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爾該不該死?
從一代情節來看,玩家雖能代入喬爾,並理解他終局的大開殺戒的深層動機實則是他作為一個合格父親/男人的最後機會(與開場丟了女兒的命相呼應),但脫離主體視角(不知道喬爾內心動機的情況下),喬爾確實犯下了嚴重的罪過,甚至可以說是十惡不赦。這其中的道德兩難正是一代結尾的精妙之處:從最後鏡頭艾莉半信半疑的口吻來看,結局也暗示了接下來的發展是陰雲密佈。
反過來思考,也正是因為喬爾為了艾莉能夠冒天下之大不韙,玩家才能體會其父愛之深。但同時,喬爾為艾莉犯下的罪過,一代中還來不及任何審視和懲罰,所以按照人物和情節發展的邏輯來看,醫院大X殺的罪與罰必定是二代情節的核心。所以喬爾血債血償悲劇的命運是被預示的。如果沒有懲罰,那麼喬爾一代中的行為就沒有實質上的代價,那麼喬爾實際上就並沒有真正為艾莉而做出犧牲。從此過上幸福生活的展開,反而會減弱一代結局的張力。
喬爾為什麼死的那麼早?
許多批評者指出,喬爾死得太早太突然,人物顯得邊緣化。拋開一些玩家的情感因素,這種安排是合理的,因為二代是艾莉和艾比的故事,而不是喬爾的故事。所以喬爾的死成了一個情節工具,在三幕敘事框架下,構成艾莉(以及玩家)復仇的主要動機必須安排在第一幕,而不能安排在後面。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喬爾人物的不尊重,在下以為恰恰相反,二代的情節中處處可以看到喬爾的「幽靈」,不論是閃回內還是閃回外。此外,喬爾在艾莉內心中的意義,通過復仇過程得以外化,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並成為了理解《最後的生還者2》劇情最關鍵的線索。
喬爾為什麼死得那麼殘酷?
一方面是為了給玩家(艾莉)設計強烈的復仇動機,另一方面艾比的視角轉換的意義在於讓玩家重新審視自己仇恨的合理性。所以如果沒有仇恨在先,這種顛覆性的反轉就不可能達到預定的效果。
故事的主題是反暴力,反仇恨,反復仇?
在下認為這是一種過於簡單的解讀。從系列的基調和敘事手法來看,《最後的生還者2》更接近於莎翁式的性格悲劇(接近,但不限於此),即玩家充分同情的主人公由於致命的性格缺陷而導致的不可避免的悲劇。因此,在下認為高臺教化並不是遊戲的目標,而依然是以艾莉,喬爾,艾比的悲劇為核心。《最後的生還者2》敘事探索的主題涵蓋不限於反仇恨,還包括部落主義,子償父債,文明與野蠻等等,這些在下會一一予以說明。
結局艾莉為什麼要放走艾比?
在下認為許多玩家並沒有能理解結局的含義,這是全遊戲的關鍵,並非「艾莉拍腦門原諒了艾比」那麼簡單。結局提供的一個最重要的線索,就是艾莉在掐死艾比之前,腦中閃現的喬爾彈吉他的畫面。遊戲最後的對話也是這段畫面的完整的閃回。所以從文本來看,解讀TLOU的結局和人物內心活動的關鍵就在最後這段閃回中。
這段閃回含蓄的展現了艾莉和喬爾冰釋前嫌,艾莉終於解開心結,原諒了喬爾欺騙她醫院大X殺的事情,憧憬著兩人未來能夠如同父女一般過上平穩幸福的生活(Dina和艾莉巡邏的對話)。細心的玩家或許已經發現,這段閃回發生在喬爾被高爾夫的前一天晚上。艾莉修補兩人關係的美好願望,被艾比的復仇無情的打破了。未能修補兩人關係的永久遺憾,才是導致艾莉始終無法放下復仇的深層動機。
那麼為什麼要放走艾比呢?
