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龐克》方舟劇本想要達成完美結局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各位玩家是否可以達成完美結局呢?以下為《冰封龐克》困難方舟完美聖母通關心得,希望能給各位玩家帶來一些幫助。
完美聖母標準:
1.法典不加班,不喝湯。
2.不死人。
3.工程師事件,讓他曠工一天,借他機器人一天,最後給他一個蒸汽核心。
4.危險機器人事件,選擇降低10%效率。
5.住房事件,選擇24小時內滿足並且保持48小時。
6.醫療事件,選擇全部治癒。
7.食物事件,選擇喂飽所有人並且儲備食物。
8.地圖探索點全清。
9.達成速度之星成就條件,即15天內到達曼徹斯特。
速度之星截圖。其實是早上14天早上9點觸發的,沒有存檔記錄了,挑一個最接近的時間截圖。
機器人工作效率65%,工程師事件+5%,危險機器人事件 -10%,下方研究技能是工程機器人,前置技能是10%效率的機器人一體化。
困難難度採煤機日收入486,普通難度560。
可以證明難度和一些前置事件了。
困難走起來和普通還是差別蠻大的,sl了很長時間,幾乎沒做截圖的整個遊戲時間比邊玩邊做截圖的普通難度還要長不少。主要是之前沒走過完整困難流程,直接就搞聖母困難,走了不少彎路。
完美聖母在這一關幾乎沒有容錯率,降溫時間點極其苛刻,15天之前可以說技能樹沒有其他選擇餘地。
我認為其中最難的是住房事件最優解,其次是村民飽肚問題。
兩個都和技能樹裡面的溫度保障有關,住房是能量塔等級、住房等級,食物則是控制夥房和溫室的最低工作溫度,前期及時點出溫室的難度相對於中期的溫度控制根本不值一提。
然而困難科技極慢,想要面面俱到,不可能給你把相關技能點全部點出的機會。
就算是隻取部分能使利益最大化的路線,也得經過大量的順序推敲。
雖然困難方舟,尤其是想走完美聖母沒有容錯率可言,但是一些大方向上的正確思路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直接忽略掉那些看似理所當然但實際負收益的佈局。
首先我來講講收集站這個東西。
收集站的好處在於以下幾點:
1.基礎溫度,減少初期裸奔發病率。
2.採集效率提高,介於裸奔和一級建築之間。
3.無門檻,開局不點技能就能造。
4.採集過程相對於裸奔能做到前期無縫銜接多個資源點,避免浪費工時。
看起來是不是很美?確實很好,但是面對特定問題,只要不是最優解,那麼再好也沒有存在價值。這是個相當淺顯的道理。
相對於我在吧裡發的第一個帖子,困難新家開局4採集站,這裡我要說的是,採集站的存在價值並不算大,至少在方舟這張圖裡邊,可以說沒什麼卵用。
下面貼一張困難聖母流程裡第五天的截圖。
一個採集站也沒有。
前面已經說過很多,想走完美流程,那麼技能樹不能出一點毛病。
不能錯,更不能慢。
方舟這張圖探險隊一出門就能帶來1機器人+工廠科技以及若干資源的收益,速出燈塔的意義比新家要大得多。
因此我選擇第一天派出探險隊。
這裡順便提一下,困難不加班是可以做到的。
如圖,這張圖不是流程裡的截圖,是更早截的,只做範例。
可以看到第一天10點就造好3個工作站,效率是150%,也就是下午5點就能研究完畢燈塔,晚上建好燈塔能派出探險隊。
至於開局40木材為什麼能直接擺3個15木材的建築,很簡單,拆路。前期如果缺木頭還能再接著拆。
不造採集站有兩個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條件限制,想第一天出燈塔就得砸鍋賣鐵,沒有其他輸出資源的空間。同時也沒有出採集站的機會,第二天你得咬緊牙關出五個帳篷,拖得越晚病號越多。缺木頭嗎,缺的很,但是第二天鋸木廠就已經研究好了,想獲得木頭,鋸木廠比採集站要好的多,效率更高,並且後者存在不可控因素。
另一方面,我在第一個困難新家的帖子裡就說過大方向上的思路,滿足一定基礎條件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一定基礎條件就是剛好能滿足需要的資源。
在前期,剛好便是最好,舉個簡單例子。
一天燒煤144,你手上只有不到50的煤,一晚上都堅持不了,你如何選擇?
