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天際》公共交通體驗心得 交通模式怎麽玩? - 遊戲狂
廣告

《大都會:天際》公共交通體驗心得 交通模式怎麽玩?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21-11-03

廣告

大都會:天際交通模式怎麽玩?這裡給大家帶來了 “維吉耳” 分享的大都會:天際公共交通體驗心得,對遊戲中這個模式感興趣的同學一起來看下吧。

公共交通體驗心得

總體來說天際線較好的兼顧了城建和交通,因為交通規劃的趣味性,本人一直用經營模式玩的,想盡量模擬現實城市中的交通模式,但是發現想真實模擬是不太容易的。

1.巴士車。相對來說槽點不太多。主要有一個問題,MASS TRANSIT更新後巴士的停站時間很長,嚴重限制了巴士車的運力,本來更新之前還是挺好的。

廣告

2.地鐵。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官方沒有推出高架地鐵模式,MOM感覺並不是十分的完美,用了一段時間以後放棄了。

地鐵的造價太低了。現實生活中的地鐵是極難盈利的,因為他們高昂的造價和維護成本。這就導致天際線完全可以純粹的靠地鐵通勤,以至於很難拉出什麽好的巴士線路,而且也不夠真實。

我認為地鐵應該由地下、地面、高架加以區分,其中地面最便宜,高架次之,地下最貴。這樣可以讓玩家在景觀、空間和造價上進行權衡,另外可以讓淺層的地下線路無法穿越高層建築物等等。這種權衡其實也是城市規劃中非常有意思的 一部分,而不是無腦的、地下化的、大量穿樓的拉地鐵線。

3.火車。與地鐵相反,火車的造價有點高了,就算是用於市郊通勤,大站快車,想做到盈利也不容易。但火車在靈活性上很好,它可以天上地下隨時切換,儘管官方的火車站都是地面站。

另一個巨大的槽點,遊戲應該加大限制軌道的坡度和轉彎半徑,現實生活中的鐵路坡度一般限制在3%左右,而天際線中的軌道甚至可以拉到45%的坡度,這個太誇張了。就算不可能像現實生活中那樣平緩的坡度,起碼 也要控制在10%上下吧,超過這個坡度就不能拉軌道。另外遊戲中的火車轉彎半徑太小也有點過於失真了。

4.電車。電車相對來說槽點較少,個人比較滿意的一種交通工具。但由於進出站時行人需要頻繁的穿越馬路,容易造成擁堵,在主幹路有時需要使用路側電車道的公路資產。另外遊戲中默認的專用電車道速度太低了,我一般把專用電車道改為80限速,混行的電車道遵從默認規則,這樣相對真實一些。

5.纜車。這個纜車的設計還可以,排除造景因素的話,可以在特定的地形發揮作用,但其實用處不多,而且運力也比較一般。

6.單軌。槽點還是偏多的,首先是官方的單軌站噪音太假了,需要訂閱資產。一個小小的單軌站不可能和大型火車站產生的噪音相同,我們都知道單軌實際是噪音低的一種交通工具。另外線路在路中和路側切換時美感度很差,路中的軌道也無法調整高度,導致兩條路中單軌的線路無法立交只能平交。另外路中單軌站的布置方式也令我比較失望。我以為會和模擬城市2013磁懸浮的那種方式,可以直接把車站架在道路上,而天際線只能通過單軌站+道路的方式實現路中,而路中站限制了車道的寬度。

7.飛艇。用過一次,運力實在是太低了,比纜車還要小很多,CO出這個東西除了造景之外有什麽實際意義嗎(我記得某個官方影片裡飛艇站就積壓了大量的乘客)

《大都會:天際》公共交通體驗心得 交通模式怎麽玩?

