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九劍
在經歷過【六脈神劍】和【葵花寶典】之後,似乎金庸已經不再滿足僅從武術原理上探求 “天下第一” 這個概念,反而想要對 “天下第一” 這個概念進行哲學闡述,於是便有了這門叫做【獨孤九劍】的功夫。
關於獨孤九劍的設定,大體在笑傲江湖第十章【傳劍】中講的明明白白,我這裡只附其中上一段,以作理解之用:
一老一少,便在這思過崖上傳習獨孤九劍的精妙劍法,自 “總訣式” 、 “破劍式” 、 “破刀式” 以至 “破槍式” 、 “破鞭式” 、 “破索式” 、 “破掌式” 、 “破箭式” 而學到了第九劍 “破氣式” 。那 “破槍式” 包括破解長槍,大戟、蛇矛、齊眉棍、狼牙棒、白蠟杆、禪杖、方便鏟種種長兵刃之法。 “破鞭式” 破的是鋼鞭、鐵鐧、點穴橛、拐子、蛾眉刺、匕首、板斧、鐵牌、八角槌、鐵椎等等短兵刃。 “破索式” 破的是長索、軟鞭、三節棍、鏈子槍、鐵鏈、漁網、流星飛錘等等軟兵刃。雖只一劍一式,卻變化無窮,學到後來,前後式融會貫通,更是威力大增。
最後這三劍更加難學。 “破掌式” 破的是拳腳指掌上的功夫,對方既敢以空手來鬥自己利劍,武功上自有極高造詣,手中有無兵器,相差已是極微。天下的拳法、腿法、指法、掌法繁複無比,這一劍 “破掌式” ,將長拳短打、擒拿點穴、鷹爪虎爪、鐵沙神掌,諸般拳腳功夫盡數包括內在。 “破箭式” 這個 “箭” 字,則總羅諸般暗器,練這一劍時,須得先學聽風辨器之術,不但要能以一柄長劍擊開敵人發射來的種種暗器,還須借力反打,以敵人射來的暗器反射傷敵。
至於第九劍 “破氣式” ,風清揚只傳以口訣和修習之法,說道: “此式是為對付身具上乘內功的敵手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獨孤前輩當年挾此劍橫行天下,欲求一敗而不可得,那是他老人家已將這套劍法使得出神入化之故。同是一門華山劍法,同是一招,使出來時威力強弱大不相同,這獨孤九劍自也一般。你縱然學得了劍法,倘若使出時劍法不純,畢竟還是敵不了當世高手。此刻你已得到了門徑,要想多勝少敗,再苦練二十年,便可和天下英雄一較長短了。”
可以看出,獨孤九劍由總訣式+破字八式組成的,號稱破盡天下武功,當然這還不是最拉風的地方,最厲害之處是金庸在這門武功的劍意之上創造了一種一直被爭論至今的理論,也就是 “無招勝有招”
“無招勝有招” 的話題,很多人都討論過,我們暫且擱置,先來分析一下獨孤九劍的原理,概括風清揚傳劍的過程,可以大致說,獨孤九劍是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稱之為【累積知識】;第二階段則是【運用知識】,
這兩階段的講究是說天下任何武學招式都有破綻,我們懂了他的破綻就能以此反擊:
第一階段,我們累積知識,認識更多的招式,以破劍式為例,【那 “獨孤九劍” 中的 “破劍式” 雖只一式,但其中於天下各門各派劍法要義兼收並蓄,雖說 “無招” ,卻是以普天下劍法之招數為根基。】這便是為什麽金庸要安排思過崖上有一個記載滿天下精妙招式的洞穴,令狐沖學劍的過程中於招式上見識多虧了魔教十長老的遺跡,他依著這洞裡的壁畫,不僅劍法知識大漲,魔教十長老的奇門兵器知識也長進了不少。
第二階段,就是利用這些知識尋求破解之道,令狐沖本身是劍術天才,所以書中一直安排他屢屢與劍術高手交手,但他破招也非一蹴而就,舉個例子,他出師對戰成不憂的第一招,也就是掃把打臉,便是用了同歸於盡的打法,他在初期遇到劍術高手時長這樣做,欺對手惜命,而到後來對劍招的破解能力越來越強,就能搶快,搶在對方劍招完成之前把劍尖指向別人的破綻,那樣對面的劍招如果繼續下去,就好像送上來給你刺一樣,只能扯招,他一連搶攻黑白子四十餘招,正是如此。
直到這兩個階段為止,獨孤九劍的劍理還在可以理解的範圍之內,觀其精要,無非是【料敵先機】這四個字,所以獨孤九劍有【遇強越強】的特點,因為你遇到的對手足夠強,他的招式足夠秒,你才會根據他招式的破綻反擊出更加出色的劍法,這個特點在西湖底與任我行比劍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黃鍾公觀令狐沖戰任我行時施展的劍法,認為令狐沖其實一招就能點瞎自己雙眼,而旁白說這實際上是對令狐沖的高估,之所以他能用出那麽強的劍法,正是因為有個真正能一招刺瞎黃鍾公雙眼的任我行在做對手。
