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 遊戲狂
廣告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4-06-18
廣告

Sweet Baby Inc,一家“專注於包容性的谘詢和敘事設計公司”(據其官網),一些人眼裡“摧毀這個行業的生產醜女的女巫”,最近又進入“輿論場”。根據Reddit,近日,在《黑神話:悟空(Black Myth: Wukong)》開啟預購之後,一位中國的不知名人士發表博客文章:稱開發商遭Sweet Baby敲詐700萬美元,否則便聯合有關媒體發表對其公司不利的言論。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廣告

當然,在這件事廣泛傳播於境外媒介後,Sweet Baby目前尚未有任何人因涉嫌敲詐遭法國警方控制。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Sweet Baby的創始人(之一),她叫Kim Belair,曾在Ubisoft蒙特利爾任編劇職位。也是有關Sweet Baby的負面新聞中,一位經常出現的非裔“女巫”。在媒體網站gamesindustry上,她曾發表過的兩篇專欄文章中,17年的一篇回顧了自己的遊戲過往,並涉及遊戲中的性別體驗問題(18年創業Sweet Baby Inc)。20年,她寫了篇文章回應“#MeToo”。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在後一篇文章中,Kim Belair談到這家公司的理想主義願景:“共同的目標是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好、更安全。我們在這裡努力為故事帶來(社群)代表性,使團隊多元化,並為邊緣開發者和有抱負的開發者提供有償工作、教育訓練……時間和關懷。”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許多流言將Sweet Baby從事的工作描繪為灰色產業,但根據其官網,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提供遊戲敘事設計,包括劇本、對話、世界觀等等,即使其業務中的文化谘詢或“敏感訊息審閱”項目,似乎略帶風險,但也只是其業務的一部分,且“力求起到補充作用,而非嚴格糾正”。該公司同時具有開發能力,並向一些大型遊戲開發項目提供外包。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根據wiki的資料表格,該公司公開的業務項目中涉及“敏感訊息審閱”服務的,也僅有四項(包括1個待定項目),大多還配合“劇本寫作”等業務。四個項目中,除《正當防衛(Just Cause)》系列Avalanche Studios的一個未上線項目《Contraband》外,只有《心靈殺手2(Alan Wake 2)》擁有3A體量。僅要求“敏感訊息審閱”服務的,只有一個:是mimimi工作室的《影子詭局:被詛咒的海盜(Shadow Gambit: The Cursed Crew)》。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各自的輿論也不盡相同。即使對Sweet Baby抱有嫌隙的玩家,可能也很少知道,境外網際網路有關這家公司的負面輿論中,它到底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這家僅有16名員工的公司被與跨國集團陰謀論地聯繫起來,並被認為其迫使《心靈殺手2》“染黑”,以服務於所謂的“覺醒議程”。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覺醒”,實際上是對美國俚語“Woke”進行的翻譯,這個詞最早被牙買加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Marcus Garvey,在1923年作為黑人解放的概念使用。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中國和國外網路輿論環境,對Sweet Baby的“抱怨”,明顯卡記憶體在側重點的不同:前者是性別,後者是種族。一件事可以有如此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面貌?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筆者無意討論複雜的性別問題,但關於該公司在業務中強調的“多元性”(幾乎也是其目前輿論負面面貌或“邪惡”面貌的基礎),gamesindustry也有作者Alan Wen的專欄文章,涉及到該公司業務的具體開展方式。實際上,該公司在參與《心靈殺手2》這樣的大型項目時,並沒有決定性的事權,更無權決定角色的族裔。Sweet Baby的谘詢工作,只是對設定中來自邊緣文化的角色,其塑造的真實性水平進行考量,並在敘事設計的層面參與並調整。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所以,角色是男是女,是亞、是非還是拉丁裔,Sweet Baby無權決定。這些遊戲的項目組,早就決定好了。《黑豹》讓好萊塢注意到了非裔的消費能力,美國的玩家人口目前女性也接近一半,為這些消費客群量身定做是有可能的,就像許多國外遊戲廠商,也是受到了玩家一點小小的消費震撼,“中文標配”才成為日常。同時,面對新興的社會、文化議題,大型遊戲公司的公關訴求更多的“多元性”,實際也順理成章。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最後,筆者想談一談個人對“多元性”這個詞匯的理解:“多元性”可以更鮮活地視為我們的生活本身,塑造我們的每一天都是嶄新而多樣的。當然,它必然會面臨艱難和矛盾,但它也如我們玩家的遊戲體驗一樣,鼓勵“異想天開”。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我想可以借用《超閾限空間(superliminal)》末尾Glenn Pierce的獨白作結:你必須面對看似不可能的障礙,你需要異想天開才能繼續前進……你不斷前進,不管走到多遠,不管環境有多陌生,你都能找回屬於自己的路。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小編點評: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業界敲詐犯?談《黑神話》性別風波中的“sweetbaby”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Sweet Baby Inc,一家“專注於包容性的谘詢和敘事設計公司”(據其官網),一些人眼裡“摧毀這個行業的生產醜女的女巫”,最近又進入“輿論場”。根據Reddit,近日,在《黑神話:悟空(Black Myth: Wukong)》開啟預購之後,一位中國的不知名人士發表博客文章:稱開發商遭Sweet Baby敲詐700萬美元,否則便聯合有關媒體發表對其公司不利的言論。 