>>查看大都會:天際全部攻略


來源:遊俠網

廣告

廣告

遊戲資訊

大都會:天際 (Cities: Skylines)

類別: 模擬
平台: PC, PS4, XboxONE, Switch
開發: Colossal Order
發行: Paradox Interactive
上市: 2018-9-14

《城市:天際線》優良的設計、廣闊的地圖與玩家創作的額外模組讓本作不管是媒體評價還是商業上都有相當亮眼的成績,更被認為是當今最好的城市建造遊戲。玩家通過城市規劃來控制城市土地,藉由分區、道路建設、稅收、公共服務和地區公共交通部署,來維持控制城市的收支、人口、交通、汙染與噪音,居民的健康、就業、滿意度等城市發展因素。玩家還可以在沙盒模式下規劃、建造城市,不受資金和城市狀況的限制。

更多 大都會:天際 攻略|新聞

廣告
大都會:天際交通模式怎麽玩?這裡給大家帶來了 “維吉耳” 分享的大都會:天際公共交通體驗心得,對遊戲中這個模式感興趣的同學一起來看下吧。 https://gamemad.com/guide/131584 公共交通體驗心得 總體來說天際線較好的兼顧了城建和交通,因為交通規劃的趣味性,本人一直用經營模式玩的,想盡量模擬現實城市中的交通模式,但是發現想真實模擬是不太容易的。 1.巴士車。相對來說槽點不太多。主要有一個問題,MASS TRANSIT更新後巴士的停站時間很長,嚴重限制了巴士車的運力,本來更新之前還是挺好的。 2.地鐵。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官方沒有推出高架地鐵模式,MOM感覺並不是十分的完美,用了一段時間以後放棄了。 地鐵的造價太低了。現實生活中的地鐵是極難盈利的,因為他們高昂的造價和維護成本。這就導致天際線完全可以純粹的靠地鐵通勤,以至於很難拉出什麽好的巴士線路,而且也不夠真實。 我認為地鐵應該由地下、地面、高架加以區分,其中地面最便宜,高架次之,地下最貴。這樣可以讓玩家在景觀、空間和造價上進行權衡,另外可以讓淺層的地下線路無法穿越高層建築物等等。這種權衡其實也是城市規劃中非常有意思的 一部分,而不是無腦的、地下化的、大量穿樓的拉地鐵線。 3.火車。與地鐵相反,火車的造價有點高了,就算是用於市郊通勤,大站快車,想做到盈利也不容易。但火車在靈活性上很好,它可以天上地下隨時切換,儘管官方的火車站都是地面站。 另一個巨大的槽點,遊戲應該加大限制軌道的坡度和轉彎半徑,現實生活中的鐵路坡度一般限制在3%左右,而天際線中的軌道甚至可以拉到45%的坡度,這個太誇張了。就算不可能像現實生活中那樣平緩的坡度,起碼 也要控制在10%上下吧,超過這個坡度就不能拉軌道。另外遊戲中的火車轉彎半徑太小也有點過於失真了。 4.電車。電車相對來說槽點較少,個人比較滿意的一種交通工具。但由於進出站時行人需要頻繁的穿越馬路,容易造成擁堵,在主幹路有時需要使用路側電車道的公路資產。另外遊戲中默認的專用電車道速度太低了,我一般把專用電車道改為80限速,混行的電車道遵從默認規則,這樣相對真實一些。 5.纜車。這個纜車的設計還可以,排除造景因素的話,可以在特定的地形發揮作用,但其實用處不多,而且運力也比較一般。 6.單軌。槽點還是偏多的,首先是官方的單軌站噪音太假了,需要訂閱資產。一個小小的單軌站不可能和大型火車站產生的噪音相同,我們都知道單軌實際是噪音低的一種交通工具。另外線路在路中和路側切換時美感度很差,路中的軌道也無法調整高度,導致兩條路中單軌的線路無法立交只能平交。另外路中單軌站的布置方式也令我比較失望。我以為會和模擬城市2013磁懸浮的那種方式,可以直接把車站架在道路上,而天際線只能通過單軌站+道路的方式實現路中,而路中站限制了車道的寬度。 7.飛艇。用過一次,運力實在是太低了,比纜車還要小很多,CO出這個東西除了造景之外有什麽實際意義嗎(我記得某個官方影片裡飛艇站就積壓了大量的乘客) https://img1.gamemad.com/2021/11/03/xAy6wyV8.jpg >>查看大都會:天際全部攻略 來源:遊俠網
https://gamemad.com/guide/13158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