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龐克》黃金之路是遊戲中的一項隱藏成就,因為沒有達成條件的提示,所以不少玩家不知道怎麼去解鎖這項成就,下面請看由「potingbaha」帶來的《冰封龐克》新家劇本黃金之路695人圖文戰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還有其它成就 很多很多
 還有其它成就 很多很多
・核心
食物,保溫:夠用就好 -> 所有人都有居住地且保持在宜居以上,每天有食物吃。
研究,醫療:只要有多的工程師 就開多的工作站,但醫療優先。
探險,人口:很重要,影響所有資源的產值以及研究進度,看你能夠多早推進劇情。
體驗人性:如題。
遊戲前期特別重要,前20天鋪陳的好,後面20天:
天天保暖、天天不加班、天天吃正餐、希望爆表、沒有不滿,還是可以過關不死人。
首先先把法典順序列出來,時間到一定要記得點,尤其是前三個:
應急班次 -> 延時班次 -> 湯 -> 維持生命 -> 為病患提供額外口糧 ->
兒童庇戶所 -> 工程師/醫生學徒 -> 決鬥場 -> 酒館 -> 私釀威士忌(我不點歡愉之屋以及決鬥法: 因為我覺得會影響黃金之路成就、決鬥有機率死人)
工程師/醫生學徒
醫生學徒後期很有用(難民潮和最後的暴風雪)<->工程師學徒前期很有用(科技流)
應急班次不用開,靠延時班次產力就很夠了:
應急班次人民會機率過勞死(當然,如果有操作失誤我還是會開一下的 )
延時班次一定要在第二天早上6:00前就點出來並且用在所有採集點上還有工作站
下面是我自己研究出的打法: 前5天特別重要
・戰報
第1天
開始8:00記得按暫停分配並且點法典(不然會浪費半小時的蒐集時間,看你手速)
採集點我都以起始視角的右下角的優先,要趕在第四天大降溫之前先清掉,幫助後面規劃
10人-> 煤堆
05人-> 鋼材(鋼材有5點就換去採木材)
50人-> 木材
16:00 左右除了煤炭以外全部停工,這時候大概會有140木5鋼
按順序開始建造 8*帳篷-> 1*救護站-> 1*工作站 (120木+5鋼)
17:30 開能量塔 -> 晚上記得點延時班次 -> 所有採集點加班
救護站和工作站(加班)記得放滿工程師
如果按照這種步驟:
第一天的生病人數會壓在5人左右 (非常重要:生病影響工作效率)
第二天可以馬上開始研究:探險

第2天
6:00 記得關能量塔 採集點全部加班
第二天資源重點目標: 125木 40鋼 (收集站+夥房+燈塔+獵人小屋+探險隊+ 造路費)
10人-> 煤堆
15人-> 鋼材 (鋼材需求大)
35人-> 木材
10人-> 救護站、工作站
研究完成點 -> 蒸氣樞紐
沒加班一定集不齊資源,這點要注意
第二天晚上18:00開能量塔 20:00後才會開始建造(因為加班)
燈塔優先建造 燈塔一造好馬上派5人出去(迷失的考察隊) 後面建築的晚上一定造的完
個人是選帶回人口(儘量快速增加勞動力 = 研究力)
收集站(造左偏上煤堆)造好把挖煤的5人轉移(加班) 夥房配滿人準備做湯吃
如果保暖有做好,這時候救護站應該會順利轉移完新一批病人

第3天
6:00關能量塔
第三天資源重點目標: 食物 90木 30鋼 (4*帳篷 + 2 * 收集站 + 蒸氣樞紐 + 造路費)
首先只有45人可以用 20人夥房、救護站、工作站、探險隊
5人 -> 煤堆(收集站)
15人 -> 鋼材
25人 -> 木材
夥房生產完馬上轉移到木材
期間研究應該會完成(接著選獵人裝備)
由於期間視野右下角的資源會耗盡,轉移收集點時一定要暫停
晚上18:00開能量塔 並且開始建造(帳篷最優先) 探險隊會帶回充足的人力幫助建造
蒸氣樞紐一定要包到夥房,否則第四天後夥房不能工作,但包得到就好,留著後面空間造帳篷
如果法典不選湯 這時食物會不夠用(即使選湯早上也會吃光) 獵人小屋早上會帶回生食材
救護站開始不夠用了,如果法典都有記得點,下一個法典會是為病患提供額外口糧
有多得食物就開著吧,每少五個病患就可以多挪5 * 工程師出去研究或採集資源
探險隊前往堅固的庇護所(資源點)

