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 遊戲狂
廣告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3-11-23
廣告

       說到體育類遊戲,浮現在大多人腦海裡的大概率是《NBA 2K》 《FIFA》之類的“年貨”遊戲。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廣告

       作為“擬真”遊戲的代表,近年來隨著技術力的發展,這幾個遊戲的畫面和玩法越來越貼合現實。不過如果從整體的效果來看,玩家們可能不是很在乎這點畫面品質的提升,恰恰相反,剛出不久的《NBA 2K24》甚至要淪落到在Steam上和三國殺爭奪差評之王頭銜了...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倒不是說遊戲品質太差,一來是遊戲每個版本同質化的問題有些嚴重,二來過於正式的比賽終歸是和玩家有點距離。

       在我的記憶裡,在大多數的籃球時光中,我打的都是3v3或者5v5的半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街頭籃球。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如果說想要在體育類遊戲中感受不一樣的體驗,其實也有“街頭系”可以選。

       而營運了18年之久,卻依舊活躍在玩家第一線的《街頭籃球》,就是這個類型裡最出色的那一個。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早在2005年底,《街頭籃球》(Freestyle)就進入到玩家的視野中,迅速吸引了大量玩家的目光。

       老實講,《街頭籃球》一開始就與眾不同,完全不同於其他擬真化設計的體育遊戲,選用了野球比賽的模板,直接將球場砍掉了一半;而卡通渲染的畫風,各種塗鴉、嘻哈Hip Hop風背景音樂等街頭文化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在《街頭籃球》中,也拋開了現實籃球比賽中複雜繁多的規則和限制,玩家不用考慮那些複雜的戰術和策略,除了常規的超時違規之外,比賽進程幾乎不會被犯規之類的提示打斷。

       就像《街頭籃球》的宣傳語一樣,“自由”就是唯一的規則。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這樣的設計加快了遊戲節奏,一場比賽不過幾分鐘,更重要的是,玩家享受到流暢比賽的同時,也大大地降低了籃球遊戲的上手門檻。讓那些即使是不了解籃球規則的玩家,也能在《街頭籃球》體驗到球場上比賽中不斷高高躍起,蓋帽、搶籃板、灌籃暴扣等等獨屬於籃球的樂趣。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遊戲剛公測時的職業設定也很簡潔,新手能選擇後衛、前鋒或是中鋒(C),當玩家的前鋒與後衛等級達到15級後,可以選擇轉職,後衛可以選擇轉為SG(得分後衛)或是PG(控球後衛),而前鋒則可以轉職為SF(小前鋒)或是PF(大前鋒)。儘管不同職業的各有優劣,但每個玩家在於《街頭籃球》中獲得的體驗卻都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街頭籃球》在常規的野球鬥牛中,加入了RPG養成要素和技能系統,允許玩家角色通過比賽獲取經驗,隨著升級提升球員的各項屬性和技能。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總之,一系列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十分新潮的設計,都統統被整合在《街頭籃球》裡,也讓它成功在體育遊戲領域開辟出了獨屬於自己的賽道。

       而在中國網遊市場快速發展的那幾年,《街頭籃球》憑借簡單易上手的玩法和生動明快的動漫畫風混得如魚得水。更簡單、更快、更潮的遊戲內容賦予了《街頭籃球》同樣的屬性,使其在遊戲市場的快車道上飛馳,並在玩家圈層內備受好評。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事實上,5分鐘一盤的快節奏模式到如今依然符合許多玩家碎片化遊戲的需要。

       不過,簡單上手並不意味這《街頭籃球》不考驗玩家的操作,恰恰相反,在輕鬆嘻哈的外表下,《街頭籃球》也是一個非常講究技術的網遊。

       儘管街頭籃球的玩家們在最開始公測時打球更多的是為了娛樂,然而隨著版本變化,《街頭籃球》玩家的技術也在迭代升級,反跑、秒投等諸多技術開始出現,不少玩家也通過苦練技巧,逐漸拉開了與其他玩家之間的差距。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在2006年2月份更新的大聯盟版本中,新增了包括空中灌籃、大力突破運球、大夢腳步在內的15種技能,讓遊戲的技術和打法的有更多變化和縱深。

       也可以說,《街頭籃球》的核心樂趣,就是圍繞著對抗與籃球競技本身。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在05年,《街頭籃球》就為自己貼上了“電子競技”的標籤

       為了讓《街頭籃球》的遊戲和競技性更有深度,遊戲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球員與技能池的拓展上,從戰術、打法等方面,橫向拓展了更多內容。