所以獨孤九劍的修煉條件要天資高也是對的,天資不夠,想不出如何破招的人,那對這門劍法是想也不要想;而且獨孤九劍實質上不是一門速成的武學,大家看書裡令狐沖修煉的時間少,只是他豬腳最後一戰發作,機遇特殊,遇到敵人也正好,按照風清揚的說法,在思過崖後山,他只不過學了獨孤九劍的入門之法,真正想要大成至少要二三十年,之所以需要這麽久,其實也是【累積知識】這個階段耗時巨大,比如令狐沖認為最難練的三式中的【破掌式】,就是因為他看不懂掌法,少林三戰,對於方證和任我行的高深掌法對決,他完全摸不清頭腦,自知遇到這種拳腳高手,只能搶攻,換句話說,他想練成【破掌式】,至少要窺盡掌法奧秘,否則連對方的招式都不懂,談何破掌?而掌法最重功力,這是日積月累的磨練,這段時間正是獨孤九劍要刻苦的地方。
以上內容,基本是書裡明明白白寫的,稍微一推測就可知道訊息,但獨孤九劍真正最精彩的地方不在這裡,而在風清揚根據獨孤劍意所描述的一種境界,即是【無招勝有招】,關於這個,且容我再三思一會兒。
無論如何,說【獨孤九劍】,總是繞不開最關鍵的【無招勝有招】這個部分,按照風清揚的說法,天下武學招式,練到最後境界,應該要追求【無招】,但無招到底是什麽,無招到底有多強?這是很多人一直爭論的問題,在說我的理解之前,先請大家看一個橋段:
令狐沖側身閃避,長劍還刺,使的便是適才那老者所說的第四招 “截手式” 。他一劍既出,後著源源傾瀉,劍法輕靈,所用招式有些是那老者提到過的,有些卻在那老者所說的三十招之外。他既領悟了 “行雲流水,任意所之” 這八字精義,劍術登時大進,翻翻滾滾地和田伯光拆了一百餘招。突然間田伯光一聲大喝,舉刀直劈,令狐沖眼見難以閃避,一抖手,長劍指向他胸膛。田伯光回刀削劍,當的一聲,刀劍相交,他不等令狐沖抽劍,放脫單刀,縱身而上,雙手扼住了他喉頭。令狐沖登時為之窒息,長劍也即脫手。
田伯光喝道: “你不隨我下山,老子扼死你。” 他本來和令狐沖稱兄道弟,言語甚是客氣,但這番百餘招的劇鬥一過,打得性發,牢牢扼住他喉頭後,居然自稱起 “老子” 來。
令狐沖滿臉紫漲,搖了搖頭。田伯光咬牙道: “一百招也好,二百招也好,老子贏了,便要你跟我下山。他媽的三十招之約,老子不理了。” 令狐沖想要哈哈一笑,可是給他十指扼住了喉頭,無論如何笑不出聲。
忽聽那老者道: “蠢才!手指便是劍。那招‘金玉滿堂',定要用劍才能使嗎?”
令狐沖腦海中如電光一閃,右手五指疾刺,正是一招 “金玉滿堂” ,中指和食指戳在田伯光胸口 “膻中穴” 上。田伯光悶哼一聲,委頓在地,抓住令狐沖喉頭的手指登時鬆了。
令狐沖沒想到自己隨手這麽一戳,竟將這個名動江湖的 “萬裡獨行” 田伯光輕輕易易地便點倒在地。
這一段乍看之下,只是風清揚傳授令狐沖招式與田伯光交手,但這節無形之中,也正好最為準確地點出了獨孤九劍最後的境界,不在劍,不在招,而在於【用靈活的方法,最直接擊敗敵人】;令狐沖正是以此,化手指為劍,施展一招【金玉滿堂】點倒了田伯光。
我一直認為獨孤九劍並非一套單純的劍法,而是一套以劍法入門的綜合性武功,不僅僅是因為他要累積天下武學才能完成,更是因為他最後的意境在此,沒有劍,難道就不能施展劍招破敵了麽?如果用刀招破敵更方便,難道我就不能化掌為刀麽?我持劍與敵手僵持,用腿法卻可以破他武功,難道我就不用腿了麽?根據令狐沖練劍最後一階段所述,他甚至想把魔教十長老的奇門兵器功夫融入劍法之中,可見獨孤九劍這套武功的包容性之大。
前面說過,金庸對獨孤九劍的描寫更接近於一種人生哲理的闡述,獨孤九劍的基礎階段正是【識規則,破規則】,這是人成長中【累積知識,運用對應知識解決問題】的階段,而到高深如【無招勝有招】的階段,則是人類處理具體問題時候因地製宜,並不局限單一的知識和規則,是新的知識、規則也好,是舊的知識、規則也罷,我們所要做的,是解決問題,而非被規則和知識束縛,否則一味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最後只好棄劍認輸;這也是為何風清揚對傳統武學教派極盡嘲諷的原因。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金庸的思想已經不單單被武俠所約束,所以他才在笑傲江湖之後,創出了鹿鼎記一書,這可謂是象征他思想變化,最精彩的封筆作了,我推薦大家一定要看看。
無論如何,說【獨孤九劍】,總是繞不開最關鍵的【無招勝有招】這個部分,按照風清揚的說法,天下武學招式,練到最後境界,應該要追求【無招】,但無招到底是什麽,無招到底有多強?這是很多人一直爭論的問題,在說我的理解之前,先請大家看一個橋段:
令狐沖側身閃避,長劍還刺,使的便是適才那老者所說的第四招 “截手式” 。他一劍既出,後著源源傾瀉,劍法輕靈,所用招式有些是那老者提到過的,有些卻在那老者所說的三十招之外。他既領悟了 “行雲流水,任意所之” 這八字精義,劍術登時大進,翻翻滾滾地和田伯光拆了一百餘招。突然間田伯光一聲大喝,舉刀直劈,令狐沖眼見難以閃避,一抖手,長劍指向他胸膛。田伯光回刀削劍,當的一聲,刀劍相交,他不等令狐沖抽劍,放脫單刀,縱身而上,雙手扼住了他喉頭。令狐沖登時為之窒息,長劍也即脫手。
田伯光喝道: “你不隨我下山,老子扼死你。” 他本來和令狐沖稱兄道弟,言語甚是客氣,但這番百餘招的劇鬥一過,打得性發,牢牢扼住他喉頭後,居然自稱起 “老子” 來。
令狐沖滿臉紫漲,搖了搖頭。田伯光咬牙道: “一百招也好,二百招也好,老子贏了,便要你跟我下山。他媽的三十招之約,老子不理了。” 令狐沖想要哈哈一笑,可是給他十指扼住了喉頭,無論如何笑不出聲。
忽聽那老者道: “蠢才!手指便是劍。那招‘金玉滿堂',定要用劍才能使嗎?”
令狐沖腦海中如電光一閃,右手五指疾刺,正是一招 “金玉滿堂” ,中指和食指戳在田伯光胸口 “膻中穴” 上。田伯光悶哼一聲,委頓在地,抓住令狐沖喉頭的手指登時鬆了。
令狐沖沒想到自己隨手這麽一戳,竟將這個名動江湖的 “萬裡獨行” 田伯光輕輕易易地便點倒在地。
這一段乍看之下,只是風清揚傳授令狐沖招式與田伯光交手,但這節無形之中,也正好最為準確地點出了獨孤九劍最後的境界,不在劍,不在招,而在於【用靈活的方法,最直接擊敗敵人】;令狐沖正是以此,化手指為劍,施展一招【金玉滿堂】點倒了田伯光。
我一直認為獨孤九劍並非一套單純的劍法,而是一套以劍法入門的綜合性武功,不僅僅是因為他要累積天下武學才能完成,更是因為他最後的意境在此,沒有劍,難道就不能施展劍招破敵了麽?如果用刀招破敵更方便,難道我就不能化掌為刀麽?我持劍與敵手僵持,用腿法卻可以破他武功,難道我就不用腿了麽?根據令狐沖練劍最後一階段所述,他甚至想把魔教十長老的奇門兵器功夫融入劍法之中,可見獨孤九劍這套武功的包容性之大。
前面說過,金庸對獨孤九劍的描寫更接近於一種人生哲理的闡述,獨孤九劍的基礎階段正是【識規則,破規則】,這是人成長中【累積知識,運用對應知識解決問題】的階段,而到高深如【無招勝有招】的階段,則是人類處理具體問題時候因地製宜,並不局限單一的知識和規則,是新的知識、規則也好,是舊的知識、規則也罷,我們所要做的,是解決問題,而非被規則和知識束縛,否則一味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最後只好棄劍認輸;這也是為何風清揚對傳統武學教派極盡嘲諷的原因。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金庸的思想已經不單單被武俠所約束,所以他才在笑傲江湖之後,創出了鹿鼎記一書,這可謂是象征他思想變化,最精彩的封筆作了,我推薦大家一定要看看。
以上所說,是【獨孤九劍】書中的劍理,和我個人理解【無招勝有招】的劍意,當然大家心中的想法各有不同,那也是自然,《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兩本中,出場過能一爭天下第一的三門武功我已經都說了,梵文易筋經沒有出場不算,這三門劍法孰強孰弱,大家自己玩吧。
關於金庸本人的說法,我只能說他是個頗為唯心的人,雖然我們從物理層上看《葵花寶典》似乎應該要比《獨孤九劍》更強,但他心中的設定則不然:
【●葵花寶典(辟邪劍法)和獨孤九劍相較何者強?金庸:我想應該是獨孤九劍會贏吧!】
我個人是認可這點的,因為虛擬無客觀,我們所有人對小說 “設定分析” 的客觀不過是金庸的主觀而已,而金庸本身是一個在小說裡無視物理規則的人,所以拿現實來說這個未免太著相了,別的不說,只要金庸那天開心,說一句 “葵花的最大速度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那現在一些利用物理的強行舉證就都沒用了。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專題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