第4天
約7:00 大降溫 不要關能量塔!!!
降溫時採集點所有的人力都必須撤出,否則會有人生重病(這法典沒醫護所醫不好的)
第四天時會不缺人力,但要準備造多的救護站
所有的收集站都要放滿人,晚上挪人去獵人小屋工作
救護站接著加口糧
準備建額外2個工作站 (明早加班)
科技完成選 鋸木廠或加熱器 (病人多就選加熱器)
晚上18:00後 能量塔開過載開到早上
如果出現 為所有住宅保暖的事件 不要答應
早上4:00時探險隊會從堅固的庇護所帶回 大量木材、食物以及蒸氣核心(重要關鍵)
這時候你的狀態會是下面的情況 第五天4:00
116人: 72工人、25名工程師、19個孩童
>300煤礦 >200木材 50鋼材 >50食物 2個蒸氣核心
1* 探險隊
25 * 工程師:3 * 工作站 + 2 * 救護站
35 * 工人:3 * 收集站 + 1 * 夥房 、 1 * 獵人小屋 、12 * 帳篷 + 蒸氣樞紐
16人需要吃飯(67食物)、額外8人生病(10小時內可容納完畢:因為額外口糧)

第5天~第7天升溫
晚上要開過載、早上要記得關掉,病人通常會在1:00~4:00暴增
工作:
加開額外的獵人小屋,平均1個可以供應45碗湯,按人口數去配置,有多的資源才去多蓋
救護站天天開額外口糧 (晚上能量塔記得開過載)
加開了3個獵人小屋: 晚上挪人去獵人小屋工作 (後面每天都這樣做)
回收2個枯竭收集站(另外開了一個收集站到上面的媒堆)
2個額外的鋸木廠
研究:
興建額外的工作站讓工程師都能工作,有資源優先造
研究完鋸木 -> 加熱器 -> 繪圖板(科技升級)-> 鋸木場升級 -> 煤炭開採
加熱器研究完用在寒冷的工作點上(降低醫療需求)
探險:
探險隊到了記得一定馬上點下一個位置
期間探險隊可以去探索:
陰暗之穴: 倖存者 記得S/L: (有機率探險隊滅亡)
天文台: 倖存者
失事地點: 資源(木材+生食材,開完天文台後)
鋼橋: 資源 (鋼+蒸氣核心)-> 冬日之家劇情
因為鋼橋有點遠,我都先去陰暗之穴->天文台救人接回來(不能犧牲),這邊可以自行爭酌
法典:
增建2個兒童庇護所
兒童庇護所->工程師學徒/醫生學徒
我的探險隊在7日早上7:30帶回倖存者,此時有184人

第7天升溫~第10天降溫
工作:
煤炭採集點要枯竭了-> 補造了煤礦*2 (蒸氣核心-2)
加蓋鋼廠*2, 獵人小屋
增設1個救護站
左下角開一個居住區 有多的人就開始準備蓋新的蒸氣樞紐
研究:
煤炭開採-> 鋼廠 ->更多偵查員-> 能量塔升級(第10天降溫) ->
救護站升級 -> 製圖儀(科技升級)
研究好偵查員馬上開新的一隊去鋼橋 然後前一隊到鋼橋會開更多點,此時再換路線
探險: 失事地點(木材+生食材)->回城->鋼橋*2(更多偵查員)
A隊 -> 鋼橋(1機器人拆掉->2蒸氣核心+鋼材: 1換2 我覺得很劃算:不缺工人)
B隊 -> 大型車隊(資源)
法典:
決鬥場->酒館


