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文明介紹
巴比倫人將自己的心與思想忘情地投入到他們那滿是人潮的大都市中,他們是其所處時代的偉大建築者、思想者以及數學家。
在古代近東漫長且層次繁複的歷史長卷中,鮮有城市能像巴比倫一般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將近1500年的時間裡,巴比倫在近東地區的文化影響力無出其右,它時而是一座城邦國家,時而化身爲帝國首都;時而獨立且強大,時而被人侵略、順順服服。
歷史
有證據顯示巴比倫位於下美索不達米亞(現今伊拉克中部地區),時間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
該城市的逐步鞏固過程也見證了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1750)與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562)統治時期的兩個疆域遼闊帝國的崛起。
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統治期間,巴比倫城一度延伸至幼發拉底河兩岸,占地面積達10平方公裡。
那時,巴比倫城被厚厚的城牆所圍繞,城牆上還嵌著九扇裝飾精美的宏偉城門。
城市擁有大量的宮殿以及43座神廟,其中當然包括了城市的守護神 “馬爾杜克” 的神廟群,該神廟群位於城市心臟位置,占地20公頃。侍奉馬杜克的神廟與塔廟位於該建築群中心。
這些廟宇並非僅是宗教活動場所,它們同時還是學習、保存知識的聖地。
由書吏抄記的成千上萬的石板揭示出巴比倫人在天文學與數學方面有著浩瀚的知識。
當代研究表明,他們知道勾股定理,還研究出了預測木星運動軌跡的算法。
你知道嗎?
在雷鬼音樂中,許多歌曲將巴比倫描繪成腐敗、野蠻以及墮落之地。
該城市敗壞的名聲要歸功於聖經相關的著作,更籠統地來講,要歸功於始於公元前587年巴比倫人征服耶路撒冷之後的基督教傳統。
經過曠日持久的圍攻,尼布甲尼撒二世國王摧毀了所羅門的神殿,流放了城市裡大多數的居民,此舉在猶太人以及基督教徒的共有記憶上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本質特性-科技主義者
集體思想: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爲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啓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工業、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爲科研産出,持續數個回合。
先見之明: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解鎖下個科技時代的科技。
傳承特性-聰慧哲學家
每一已研究技術對首都科技+2
象征性單位-薩布沙喀什提
作爲征召兵種,經過武裝與訓練的薩布沙喀什提通過在戰鬥中服役以換取隸屬神廟的土地。
新巴比倫帝國(公元前7至6世紀)的軍隊是嚴密組織和監管的典型。他們沿用了一種常見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制度,由寺廟來保障部隊的征召和動員,組成軍隊的主要部分。
在古巴比倫,寺廟擔負著許多職責。
它們是宗教崇拜、農業生産、商業互通的場所,也是軍事征召的基層組織。
這樣的軍隊征召面向了整個帝國所有擁有土地的家庭。這些家庭要繳納稅款,且每家必須提供一名男丁服兵役,或者爲寺廟工作。
這些 “弓弩手” (征召兵)裝備了長矛、弓和盾牌,由具有行政權的寺廟來管理。
屬性:戰鬥力22、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訊息:【反騎兵】近戰單位,攻擊騎乘單位時,獲得戰鬥力加成;【衛士】位於友方區域內時更爲強大。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解鎖者:青銅冶煉
象征性區域-天文台
巴比倫的神父同時也是偉大的天文學家和嫻熟的數學家。他們在廟宇中工作,以理解並預測行星運動規律。
巴比倫的銘文毫無疑問地說明瞭天文學對美索不達米亞人的重要性。
雖然我們尚未找到歷史證據指向專門用於觀測天體的建築物,但大多數此類現象的描述都能在寺廟和金字形神塔的楔形文字板上找到。
這裡的神職人員會通過分析天文觀測結果來獲取神明降下的旨意。
巴比倫的萬神殿中供奉了七位主神,分別對應七個天體(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
在巴比倫信仰體系中,關鍵的占星預言都是根據對於天體位置、運動軌跡和亮度的研究而得出的。
對知識的需求使得巴比倫人開發出了複雜的天文數學模型,用於預測日食和星體的運動。
效果: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農民區科技+3、城市或前哨站每一研究人員食物+1;科研/研究人員+1;研究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