畢竟入坑晚,想要趕上遊戲中的大部隊,體驗遊戲的最新內容,往往只能選擇用課金或者猛肝來追進度。

       可是大部分人的財力和時間總是有限度的,為了能更快獲得遊戲體驗,新玩家入坑選擇買一個已經有打造基底的號,已經成為網遊玩家圈子裡公認的性價比之選。基本上所有網遊的社區,都會建議入坑玩家這麽做。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當然,除了一些支援角色交易的遊戲之外,這種帳號交易普遍都存在風險。

       用Steam來舉例,註冊Steam帳號時的郵箱為“初始郵箱”,而這個郵箱的權限也是最高的,大多數遊戲中也是這樣。無論帳號已經輾轉幾手,只要最初的郵箱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隨時都能將這個帳號拿回自己手裡。這種情況也讓一些人起了歪腦筋:將自己的帳號掛出去賣掉,在其他玩家玩了許久,甚至又在帳號裡投了不少錢之後,突然將其找回……

       二手帳號交易無法杜絕,而類似帳號找回的情況自然不能避免。如果是私下的交易,那麽在對方找回之後往往只能自認倒黴,就當錢打了水漂。

       不過前不久發現的一家帳號交易平台的B站帳號,他們的影片讓我對相關的產業有了新的認識,或者說新的樂子。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聲明:絕對絕對不是“恰飯”

       在他們的B站帳號上沒有用大篇幅介紹自家平台,只有很多播放量不低的影片,而這些影片的主要內容也十分的統一:帳號找回。

       這也吸引了很多像我一樣,沒有買賣帳號的想法,但卻一心看熱鬧的樂子人。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相較於私下交易,玩家選擇在平台以較高的價格購買帳號也是有原因的——在這裡交易一旦帳號被賣家盜走,買家可以直接從平台拿到墊付的號款。至於後續的索賠,那就是平台自己的事兒了。

       很多人想像中的帳號找回,可能是線上溝通或者語言威脅。但這些影片展現的方式卻十分不同。它之所以能吸引包括我在內的眾多觀眾,主要是因為他們直接線下gank找回帳號的賣家。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帳號找回”主要場所

       從最早的介紹中也能看到,並不是買家給出訊息之後,這些人就立即啟動線下行動。也會像大家想的那樣,和賣家線上上進行溝通——可很顯然,這些賣家已經選擇將帳號找回,那麽就不太可能跟中介好好說話了,往往沒聊兩句便直接掛斷,然後便是電話、微信拉黑一條龍。

       而在這些影片裡公布的“線下gank”內容,絕大部分都省略了最初的這個線上交流環節——畢竟沒什麽用,大夥也都不是來看線上文鬥的。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在“網戀無間道”的帳號找回事件中,買家發現帳號出問題後迅速向平台反應,平台隨後聯繫了賣家,但賣家卻拒絕承認自己找回了這個帳號。

       在核查了相關訊息後,平台的售後老哥意外發現,這個賣家的帳號其實是騙來的,而且還和最初的號主進行溝通,確認帳號是他本人找回的——騙子這點兒還真沒撒謊,不是他找回的。

       沒辦法,既然不能跟同為受害者的號主索要帳號,就只能去找騙子賣家。但從聊天記錄來看,他本人也很硬氣,一直是一副“你能拿我怎麽樣”的模樣。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在趕往賣家登記家庭地址之後,更是發現這裡許久沒有人煙了。明擺著的事,本就是來賣個騙來的帳號,難不成還會給真地址?

       原本線索到這裡應該也就斷了,畢竟大夥只是售後又不是警察。可這時負責線下gank的老哥突然有了新想法:騙子個人資料的年齡也就20歲剛出頭,年輕人嘛,“網戀”釣魚萬一能行呢?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隨後這位工作人員借了自己女朋友的帳號,添加騙子本人,期間還特意發了條朋友圈釣魚(僅騙子可見)。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成功釣到魚之後,這位老哥還在繼續同騙子聯絡感情。直到感覺火候差不多了,工作人員表示想要給騙子點外賣——最初騙子還有那麽一絲絲警惕心理,但在這位老哥找了女性朋友求助,發了句語音之後,徹底失去了抵抗,直接把地址給了出來。

       老實說,從這位工作人員老哥的聊天過程來看,其實有點漏洞百出的味道。但沒關係,騙子自己似乎的確相信自己有這麽大的魅力,能讓一個千百公里之外的一個女生為之著迷。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先是第一杯奶茶釣魚,然後第二杯奶茶收網,大夥一起到派出所解決事情。由於這次的損失相對不大,最後只能是拿錢、留案底。

       這種從嘴硬到求饒的戲劇性反差,或許就是大夥特別喜歡看這類影片的主要原因——生活壓力太大,總得找點樂子,還有什麽能比“逮捕騙子”更爽的呢?