第10天後~冬日之家開始~13天升溫
冬日之家要觸發之前,你可以存希望 (用事件去換:當然有機率性的,可以不做)
1.不做食物 (事件: 要求儲備糧食,先填飽所有人+儲備食物配給)
2.只做湯 (事件: 三天內提供人口數量的正餐)
2.故意降能量塔溫度(事件: 住宅保暖維持兩天 選24小時內為所有住宅供暖)
3.全加班 (事件: 3天內不用延時班次,不推薦第15天以前承諾,影響效率的)
冬日之家開始(第10天晚上) 冬日之家觸發這時候之前存的希望都沒了

由於我走 黃金之路,不死人 路線: 我不會去壓制倫敦幫,導致玩的時候瘋狂降希望
工作:
煤炭一定要保持住(前面累積的量會慢慢下降): 現在應該是會供<需(探險隊回來是夠用的)
晚上挪人去獵人小屋,早上挪去採集點
把蒸氣樞紐往外挪出去,關掉夥房的加溫(有加熱器了)
如果多的人回來,帳篷會不夠用要加開一個蒸氣樞紐到新的位置
期間內救護站有滿人,額外食物一定要開著
晚上有可以開負載就開著,可以顯著減少病人數
研究(效率:>200%+加班):
如果救護站空間夠,一定要挪去工作站工作,但是醫療優先
在這段期間我覺得需要必點的研究(上至下為優先性)
輕量偵查雪橇
打獵策略 (空中獵人會卡鋼材資源)
蒸氣鋼廠(缺鋼要先點)
前哨站(採集效率特高,不會生病,可以繼續升級)
煤礦優化/能量塔效能優化
空中獵人(有多的資源就把獵人小屋換掉: 但不要卡到研究用的資源)
探險: 這效率是有偵查雪橇才可以做到的
A隊- > 鋼橋 -> 氣象站(核心+煤) -> 冬日之家(核心) ->煤礦(拆了:超多資源) -> 雪崖 (蒸氣核心+食物) -> 淡水溫泉(接人回城)
B隊->大型車隊(倖存者) ->送回城市->美國人營地 (往特斯拉城開) ->
臨時落腳點(木材+核心) ->漁家村落(食物前哨 不拆) -> 特斯拉城(蒸氣核心前哨 S/L不要忘)
探險隊帶回的資源是可以過儲量上限的,蓋1個資源儲存站儲存煤就好
多了花掉就好->前哨站, 空中獵人小屋(不要花過頭結果研究不能做)
法典:
私釀威士忌 -> 開冬日送的額外法典(目的) 我點 信仰
祈禱室 -> 神甕 -> 晚間祈禱 -> 聖殿 (聖殿和祈禱室不需要保暖)
我沒點信仰守護者、公開懺悔法(我覺得會越界,沒實測過到底會不會,不過也可以順利過冬日之家事件)
不選秩序的理由是容易死人(自殺、警衛被打死)
當然 秩序 拿捏好應該還是不會死人(S/L) 還有工頭技能真心強
(小心工頭開多了會死人: 事件 工傷: 隱瞞<->公開)
信仰祈禱室、晚間祈禱好要馬上開技能(不要浪費CD)
第13天早上: 祈禱CD有點 (存到一個希望事件) 決鬥場、祈禱所部分覆蓋
此時倫敦邦已經不會成長了