       比如在2015年的年度版本中,《街頭籃球》推出了全新職業搖擺人SW。新職業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固定式玩法,帶來了更多職業的組合和可能,玩家們也不再拘泥於一套組合,而是有了更多更新鮮的選擇。

       此外,與各個大ip進行連動,推出了許多富有特點的新角色,這也是支撐《街頭籃球》遊戲拓展和曝光的重要一環。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在去年的版本中,就有著名動漫《黑子的籃球》的角色加盟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今年的周年慶,更是將童年經典《熱血系列》的兩個角色搬上球場

       更關鍵的是,《街頭籃球》不僅僅是把與大IP連動當作噱頭,而是在新推出的人物上下了很多工夫:遊戲為角色做了鮮明的設定,並配上了相應的技能,而這也讓對局本身變得更加生動。玩家操作的不再僅僅是代表某個位置的NPC角色,而是有血有肉的籃球少年(少女),這更符合當代玩家的精神需求,增加了遊戲的代入感和養成感。

       而無論是新職業、新技能還是新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遊戲的固有環境,它們更像是接連不斷的強心針,在玩家們對當前版本厭倦時,推動玩家對遊戲重新產生興趣。

       這種持續不斷的內容輸出,正是《街頭籃球》經久不衰的“魔法”。

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從05年上線時算起,《街頭籃球》已經度過了18年的時光,這無論是對於一款遊戲還是它的玩家來說,都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

       而這些年來,《街頭籃球》從未停止過在玩法方面的探索與深耕,在核心樂趣不變的情況下,遊戲持續的推出新內容,再加上常規的版本迭代與優化,其已然成為了最具生命力的體育遊戲。

       在網路遊戲中,這種漫長而持久的旺盛生命力是罕見的——在《街頭籃球》陪伴玩家的十幾年間,它不但見證了網路遊戲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玩家們從青春走向成熟。無論是初次接觸遊戲的懵懂歲月,還是在遊戲中摸索成長的經歷,都成為了每位玩家心中無法替代的寶貴回憶。