       另一次在買家反應帳號被找回後,平台同樣是迅速進行了核實,確定是號主將帳號找回時,便迅速選擇驅車展開線下“gank”。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不過在這幾位老哥來到賣家登記的個人住址時,心就已經涼了一半,因為這個地址是一家旅館。也就是說留下這個地址的哥們兒可能早已經跑沒影了,可抱著來都來了的心裡,幾個人稍微一商量,還是到旅館前台詢問,意外得知號主竟然還沒走,前幾天還曾見過。

       眼看著證據到手,幾個人自然也是十分激動,只是之後再詢問這名客人的訊息時,旅館老板再不肯說了。幾個人一進來就開始詢問某個客人怎麽怎麽樣,作為正常人,該有的警惕心還是必須得有的。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幾個交易平台的工作人員也很快給老板解釋來意,並表示只是為了了解訊息,絕對不會輕易動手什麽的,訊息確定之後就會立刻報警——等到警察來了之後,便讓旅館老板陪同上去敲門,然後發現這位將帳號盜回來的老哥竟然還在屋子裡睡覺……

       然後便是無數觀眾最喜歡看的警察局喝茶環節。這位哥們也從剛剛睡醒時的懵懵懂懂,逐漸清醒了過來,到了警察局之後更是老老實實,說要把帳號還回去。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不過,我前面就提到了,這家平台在B站發布的影片之所以播放量很高,就是因為讓人看了真的很爽、很解氣。所以理所應當的沒有要這個歸還的帳號,畢竟走了之後你還能找回,難不成每次都線下gank,那不是太耽誤自己“發育”了?而且就像他們在影片裡提到的那樣,不求將損失完全拿回來,只要能給賣家“送進去”或者留個案底,就算是足夠了。

       類似這種結局的爽快影片其實並不少,但讓人有些感慨的是,前陣子他們還發布了一則帳號追回“失敗”的影片。

       同樣的,在確定帳號是賣家本人找回後,選擇驅車趕往賣家所在地,然後在派出所報案後便聯繫對方到這邊交流,很常見的戲碼。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工作人員最初的打算也還是有沒有賠償無所謂,但一定要將賣家直接送進去或者留個案底。不過,這時陪同賣家一起來的人卻開始求情——這幾人並非他的家人,只是附近的鄰居。

       從他們的口中也得知,這家人原本家庭條件很好,甚至還常常資助當地的貧困戶。但在家裡人重病之後,條件已經大不如前,這才讓這名賣家動了心思,想要將帳號通過找回的方式多交易幾次。但沒想到第一次交易完成後,自己剛找回帳號就碰上了硬茬子……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以往都堅持把人送進去的交易平台老哥,也很難得的選擇了和解,只是讓賣家在兩個月內將7500元的號款歸還(沒錯,錢已經沒了)。

       從一些影片裡也得知,這種線下找回的情況,一般都是在囤積了幾個乃至十幾個之後,才會來一次“全國巡捕”。而這些被當成影片素材的,往往都是其中最樂的那幾個特例。

       老實說,相較於前幾年,如今盜取遊戲帳號以及虛擬財產的案件已經能依照法律審理乃至於判刑。

為了幫玩家找回帳號,他們甚至能跟盜號者搞網戀

       可就算有法可依,帳號以及虛擬財產被騙之後,調查取證以及鎖定騙子的這個過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能找回損失的依然是極少數。

       也許,恰恰是類似的網路騙局太多,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聽說過,這種將帳號騙子繩之以法的“爽文”影片才越發讓人欲罷不能。