我會告訴你能活命就行。
如圖,第一晚之前隻挖了20個煤,機器人在上面採木頭。
機器人到夜裡會回基地補充燃料,不開啟能量塔的情況下是無法補充的,一旦開啟能量塔,瞬間見底。
然而在緩衝期裡足夠補充燃料開始工作,成功續命。
上面只是舉例,這是我最初嘗試開局燈塔然後直升二本出冰牆鑽機的存檔,事實證明直升二本接下來會很慘,於是放棄。
以上案例表明一個思路,在這個不怎麼存在隨機性的遊戲裡,剛剛好就是最好的。
困難方舟裡面散落資源難以滿足發展需求,既然不能靠他滿足,那麼就直接不考慮他,採集站僅僅只是給散落資源錦上添花的手段,意義不大。
整理一下各個時期的考驗。
1.第7天降溫至-40°c,即天氣溫度-2,住房需要最低熱量+3,即至少滿足2級能量塔或2級房其中一個條件。
人類勞動時間每天10小時,到第六天結束就是60工時,按效率150%往上算,滿效率情況下花費到科技的總工時在90到100左右。但實際上工人效率不可能達到這個條件,就算開局3工作站,之後迅速補到5個,到第6天結束實際工時也不足80。
已知一本科技11小時工時,二本12,三本13,升本工時同樣是這個數。滿足住房條件最低限度需要總計24工時。也就是到這個時候除去2級能量塔或2級房以外,其餘的科技頂破天你只能研究5個。燈塔,木,鋼,探險隊人數,隻剩下一個選擇空間。
這個地方我選擇的是三本科技,並且之後是探險隊加速。
還是一個思路問題,科技樹對應工作站,地圖探索對應探險隊,這是遊戲發展中兩個大的方面,你可以想像成兩個進度條,我們要做到的是最大化最大可能的盡快跑完這兩個進度條。探險隊加速就是提供這個可能的核心點,這是增加你上限的東西。而煤廠木廠鋼廠各種供暖等等全部都只是為了滿足發展的基本條件。這個基本條件,你做到100%能完美養活所有人,做到110%也不會給你發獎狀,因此我們要做的仍然是控制在100%,越接近滿足基本條件越好,不要再往上了。
23兩點放在一起講。
2.第6天夜裡,即第7天早上開工前,所有食物消耗完畢,必須盡快點出溫室並投入生產。這個時間取決於什麼時候造出夥房提供食物,以及探險隊帶回來的物資,但每個玩家差別不會太大。
3.第10天降溫至-50°c,即天氣溫度-3,住房需要最低熱量+4保持聖母條件,夥房與溫室至少+3才能運作。
保持住房+4,只能是2級能量塔+工棚,沒有其他選擇餘地,3級能量塔和房舍都在四本科技,沒有滿足條件的空間。
夥房溫室+3溫度,可以靠三個方向的供暖措施滿足,蒸汽樞紐,能量塔等級,加熱器。能量塔+蒸汽樞紐等於+2,也就是1級蒸汽樞紐和2級能量塔(初始是1級,點第一個升級之後是2級)就相當於2級加熱器。
同樣是2個技能點,但個人認為實際聖母流程裡前期點出蒸汽樞紐的意義和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兩個理由,耗煤量和技能樹。技能樹就不贅述了,有疑問的可以嘗試一下,耗煤量是基礎條件,想要滿足蒸汽樞紐的耗煤量,前期不造煤炭獲取建築是不可能做到的——我直到第11天才造採煤機,這就是各方面綜合考量得出的最優解,地上的散落煤炭和探險隊帶回家的煤炭,足夠撐到第11天。
第十一天科技樹。
順序:燈塔,鋸木廠,鋼廠,二本科技,探險隊數量,工棚,三本科技,探險隊加速,能量塔升級,加熱器,溫室,二級加熱器。
這個順序大有深意。
前五個沒什麼好說的,第六個是關鍵點,也是綜合一切考量做出的最優解,正常來講不應該這麼早點出工棚,並且這個時候點出來也不會直接造好,甚至流程裡第七天降溫滿足聖母靠的是能量塔升級而不是工棚,在第9天才造出工棚。我為何要點?