      而《街頭籃球》正如一株枝繁葉茂的常青藤,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一如既往地陪伴我們走下去。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說到體育類遊戲,浮現在大多人腦海裡的大概率是《NBA 2K》 《FIFA》之類的“年貨”遊戲。 https://gamemad.com/news/76607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smG7MQPM.jpg        作為“擬真”遊戲的代表,近年來隨著技術力的發展,這幾個遊戲的畫面和玩法越來越貼合現實。不過如果從整體的效果來看,玩家們可能不是很在乎這點畫面品質的提升,恰恰相反,剛出不久的《NBA 2K24》甚至要淪落到在Steam上和三國殺爭奪差評之王頭銜了...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KuEh9EXm.jpg        倒不是說遊戲品質太差,一來是遊戲每個版本同質化的問題有些嚴重,二來過於正式的比賽終歸是和玩家有點距離。        在我的記憶裡,在大多數的籃球時光中,我打的都是3v3或者5v5的半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街頭籃球。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njVuGbzD.jpg        如果說想要在體育類遊戲中感受不一樣的體驗,其實也有“街頭系”可以選。        而營運了18年之久,卻依舊活躍在玩家第一線的《街頭籃球》,就是這個類型裡最出色的那一個。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BXPuASK2.jpg        早在2005年底,《街頭籃球》(Freestyle)就進入到玩家的視野中,迅速吸引了大量玩家的目光。        老實講,《街頭籃球》一開始就與眾不同,完全不同於其他擬真化設計的體育遊戲,選用了野球比賽的模板,直接將球場砍掉了一半;而卡通渲染的畫風,各種塗鴉、嘻哈Hip Hop風背景音樂等街頭文化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2QGwRFPp.jpg        在《街頭籃球》中,也拋開了現實籃球比賽中複雜繁多的規則和限制,玩家不用考慮那些複雜的戰術和策略,除了常規的超時違規之外,比賽進程幾乎不會被犯規之類的提示打斷。        就像《街頭籃球》的宣傳語一樣,“自由”就是唯一的規則。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Z8Y7c8hu.jpg        這樣的設計加快了遊戲節奏,一場比賽不過幾分鐘,更重要的是,玩家享受到流暢比賽的同時,也大大地降低了籃球遊戲的上手門檻。讓那些即使是不了解籃球規則的玩家,也能在《街頭籃球》體驗到球場上比賽中不斷高高躍起,蓋帽、搶籃板、灌籃暴扣等等獨屬於籃球的樂趣。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Jy8CdXhH.jpg        遊戲剛公測時的職業設定也很簡潔,新手能選擇後衛、前鋒或是中鋒(C),當玩家的前鋒與後衛等級達到15級後,可以選擇轉職,後衛可以選擇轉為SG(得分後衛)或是PG(控球後衛),而前鋒則可以轉職為SF(小前鋒)或是PF(大前鋒)。儘管不同職業的各有優劣,但每個玩家在於《街頭籃球》中獲得的體驗卻都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街頭籃球》在常規的野球鬥牛中,加入了RPG養成要素和技能系統,允許玩家角色通過比賽獲取經驗,隨著升級提升球員的各項屬性和技能。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qfGPfBTv.jpg        總之,一系列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十分新潮的設計,都統統被整合在《街頭籃球》裡,也讓它成功在體育遊戲領域開辟出了獨屬於自己的賽道。        而在中國網遊市場快速發展的那幾年,《街頭籃球》憑借簡單易上手的玩法和生動明快的動漫畫風混得如魚得水。更簡單、更快、更潮的遊戲內容賦予了《街頭籃球》同樣的屬性,使其在遊戲市場的快車道上飛馳,並在玩家圈層內備受好評。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VmQbtDjr.jpg        事實上,5分鐘一盤的快節奏模式到如今依然符合許多玩家碎片化遊戲的需要。        不過,簡單上手並不意味這《街頭籃球》不考驗玩家的操作,恰恰相反,在輕鬆嘻哈的外表下,《街頭籃球》也是一個非常講究技術的網遊。        儘管街頭籃球的玩家們在最開始公測時打球更多的是為了娛樂,然而隨著版本變化,《街頭籃球》玩家的技術也在迭代升級,反跑、秒投等諸多技術開始出現,不少玩家也通過苦練技巧,逐漸拉開了與其他玩家之間的差距。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2nnd6EFH.jpg        在2006年2月份更新的大聯盟版本中,新增了包括空中灌籃、大力突破運球、大夢腳步在內的15種技能,讓遊戲的技術和打法的有更多變化和縱深。        也可以說,《街頭籃球》的核心樂趣,就是圍繞著對抗與籃球競技本身。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sd7vD2cJ.jpg 在05年,《街頭籃球》就為自己貼上了“電子競技”的標籤        為了讓《街頭籃球》的遊戲和競技性更有深度,遊戲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球員與技能池的拓展上,從戰術、打法等方面,橫向拓展了更多內容。        比如在2015年的年度版本中,《街頭籃球》推出了全新職業搖擺人SW。新職業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固定式玩法,帶來了更多職業的組合和可能,玩家們也不再拘泥於一套組合,而是有了更多更新鮮的選擇。        此外,與各個大ip進行連動,推出了許多富有特點的新角色,這也是支撐《街頭籃球》遊戲拓展和曝光的重要一環。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8dWw3ujw.jpg 在去年的版本中,就有著名動漫《黑子的籃球》的角色加盟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G9Fb6wpK.jpg 今年的周年慶,更是將童年經典《熱血系列》的兩個角色搬上球場        更關鍵的是,《街頭籃球》不僅僅是把與大IP連動當作噱頭,而是在新推出的人物上下了很多工夫:遊戲為角色做了鮮明的設定,並配上了相應的技能,而這也讓對局本身變得更加生動。玩家操作的不再僅僅是代表某個位置的NPC角色,而是有血有肉的籃球少年(少女),這更符合當代玩家的精神需求,增加了遊戲的代入感和養成感。        而無論是新職業、新技能還是新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遊戲的固有環境,它們更像是接連不斷的強心針,在玩家們對當前版本厭倦時,推動玩家對遊戲重新產生興趣。        這種持續不斷的內容輸出,正是《街頭籃球》經久不衰的“魔法”。 https://img2.gamemad.com/2023/11/23/KK8QDmPv.jpg        從05年上線時算起,《街頭籃球》已經度過了18年的時光,這無論是對於一款遊戲還是它的玩家來說,都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        而這些年來,《街頭籃球》從未停止過在玩法方面的探索與深耕,在核心樂趣不變的情況下,遊戲持續的推出新內容,再加上常規的版本迭代與優化,其已然成為了最具生命力的體育遊戲。        在網路遊戲中,這種漫長而持久的旺盛生命力是罕見的——在《街頭籃球》陪伴玩家的十幾年間,它不但見證了網路遊戲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玩家們從青春走向成熟。無論是初次接觸遊戲的懵懂歲月,還是在遊戲中摸索成長的經歷,都成為了每位玩家心中無法替代的寶貴回憶。       而《街頭籃球》正如一株枝繁葉茂的常青藤,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一如既往地陪伴我們走下去。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news/766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