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王女士發現銀行卡中少了十萬多元,她連忙打印了銀行流水,查到大部分消費的收款方是一家遊戲公司,王女士一問12歲的兒子小宇才得知真相。原來小宇迷上了一款手機遊戲,一個月的時間裡,竟儲值了400多筆,儲值後還把交易紀錄給刪除。據介紹,小宇使用的是成年人的訊息註冊的遊戲帳號,家長跟涉事遊戲公司溝通後,對方表示只能出於人道主義退還3萬元。
律師表示,很多時候遊戲平台駁回退款申請的原因在於,家長沒有辦法證明帳號是由未成年人控制和使用。還有個別不負責任的成年使用者,消費了幾千元幾萬元,但是衝動消費後後悔了,以遊戲帳號為未成年人使用的理由,希望平台予以退款。所以在退款時,家長可以提供一些訊息證明是未成年人冒用了家長身份。
第一,可以說明產品的消費群體。因為不同的遊戲有不同的消費者。比如該遊戲是一款射擊遊戲,但家長是一位中年女性,對其不感興趣,而該遊戲相對來說更符合青少年的愛好。
第二,可以從使用者的註冊訊息入手。使用者會在遊戲裡設定帳號密碼、密保問題等。一些未成年人的帳號密碼裡包含了他名字的縮寫、出生年月日,這種情況就能看出來該帳號由未成年人掌控。
第三,可以採取當事人自述的方式。比如家長發現了未成年人有儲值行為後,要求未成年人寫反思書、悔過書,由未成年人自己陳述。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