很簡單,3本科技耗費資源太多,點不起,不能無縫銜接技能樹,因此選擇了之後必備並且不會影響到耗煤量的工棚。
技能樹無縫銜接是必備手段,前期的種種累計影響到中後期15,16天之後的降溫,如果在那個時候點不出工程機器人,難以滿足最低限度的保命。
第十天之前,最後3個技能是加熱器,溫室,二級加熱器,並且二級加熱器是第十天白天才完成。
也就是第七天食物耗盡之後餓了足足兩天,第九天才讓村民吃上飯。
煤炭,食物,任何一項都僅滿足最低限度的需求,嚴格控制在100%而不是超出到110%甚至更多,只有這樣才能換來最大程度的發展可能。
10天之後的難點後面再講,中間插一下關於探險隊的路線。
階段一:常規操作,開局三點,帶回機器人和工廠科技,這個探索進程可以在第三天晚上做到。兩批關鍵收入在第四天到賬。
階段二:第四點和第五點分別是兩個近點,兩隻探險隊探索完畢之後直接回家及時補充資源。
階段三:關鍵點。提前一天補好第四個工作站,第一支探險隊伍帶回資源後解僱掉,扔進工作站增加科技研究速度。第二支探險隊回家之後去下方遠離暴風雪方向的探索點,之後他將負責一路右邊一路探索直到冰封的無畏戰艦獲得核心再回家。兩張圖一起發。
階段四:第六天早上,觸發新探索點事件(這個事件的觸發條件不清楚是第七天固定觸發還是造出第五個機器人才觸發,貌似是後者),同時完成新探索點任務和自動化任務,之後第二天才會出現曼徹斯特生還者事件。
一旦新探索點出現,那麼留在家裡的那支解僱掉的探險隊又可以重組了,派出去往左路暴風雪方向進軍。右路探險隊改道去往新探索點。這就是前一個階段右路探險隊往最遠處前進的意義所在了,他可以在半路去往右路新探索點,節省時間。
階段五:右路探險隊回家之後去下面最遠處,他的任務是掃完右路。左路探險隊清理左下兩點回家,左上那點給核心的下次再去。這個時期左路帶回3個核心就足夠發展了,沒必要帶回6個,相對於剛好滿足發展的3個核心,少量的路程時間使得發展更及時,效率更大化。注意這個時候已經有探險隊加速科技了。
階段六:生還者事件。之前研究好的機器人探險隊不急著派出隊伍,第12天早上9點出現生還者事件,這個時候再去救人,只有救人之後才能一步一步觸發曼徹斯特。50%加速的探險機器人速度極快,12天早上9點出現事件,那麼探索到曼徹斯特的最終時間是14天早上9點。完美達成速度之星成就條件。
這張截圖其實不是最終流程裡的截圖,最終流程改了11天之後某個技能樹的順序,當然,救人時間沒變。
改順序的原因是當時打到這裡後面就一路加速量產機器人沒有sl了,結果碰上15天之後的溫度難點,沒有提前規劃好導致滿足不了聖母的住房需求。
所以接下來是講中後期的難點。
難點4、5分別是15天和18天的兩次降溫。
4.第15天降溫-60°c,即天氣溫度-4。
此時住房至少需要+5,也就是2級房2級塔已經不夠,至少需要其中一個到達3級。
種子庫最低需要+4,不造蒸汽樞紐的情況下必須得滿級加熱器。
5.第18天降溫-70°c,即天氣溫度-5。
住房需要+6,也就是3級房3級塔。
種子庫需要+5,滿級加熱器已經不行,必須靠蒸汽樞紐。
20天之後的降溫不足為慮,活到那時候保暖措施基本都已點齊,所以難點在於15和18。
中後期降溫一環扣一環,想要完成通關條件,後期就得全力奔生產,又到了發展和生存的選擇。
前面已經提到,流程裡11天研究採煤機,接下來是二級鋼廠,3級塔與3級房都在四本科技。也就是說11天到15天,5天時間算上三本升四本,至少要完成四項科技,這四項科技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這只是15天滿足住房的基本需求。