https://gamemad.com/news/93380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afZhGrRd.jpg 當然,在這件事廣泛傳播於境外媒介後,Sweet Baby目前尚未有任何人因涉嫌敲詐遭法國警方控制。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gzFbRaty.jpg Sweet Baby的創始人(之一),她叫Kim Belair,曾在Ubisoft蒙特利爾任編劇職位。也是有關Sweet Baby的負面新聞中,一位經常出現的非裔“女巫”。在媒體網站gamesindustry上,她曾發表過的兩篇專欄文章中,17年的一篇回顧了自己的遊戲過往,並涉及遊戲中的性別體驗問題(18年創業Sweet Baby Inc)。20年,她寫了篇文章回應“#MeToo”。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7MGr87fb.jpg 在後一篇文章中,Kim Belair談到這家公司的理想主義願景:“共同的目標是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好、更安全。我們在這裡努力為故事帶來(社群)代表性,使團隊多元化,並為邊緣開發者和有抱負的開發者提供有償工作、教育訓練……時間和關懷。”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avsMwzMT.jpg 許多流言將Sweet Baby從事的工作描繪為灰色產業,但根據其官網,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提供遊戲敘事設計,包括劇本、對話、世界觀等等,即使其業務中的文化谘詢或“敏感訊息審閱”項目,似乎略帶風險,但也只是其業務的一部分,且“力求起到補充作用,而非嚴格糾正”。該公司同時具有開發能力,並向一些大型遊戲開發項目提供外包。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9KsTaAzf.jpg 根據wiki的資料表格,該公司公開的業務項目中涉及“敏感訊息審閱”服務的,也僅有四項(包括1個待定項目),大多還配合“劇本寫作”等業務。四個項目中,除《正當防衛(Just Cause)》系列Avalanche Studios的一個未上線項目《Contraband》外,只有《心靈殺手2(Alan Wake 2)》擁有3A體量。僅要求“敏感訊息審閱”服務的,只有一個:是mimimi工作室的《影子詭局:被詛咒的海盜(Shadow Gambit: The Cursed Crew)》。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RnzqF5Gu.jpg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各自的輿論也不盡相同。即使對Sweet Baby抱有嫌隙的玩家,可能也很少知道,境外網際網路有關這家公司的負面輿論中,它到底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這家僅有16名員工的公司被與跨國集團陰謀論地聯繫起來,並被認為其迫使《心靈殺手2》“染黑”,以服務於所謂的“覺醒議程”。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VpQSTAxk.jpg “覺醒”,實際上是對美國俚語“Woke”進行的翻譯,這個詞最早被牙買加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Marcus Garvey,在1923年作為黑人解放的概念使用。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中國和國外網路輿論環境,對Sweet Baby的“抱怨”,明顯卡記憶體在側重點的不同:前者是性別,後者是種族。一件事可以有如此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面貌?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Cs32uYVF.jpg 筆者無意討論複雜的性別問題,但關於該公司在業務中強調的“多元性”(幾乎也是其目前輿論負面面貌或“邪惡”面貌的基礎),gamesindustry也有作者Alan Wen的專欄文章,涉及到該公司業務的具體開展方式。實際上,該公司在參與《心靈殺手2》這樣的大型項目時,並沒有決定性的事權,更無權決定角色的族裔。Sweet Baby的谘詢工作,只是對設定中來自邊緣文化的角色,其塑造的真實性水平進行考量,並在敘事設計的層面參與並調整。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5RyJt9t2.jpg 所以,角色是男是女,是亞、是非還是拉丁裔,Sweet Baby無權決定。這些遊戲的項目組,早就決定好了。《黑豹》讓好萊塢注意到了非裔的消費能力,美國的玩家人口目前女性也接近一半,為這些消費客群量身定做是有可能的,就像許多國外遊戲廠商,也是受到了玩家一點小小的消費震撼,“中文標配”才成為日常。同時,面對新興的社會、文化議題,大型遊戲公司的公關訴求更多的“多元性”,實際也順理成章。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GmMynNwh.jpg 最後,筆者想談一談個人對“多元性”這個詞匯的理解:“多元性”可以更鮮活地視為我們的生活本身,塑造我們的每一天都是嶄新而多樣的。當然,它必然會面臨艱難和矛盾,但它也如我們玩家的遊戲體驗一樣,鼓勵“異想天開”。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JWuthEVG.jpg 我想可以借用《超閾限空間(superliminal)》末尾Glenn Pierce的獨白作結:你必須面對看似不可能的障礙,你需要異想天開才能繼續前進……你不斷前進,不管走到多遠,不管環境有多陌生,你都能找回屬於自己的路。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XtBVAuus.jpg 小編點評: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gP2usakV.jpg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82tW7ZHe.jpg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ehHtU5V7.jpg https://img3.gamemad.com/2024/06/18/EafSvZSH.jpg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news/9338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