第13天後~冬日之家完結
冬日之家事件的希望值可以利用事件還有完成法典任務增加
我這裡列出我覺得特別重要的科技以及工作(優先度從上至下)
1.前哨站->特斯拉城:蒸氣核心
2.工作站有人就要多開,開好開滿
3.15天降溫前
3級蒸氣等級(人超多,工棚很吃資源不要去建,4級蒸氣前慢慢建好就行了)
能量塔2級範圍(包覆工作站和兒童庇護所),研究完能量塔要先開回1級範圍
開出至少額外2個蒸氣煤礦
21天大降溫前
建設工棚 或 4級蒸氣等級(我都走4級蒸氣 早上先開過載等研究好)
4.空中獵人小屋科技要在探險隊回來前準備好,不然會很多資源沒地方花
5.晚上開負載能夠有效減少病人(不要忘記早上關掉)
6.兩個蒸氣樞紐佈局很重要,內圈一定要蓋房子,最後面20天再重新規畫就好
7.準備醫療 -> 冬日之家結束前一定要準備好至少三個醫護所,容納難民病人
8.資源、保暖科技夠用就行,能讓城市快速富足的是探索科技(人口+核心)、機器人(24小時工作+工程機器人研究力超強)
9.探險時可以資源可優先(效益好) 或是
先帶人回城(我的個人偏好:挑戰最高人口數:早開會多1~2個人)
我列出接著有倖存者的地點:
氫氣洞穴(都是兒童回城可加希望值,幫助度過冬日之家事件)
懷璧群畫(超多人)
第15天早上我沒有壓制倫敦幫: 觸發了2次事件,靠聖殿加的希望值竟然不夠

第18天早上352人+ 1*機器人->工作站,有點聖殿技能後希望值上來了

第19天早上滿級科技解鎖 往機器人一體化III發展(研究力UP)加班已成過往

第21天中午3個機器人、希望很高不滿很少(我把加班停了)

第21天中午地圖右邊撿完所有探索點1個探險隊待命等難民

第22天4級蒸氣等級研究

第23天食物要爆倉了 後面只需要蓋儲存站就好了
5個待命的醫務室+醫療加速科技(沒有保溫)+額外口糧
2組待命的探險隊(已研究加速版偵查機)


第25天可以說是半通關了
第25天,調整法典(還有義肢、延時班次)

第25天,信仰法典(沒有公正譴責、信仰守護者:可能不影響黃金之路成就,不過我沒有點)

第25天城市規模 (無不滿、滿希望: 後面天天這樣)

第25天探險隊

第25天科技樹(靠3 * 機器人晚上也有研究)




冬日之家完成

難民潮~暴風雪前
1.我就隻PO圖了 第25天其實已經算通關了
2.難民潮我全都探險隊迎接
3.難民潮期間的地圖 有科技可以撿,如果已經知道是哪些可以不去研究那些科技(我第30天隻剩下研究炭窯、溫室、醫療機器人、採煤機)
4.要注意暴風雪前,特斯拉城會被風雪覆蓋,前哨隊過去會死人記得要撤走
5.準備做食物存著,因為後面有廚師偷食物事件(我沒有信仰守護者)
6.木材準備約1500份(暴風雪期間有事件可以增加希望)
7.更新帳篷->房子
8.有父親去找孩子就給他去吧(等奇蹟發生)
第26天22: 00 難民潮開始 資源已經爆倉

第27日16:00 第一波難民接收 30人生病(我醫護所那麼多 你們是在不滿什麼拉)

第28日17:00 第二波難民接收 50人生病

第29日16:00第三波難民接收,50人生病。

暴風雪開始~通關
1.工程師可以多塞進醫護所(不容易生病)
2.黎明前的黑暗後全天開負載(拆了一個煤礦留1個核心修:注意不能修第2次)
(病人少的時候要關掉,不能一直開可能會不夠用)
3.醫護所一定要開加熱器
第33天 已經準備好了 所有探險隊也在回城的路上(693人)

第36天 暴風雪前夕 隻留機器人在工作

第39天 我根本不缺煤礦阿~~~

第43天 黎明前的暴風雪(醫護所要開額外口糧, 負載炸了,用拆掉煤礦的蒸氣核心去修) 奇蹟發生:那位父親帶著孩子回來了(工人+1, 孩童+1)

第44天黎明,通關。

來源:遊民星空
 金幣大師 (Coin Master)
 金幣大師 (Coin Master) 大富翁 GO (Monopoly GO)
 大富翁 GO (Monopoly GO) 蛋仔派對
 蛋仔派對 超能世界
 超能世界 豬遊記
 豬遊記 LINE金幣派對
 LINE金幣派對 夢幻海島
 夢幻海島 豬來了
 豬來了 薑餅人王國
 薑餅人王國 天天玩樂園
 天天玩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