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強人意的續作 《闇龍紀元2》編劇解答玩家的疑惑 - 遊戲狂
廣告

差強人意的續作 《闇龍紀元2》編劇解答玩家的疑惑

請拿手機掃描此QRCODE

傳到手機看

2015-07-27
廣告

玩家還記得《闇龍紀元2》中種種不合理的劇情設定嗎?許多玩家甚至一度認為《闇龍紀元2》砸了前作的招牌,日前,《闇龍紀元2》的編劇David Gaider對此做出了一些解釋,原來真相並非玩家想像的那麽糟糕。

首先領玩家感到疑惑的就是《闇龍紀元2》長達10年的時間跳躍了。編劇Gaider說到他們其實早在遊戲開發階段就確定了這一想法,玩家在時間跨越中可以得到“感情淨化”。或許有些玩家不喜歡這個設定,不過這確實也對本作的結局及收尾有一定伏筆。

廣告

此外,編劇Gaider還砍掉了《闇龍紀元2》包括瓦裡克和寇徒幫額外劇情在內的許多內容。由於遊戲劇情時間限制,玩家如果再次進行《闇龍紀元2》的話,就會在每個時間節點發現暗含寇徒幫的額外線索。

同時,這位編劇對本作主題的跳躍性也深感遺憾,整個故事貫穿了魔法師與聖殿騎士的戰爭,在遊戲第二幕又出現了庫納利人與“Arishok”族人的鬥爭。遊戲在劇本上跳躍幅度很大,讓許多玩家也摸不清頭腦。

與前作一樣,《闇龍紀元2》也保留了隊友好感度系統,不過這項功能並沒有什麽特別建樹,甚至有些玩家在通關幾次之後才能發現好感度不同對遊戲帶來的細微差別。

最後,遊戲角色伊莎貝拉也是玩家議論的焦點,不過Gaider認為這位角色的性格鮮明,對於伊莎貝拉來說,她正是一位以“犧牲色相”來轉化為優勢的女強人。

《闇龍紀元2》的每一項遊戲性和結構上的改變,相對前作來說都是明顯的改進。但也有缺點:半線性的敘事及雷同的遊戲環境對該作素質有負面影響,否則便可躋身RPG神作之列。”不過正是因為製作組吸取了本作的種種經驗教訓,才為後來的《闇龍紀元:審判》成為神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差強人意的續作 《闇龍紀元2》編劇解答玩家的疑惑

廣告
遊戲資訊

闇龍紀元 2 (Dragon Age 2)

類別: 角色扮演
平台: PC
開發:
發行:
上市: 1999-01-01
快來體驗由《闇龍紀元:序章》與《質量效應2》金牌團隊全力製作的2009年度最佳遊戲之史詩續作。你是家鄉毀滅後逃過一劫的少數倖存者。現在,面對這個不斷變動的世界,你被迫為了生存而戰。你必須召集最厲害的盟友、累積名聲與財富,在歷史上奠定一席之地。這是一段如何永遠改變世界的故事。你邁向權力頂峰的傳奇正要展開。

•踏上全新的冒險旅途,在長達十年的遊戲時間中,你所做的每個決定都將影響周遭事物。
•從窮困的難民,成為受人崇敬的勇士,逐步邁向權力顛峰。
•謀劃如將軍,戰鬥如壯士,無論你扮演法師、盜賊或戰士,動態的新戰鬥機制將帶給你親臨戰場的感受。
•嶄新的動畫體驗,不但帶你深入《闇龍紀元》的世界,更讓你從一開始便欲罷不能。
•探索精細無比的遊戲國度 - 採用了升級的圖形引擎以及全新的視效風格。

更多 闇龍紀元 2 攻略|新聞

廣告
玩家還記得《闇龍紀元2》中種種不合理的劇情設定嗎?許多玩家甚至一度認為《闇龍紀元2》砸了前作的招牌,日前,《闇龍紀元2》的編劇David Gaider對此做出了一些解釋,原來真相並非玩家想像的那麽糟糕。 https://gamemad.com/news/27017 首先領玩家感到疑惑的就是《闇龍紀元2》長達10年的時間跳躍了。編劇Gaider說到他們其實早在遊戲開發階段就確定了這一想法,玩家在時間跨越中可以得到“感情淨化”。或許有些玩家不喜歡這個設定,不過這確實也對本作的結局及收尾有一定伏筆。 此外,編劇Gaider還砍掉了《闇龍紀元2》包括瓦裡克和寇徒幫額外劇情在內的許多內容。由於遊戲劇情時間限制,玩家如果再次進行《闇龍紀元2》的話,就會在每個時間節點發現暗含寇徒幫的額外線索。 同時,這位編劇對本作主題的跳躍性也深感遺憾,整個故事貫穿了魔法師與聖殿騎士的戰爭,在遊戲第二幕又出現了庫納利人與“Arishok”族人的鬥爭。遊戲在劇本上跳躍幅度很大,讓許多玩家也摸不清頭腦。 與前作一樣,《闇龍紀元2》也保留了隊友好感度系統,不過這項功能並沒有什麽特別建樹,甚至有些玩家在通關幾次之後才能發現好感度不同對遊戲帶來的細微差別。 最後,遊戲角色伊莎貝拉也是玩家議論的焦點,不過Gaider認為這位角色的性格鮮明,對於伊莎貝拉來說,她正是一位以“犧牲色相”來轉化為優勢的女強人。 《闇龍紀元2》的每一項遊戲性和結構上的改變,相對前作來說都是明顯的改進。但也有缺點:半線性的敘事及雷同的遊戲環境對該作素質有負面影響,否則便可躋身RPG神作之列。”不過正是因為製作組吸取了本作的種種經驗教訓,才為後來的《闇龍紀元:審判》成為神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https://img1.gamemad.com/2022/03/09/vjDP3x26.jpg
https://gamemad.com/news/270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