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玩家對《冰封龐克》中收集站效率的加成了解多少呢?以下為《冰封龐克》收集站效率加成分析,希望對各位玩家有所幫助。
開的新家困難新檔,沒有任何科技加成。


另外,單一資源情況下,同種資源數量不影響收集站效率。


困難難度建造一個收集站需要2小時,還需要修路木頭和15木-5鋼的資源,第一天的時間和資源都很緊張。
所以對比一下空手挖和修收集站的效率。
另外,空手挖每個資源點大概也就2-3天(24h、14h、10h的區別),第一天或者第二天修一個收集站值得嗎?
我打困難新家第一個收集站是第一波寒潮才造到煤堆的,目的是保溫。
我想考慮的問題是,有沒有必要去造收集站。
收集站確實省人口,效率也高,但是問題是需要不需要?
資源拿到你手裡,花不出去就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需要規劃範圍之內的資源。採集的效率再快,前期能花的地方也就那麼幾個,我沒造收集站也沒出現等資源的情況,注意,是等資源。開了24h,我的科技也是不間斷的。
現在具體算一算。造一個收集站需要2小時,這個晚上造可以忽略,修路按最少5木算,寒潮來是不需要挖很多煤的,夠晚上0點和2點開一會就行(這個是群裡大佬測試得出的結論,每天0點2點判定一次),所以收集站造鋼和木頭,而鋼鐵前期根本用不到,除了燈塔就只有二本科技要鋼鐵(前兩三天需要點帶鋼的政策建築嗎?)
那麼20木頭需要多久才能回收成本?
20/(6-5.1)=22,這是兩個工作日。
兩個工作日,足夠空手採完一個木箱了(14*2*5.1=142.8,一個木箱150),帶了收集站會更快採完。實際上由於14h工作製要第一天晚上才能點,所以應該是三天採完一個木箱。
你可以說,我還省了5工人啊!
那麼,我的意見是,拿到手花不出去的資源是沒有必要的,解放了五個工人去幹什麼?採一堆沒用的鋼的白天不需要燒的煤?
最多我們只需要8帳篷,3(2)工作站,2(1)救助站,1燈塔,2探險隊
這些是3*15+2*25+20+80=190
科技需要 10(燈塔)+10(採集效率)+50(二本)+20(第二探險隊)=90
東西造家裡,修路不超過10木。
190+90+10=290也就是2木箱。
夥房獵人屋不需要前兩天造。你的人餓不死,而且第二探險隊能帶回生食,第一探險隊鐵橋還能有熟食。
第一天開局是速工程站,利用刁民隔空採集資源的屬性,我是這樣開局:
18人鋼,剩下木,看情況可以調整一個人,保證15木5鋼一起有,然後挑一個「好地方」造工程站,這個好地方要正好建在刁民走路的地方,然後取消對應路線的工作安排,再安排回去,這樣刁民先造房子再採資源,房子要2小時,這個時間足夠採10木(燈塔)+工程站到中央塔的路。然後鋼鐵滿採,採到35就全員木箱。夠80木去煤炭,煤炭採一點意思意思能不死人就行,好像沒必要開一晚上。
第一科技燈塔。
晚上8帳篷1救助站,24h給一個鋼一個木箱一個工程站(現在想想不給鋼好像也可以),第二科技採集效率,第三科技二本,第四科技就是第二探險隊了。
至少這個流程是不要採集站,甚至可以說,第一天沒有採集站15木的餘地。也沒有需要。
我的打法在第一波寒潮之前是不需要收集站的,因為那個效率加成完全用不到,也不需要額外的工人。還要白投入15-5。
而且收集站的另一個問題是,他會收集我不想要的資源。
木頭和鋼都在範圍內,他會都分配人力。為了避開鋼去選一個位置,還要額外修路。
原則:今天晚上的建設、下一步科技、晚上的供暖,這有這三個資源是需要的。其他的都是多餘的資源。

如果是單一資源,收集站等於的徒手人數是不一樣,反倒是範圍內資源不單一,收集站等於的徒手人數是一樣。
很神奇,我不知道我的結論有沒有錯。
目前來看,收集站收煤是加成最高的。
來源:遊民星空
 金幣大師 (Coin Master)
 金幣大師 (Coin Master) 大富翁 GO (Monopoly GO)
 大富翁 GO (Monopoly GO) 蛋仔派對
 蛋仔派對 超能世界
 超能世界 豬遊記
 豬遊記 LINE金幣派對
 LINE金幣派對 夢幻海島
 夢幻海島 豬來了
 豬來了 薑餅人王國
 薑餅人王國 天天玩樂園
 天天玩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