       可是樂子歸樂子,“爽文”影片之所以能讓人覺得爽,就是因為它的結局是大多數人都遇不到但卻希望看到的。所以,作為遊戲玩家還是要在最後提醒各位朋友一句:網路有風險,交易需謹慎——影片裡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大概率不會落在你我的身上。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解壓影片,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電子榨菜,不可或缺。 https://gamemad.com/news/48487        不同品種的榨菜,口味也不盡相同。修馬蹄,洗牙,抓逃犯,吃播,精準地撓動不同人群的癢癢肉。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NcwRhy6c.jpg        而今天要提到的帳號找回,其實就和抓逃犯的形式差不多。        在聊網戀之前,我還是想先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說你想要入坑一款更新多年的網遊,你會怎麽辦?        當初我曾問過身邊的朋友這個問題,這幾個朋友給的回應也都很統一:先買個帳號試試吧,說不定你根本就玩不進去呢?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CT5H8c3k.jpg        隨後,我抱著好奇心看了看帳號交易平台上的成品帳號價格——沒幾個我能承受得起的。        由於本來就是心血來潮,入坑的想法也很快被我拋擲腦後,但這次的經歷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平台帳號交易的相關內容。        這麽說吧,不像單機遊戲的一錘子買賣,網路遊戲後續的更新內容才是讓玩家持久遊玩的動力。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hWKtHdE5.jpg        但隨著遊戲更新,新玩家的入坑門檻也在不斷上升,從如何把遊戲玩明白,到進階的角色打造等,都需要耗費很多的精力和金錢。畢竟入坑晚,想要趕上遊戲中的大部隊,體驗遊戲的最新內容,往往只能選擇用課金或者猛肝來追進度。        可是大部分人的財力和時間總是有限度的,為了能更快獲得遊戲體驗,新玩家入坑選擇買一個已經有打造基底的號,已經成為網遊玩家圈子裡公認的性價比之選。基本上所有網遊的社區,都會建議入坑玩家這麽做。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B5UXSWDG.jpg        當然,除了一些支援角色交易的遊戲之外,這種帳號交易普遍都存在風險。        用Steam來舉例,註冊Steam帳號時的郵箱為“初始郵箱”,而這個郵箱的權限也是最高的,大多數遊戲中也是這樣。無論帳號已經輾轉幾手,只要最初的郵箱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隨時都能將這個帳號拿回自己手裡。這種情況也讓一些人起了歪腦筋:將自己的帳號掛出去賣掉,在其他玩家玩了許久,甚至又在帳號裡投了不少錢之後,突然將其找回……        二手帳號交易無法杜絕,而類似帳號找回的情況自然不能避免。如果是私下的交易,那麽在對方找回之後往往只能自認倒黴,就當錢打了水漂。        不過前不久發現的一家帳號交易平台的B站帳號,他們的影片讓我對相關的產業有了新的認識,或者說新的樂子。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eW2Ahg8f.jpg 聲明:絕對絕對不是“恰飯”        在他們的B站帳號上沒有用大篇幅介紹自家平台,只有很多播放量不低的影片,而這些影片的主要內容也十分的統一:帳號找回。        這也吸引了很多像我一樣,沒有買賣帳號的想法,但卻一心看熱鬧的樂子人。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2E363mvy.jpg        相較於私下交易,玩家選擇在平台以較高的價格購買帳號也是有原因的——在這裡交易一旦帳號被賣家盜走,買家可以直接從平台拿到墊付的號款。至於後續的索賠,那就是平台自己的事兒了。        很多人想像中的帳號找回,可能是線上溝通或者語言威脅。但這些影片展現的方式卻十分不同。它之所以能吸引包括我在內的眾多觀眾,主要是因為他們直接線下gank找回帳號的賣家。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Swfb2C6s.jpg “帳號找回”主要場所        從最早的介紹中也能看到,並不是買家給出訊息之後,這些人就立即啟動線下行動。也會像大家想的那樣,和賣家線上上進行溝通——可很顯然,這些賣家已經選擇將帳號找回,那麽就不太可能跟中介好好說話了,往往沒聊兩句便直接掛斷,然後便是電話、微信拉黑一條龍。        而在這些影片裡公布的“線下gank”內容,絕大部分都省略了最初的這個線上交流環節——畢竟沒什麽用,大夥也都不是來看線上文鬥的。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cGr6AhVH.jpg        在“網戀無間道”的帳號找回事件中,買家發現帳號出問題後迅速向平台反應,平台隨後聯繫了賣家,但賣家卻拒絕承認自己找回了這個帳號。        在核查了相關訊息後,平台的售後老哥意外發現,這個賣家的帳號其實是騙來的,而且還和最初的號主進行溝通,確認帳號是他本人找回的——騙子這點兒還真沒撒謊,不是他找回的。        沒辦法,既然不能跟同為受害者的號主索要帳號,就只能去找騙子賣家。但從聊天記錄來看,他本人也很硬氣,一直是一副“你能拿我怎麽樣”的模樣。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DsGQezDe.jpg        在趕往賣家登記家庭地址之後,更是發現這裡許久沒有人煙了。明擺著的事,本就是來賣個騙來的帳號,難不成還會給真地址?        