因為艾莉之所以能夠不計前嫌,跟喬爾開始新的關係,正是因為艾莉放下了她童年時的救世願望(一代和外傳中都有提到,艾莉因為萊利之死的撼動產生了救世的理想),也放下了對於喬爾的責難(倒數第二段閃回中),而開始關心眼前的生活和喬爾這個深愛她的人。正因如此,艾莉閃回到跟喬爾冰釋前嫌的一幕,意識到她對復仇(喬爾/遺憾)的執著也應該放下,才有可能開始新的生活,尤其是鑒於復仇驚人的破壞力(朋友便當,妻離子散)和道義上的折磨(幾處過場都展現出艾莉對於仇殺的厭惡)。
另一方面,艾比和列夫的關係是一代喬爾和艾莉關係的鏡像。所以海灘終局之戰的潛文本是一代醫院之戰的倒轉——艾比為了救列夫而跟艾莉殊死搏鬥。細心地玩家會發現,艾比下了柱子抱著列夫在海灘行走的姿勢與喬爾抱著艾莉的方式如出一轍。所以尊從一代的精神意味著,無論艾莉是否觸景生情,艾莉必須放走艾比和列夫。
艾比線的意義在哪裡?
艾比線除了是一種敘事上激進的嘗試(「反派」視角給予了相同的權重)以外,還承擔著許多精妙的對位(鏡像+對比+主題上統一)功能。比如艾莉為乾爹復仇,與艾比為親爹復仇是對位;艾莉與Dina(懷孕)和Jessie的三角關係,與艾比與歐文和Mel(懷孕)的三角關係對位;喬爾為了保護艾莉背叛螢火蟲,與艾比為了保護列夫背叛華盛頓戰狼對位;艾比承擔他爹對艾莉犯下的過錯,與艾莉承擔喬爾對艾比的過錯對位;
傑克遜與WLF基地的對位,科學自然博物館與水族館遊樂場的對位等等。這種對位法不但讓敘事的層次更加豐富,而且也在審視人性之餘,重新肯定了喬爾醫院大X殺的富有矛盾性的人性意義——末世中對於基本人倫真情的追求。
部落主義
部落主義是《最後的生還者2》一個容易被忽視但卻核心的主題。部落主義指的是因為強烈的認同而區分自己人和他者的認知邏輯。遊戲中搜集便簽中和各種對話中不無展現部落主義的強大力量:艾比獵殺小隊想把艾莉和湯米滅口(在歐文和艾比的不斷勸說下才留了湯米和艾莉的性命),艾莉視角的玩家對於艾比獵殺小隊「反派「」的仇視,華盛頓戰狼對於「疤臉」教的歧視(在艾薩克和姐弟子情節中得到充分挖掘)等等。
《最後的生還者2》中殘酷的復仇循環,還有比如華盛頓戰狼滅島的情節等等,都是對於部落主義的破壞力和墮落人性的批判(你死我活的邏輯下沒有人性)。艾比和疤面姐弟的情節表達了超越部落主義的願望——兩個敵對派係的叛逃者走到了一起,但頑皮狗讓她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們的前途也是不明的(小船駛向迷霧的象徵手法,開始選單是迷霧中的小船,通關選單上了岸夕陽斜下)。
《最後的生還者2》對於部落主義給出的藥方是:同理心——了解「他者」的故事之後「他者」便不再是「他者」。這雖然是人人都懂的陳詞濫調,但玩家並不一定內化了這種邏輯——我們在遊戲開始時都跟艾莉一樣,盲目的仇恨了艾比。
文明與野蠻
文明與自然的對比是《最後的生還者2》核心的視覺主題:被植被與河流徵服的西雅圖;懷俄明自然博物館的恐龍與人類的航天技術;半人半蘑菇的奔跑者,潛行者。文明與野蠻則是敘事上另一個重要的主題:疤面教野蠻的處決方式和自然傾向(木質建築,薩滿信仰和不使用現代文明工具),聖芭芭拉南方色彩的奴隸組織,艾莉的兩重性(亞馬遜戰士和太空科幻nerd),喬爾和艾比保存人性的野蠻方式(為了保護下一代而大開殺戒),對於文明憧憬的幻滅(三觀最文明的歐文一家被砍,艾比追尋螢火蟲而落入陷阱),象徵文明復興螢火蟲的野蠻行為。

來源:a9vg
 作者:robustctrl《最後的生還者2》劇情設定深度解析
 金幣大師 (Coin Master)
 金幣大師 (Coin Master) 大富翁 GO (Monopoly GO)
 大富翁 GO (Monopoly GO) 蛋仔派對
 蛋仔派對 超能世界
 超能世界 豬遊記
 豬遊記 LINE金幣派對
 LINE金幣派對 夢幻海島
 夢幻海島 豬來了
 豬來了 薑餅人王國
 薑餅人王國 天天玩樂園
 天天玩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