至於種子庫,不造蒸汽樞紐需要滿級加熱器,滿級加熱器在五本科技。
就算是前期滿打滿算,此時也沒有多少技能樹的選擇空間。
當然這貼最前面也14天的科技截圖,沒有懸念,我在流程裡11天之後選擇的是:煤廠-蒸汽鋼廠-四本科技-機器人一體化-五本科技-工程機器人-高級鋼廠-房舍-3級加熱器-3級塔(3級塔的意思是能量塔升級2這個技能)。
第15天下班前才能點好工程機器人,然後夜裡機器人全力發展科技。
人類工程師一天10小時工製,機器人24小時,算上效率,人類工程師在此時滿打滿算也僅僅只是180%左右的實際效率,基本也上不到180%,算上開工進食等等一系列影響,一天能有16個工時的總工作量就算難得了。
然而此階段機器人工作率60%+10%+5%-10%=65%的效率下,6個機器人研究科技的效率為142%,按照每隔一段時間會回家補充染料來考慮,機器人能做到的工時一天至少在30以上。直接是人類的兩倍,並且之後升級完效率提升之後會更多。
住房事件有24小時完成期限,種子庫大概是能裸奔48小時。
所以我選擇在15天降溫的當天也要拚命研究好工程機器人,並且下一個科技是鋼廠,用來滿足接下來急速攀升科技以及量產機器人的基本需求。
當然,困難方舟完美聖母,想在15天完成這個目標基本已經是極限了,要做到這點很難。這也是前期一項項選擇最終積累下來的成果,不是想做便能做到的。
如果不在15天造好工程機器人,15,18這兩個降溫階段加在一起較為難熬,稍微晚一兩天先點保暖措施再補工程機器人,就算熬過去也容易影響到大後期的發展。
最後講講15天之後的發展。
我第一次翻車在於技能樹的選擇以及量產機器人的思路問題。
這裡不得不讚揚一下遊戲開發者的設計思路,看似意義不大的技能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反而是最有效的。
我第一次進行到19天的時候手上積累了超過20個機器人,並且那一次是在16天才完成工程機器人研究,少了十幾個工時的科技研究的情況下。
然而出現了嚴重的發展問題,鋼材不夠,難以保持剩餘核心轉化機器人的速度,難以及時滿足大量採煤機、溫室的人員需求。
這裡要講的就是15天之後的發展思路。
三隊探險隊已將全圖探索完畢,帶回十數個蒸汽核心以及大量資源,但我並沒有在此時大力量產機器人。
依舊只是維持基本限度的生存需要,隻造出少量幾個機器人派進工作站。
貼一張第18天的煤炭收支截圖。
這僅僅只是兩個1級採煤機4個採集站的收入。
因為機器人數量並不夠多,並且相當一部分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在第18天滿足基本供暖前提之後,工廠暫停一天,技能樹連點兩項機器人生產減耗。
這個技能看似雞肋,但對於10個以上的未來機器人產量計畫,能直接節省450以上的鋼,遠超兩個高級鋼廠一整天的收入。
這還不提同樣數量的木材以及少量煤炭。
在此之後才是一馬平川,安心種田,通關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是通關前技能樹。
值得一提的是,採集站加速收集這個技能對於機器人不起作用,點他只是為了提高儲備量。
最後是煤炭和食物產出,其中煤炭少了幾個採集站的收入,通關前拖出幾個機器人去送貨。
主要還是溫室建少了,並且前期建築佈置相當隨意,沒考慮到後期種子庫蒸汽樞紐與溫室最大化結合的問題,最後如果再研究一下規劃問題,並且拆機器人造溫室,還能把通關時間進一步提前,至少能提前一天以上。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