原本線索到這裡應該也就斷了,畢竟大夥只是售後又不是警察。可這時負責線下gank的老哥突然有了新想法:騙子個人資料的年齡也就20歲剛出頭,年輕人嘛,“網戀”釣魚萬一能行呢?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fJYHYaZq.jpg        隨後這位工作人員借了自己女朋友的帳號,添加騙子本人,期間還特意發了條朋友圈釣魚(僅騙子可見)。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fAr62TsK.jpg        成功釣到魚之後,這位老哥還在繼續同騙子聯絡感情。直到感覺火候差不多了,工作人員表示想要給騙子點外賣——最初騙子還有那麽一絲絲警惕心理,但在這位老哥找了女性朋友求助,發了句語音之後,徹底失去了抵抗,直接把地址給了出來。        老實說,從這位工作人員老哥的聊天過程來看,其實有點漏洞百出的味道。但沒關係,騙子自己似乎的確相信自己有這麽大的魅力,能讓一個千百公里之外的一個女生為之著迷。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QwtPtAnU.jpg        先是第一杯奶茶釣魚,然後第二杯奶茶收網,大夥一起到派出所解決事情。由於這次的損失相對不大,最後只能是拿錢、留案底。        這種從嘴硬到求饒的戲劇性反差,或許就是大夥特別喜歡看這類影片的主要原因——生活壓力太大,總得找點樂子,還有什麽能比“逮捕騙子”更爽的呢?        另一次在買家反應帳號被找回後,平台同樣是迅速進行了核實,確定是號主將帳號找回時,便迅速選擇驅車展開線下“gank”。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b89bfhf6.jpg        不過在這幾位老哥來到賣家登記的個人住址時,心就已經涼了一半,因為這個地址是一家旅館。也就是說留下這個地址的哥們兒可能早已經跑沒影了,可抱著來都來了的心裡,幾個人稍微一商量,還是到旅館前台詢問,意外得知號主竟然還沒走,前幾天還曾見過。        眼看著證據到手,幾個人自然也是十分激動,只是之後再詢問這名客人的訊息時,旅館老板再不肯說了。幾個人一進來就開始詢問某個客人怎麽怎麽樣,作為正常人,該有的警惕心還是必須得有的。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hFtktTQE.jpg        幾個交易平台的工作人員也很快給老板解釋來意,並表示只是為了了解訊息,絕對不會輕易動手什麽的,訊息確定之後就會立刻報警——等到警察來了之後,便讓旅館老板陪同上去敲門,然後發現這位將帳號盜回來的老哥竟然還在屋子裡睡覺……        然後便是無數觀眾最喜歡看的警察局喝茶環節。這位哥們也從剛剛睡醒時的懵懵懂懂,逐漸清醒了過來,到了警察局之後更是老老實實,說要把帳號還回去。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KsnjV6EJ.jpg        不過,我前面就提到了,這家平台在B站發布的影片之所以播放量很高,就是因為讓人看了真的很爽、很解氣。所以理所應當的沒有要這個歸還的帳號,畢竟走了之後你還能找回,難不成每次都線下gank,那不是太耽誤自己“發育”了?而且就像他們在影片裡提到的那樣,不求將損失完全拿回來,只要能給賣家“送進去”或者留個案底,就算是足夠了。        類似這種結局的爽快影片其實並不少,但讓人有些感慨的是,前陣子他們還發布了一則帳號追回“失敗”的影片。        同樣的,在確定帳號是賣家本人找回後,選擇驅車趕往賣家所在地,然後在派出所報案後便聯繫對方到這邊交流,很常見的戲碼。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MJzMuXx9.jpg        工作人員最初的打算也還是有沒有賠償無所謂,但一定要將賣家直接送進去或者留個案底。不過,這時陪同賣家一起來的人卻開始求情——這幾人並非他的家人,只是附近的鄰居。        從他們的口中也得知,這家人原本家庭條件很好,甚至還常常資助當地的貧困戶。但在家裡人重病之後,條件已經大不如前,這才讓這名賣家動了心思,想要將帳號通過找回的方式多交易幾次。但沒想到第一次交易完成後,自己剛找回帳號就碰上了硬茬子……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AZmzfHCk.jpg        以往都堅持把人送進去的交易平台老哥,也很難得的選擇了和解,只是讓賣家在兩個月內將7500元的號款歸還(沒錯,錢已經沒了)。        從一些影片裡也得知,這種線下找回的情況,一般都是在囤積了幾個乃至十幾個之後,才會來一次“全國巡捕”。而這些被當成影片素材的,往往都是其中最樂的那幾個特例。        老實說,相較於前幾年,如今盜取遊戲帳號以及虛擬財產的案件已經能依照法律審理乃至於判刑。 https://img2.gamemad.com/2022/11/02/UzRZFvje.jpg        可就算有法可依,帳號以及虛擬財產被騙之後,調查取證以及鎖定騙子的這個過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能找回損失的依然是極少數。        也許,恰恰是類似的網路騙局太多,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聽說過,這種將帳號騙子繩之以法的“爽文”影片才越發讓人欲罷不能。        可是樂子歸樂子,“爽文”影片之所以能讓人覺得爽,就是因為它的結局是大多數人都遇不到但卻希望看到的。所以,作為遊戲玩家還是要在最後提醒各位朋友一句:網路有風險,交易需謹慎——影片裡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大概率不會落在你我的身上。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news/4848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